第175章庆云之乱 - 金烽 - 野外茶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金烽 >

第175章庆云之乱

第175章庆云之乱

天边残阳欲碎,金光渐消。“出事了”

刚迈进州衙,李全便听到辛刺史喃喃说道,登时眉头皱起,向辛刺史问明事由。

“庆云那边乱了.流寇裹挟着流民,正在往南边的滨州赶去.一旦进入山东路,那咋们这边也避免不了.”

李全一叹,这几日心头总是觉得有事发生,没想到最担心的事情果然出现,而且还有些愈演愈烈的趋势。

庆云属于河东路管辖,位于沧州的下边。

地方不大,但位置很关键,四周都是盐场,居住在那边的都是些盐户李全所料不差的话,庆云动乱的根源,就在这些盐户身上。

这时只听到辛刺史那愤怒且担忧的声音开始响起。

“沧州盐业司的那些人真是该死”

故事的开头便发生在五月末,河东路受灾的情况比山东路稍好,可粮价却丝毫不低。

虽不至于像潍州这样能卖到五贯五,但两、三贯却是能卖上的,而沧州这边由于盐场众多,其中大多数都是些苦哈哈的盐户。

就靠他们平时挣的那几个钱,在平时都只够生活,更不用说如今这样的灾年。

这也正是之前募兵为何会有这么多人前来参与的原因。

不过这些盐户当中,自然也有能看到这一点的人,此时多熬制一些盐藏下来,待到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靠着这些私盐在路上也能过得舒坦一些。

不至于在路上就饿死。

因此,从五月起,这些盐户就开始准备起来。

有能力多熬制的便多熬制些私盐;没能力多熬制的便少缴些官盐,将其中多余的留存下来。

但世事总是如此,有能力的人并不会很多,大多数盐户都只能从应缴的官盐中克扣。

可这么一来二去的,总会出问题。

五月中旬,沧州盐业司便发现其中的端倪。当月应缴的官盐份额远远不足,于是最根溯源之下,庆云盐场的官员便将这些盐户给找了出来。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原来这些盐户克扣朝廷的官盐,是为了逃离盐场做准备。

这怎么可以?

盐户逃了的话,那谁来给他们熬制海盐?那朝廷的指标怎么办?

何况在庆云盐场,从来都只有官员克扣盐户的,哪有盐户敢克扣官员的,这不反了天吗?

于是在五月底的时候,庆云盐场的官员便将盐业司手下的军卒调过来,各家各户搜查的同时,将各个盐场都封锁起来。

未经请示,胆敢外出者,一律按私通盐寇处置。

庆云盐场关闭之后,乐(音同闹)陵、海兴、清池等盐场便也跟着陆续关闭了。

但此事却才刚刚开始。

盐业司封锁盐场的举动,彻底断绝了掩护们逃离盐场的希望,这无异于将他们的生路彻底断绝。

加上这些盐场官员往日的严苛行径,便有人开始不服起来,煽动左右联合起来,要向盐业司讨个公道。

期初只是些左邻右舍,都是相熟之人,一起到沧州盐业司门前请愿、诉苦之类的。

眼看此事越闹越大,盐场的官员赶紧命人将这些人给抓回来,吊在架子上就是一顿鞭打,将人打的鲜血淋漓,等放下来的时候命已经去了半条。

这时候,便有传言开始出现了。

“盐户告状不成,被盐场派人打死啦!”

“狗官不仁,咋们何不如.”

“反了吧!”

这些消息出现之后,庆云盐场随即发起暴动,起初只有争取权利的述求,但其中有愤怒的盐户出了手,将几位盐场官员杀死,彻底断绝了这些盐户的后路。

然后其中也有人正式站了出来,说是起义反金之类的东西。

至于那人叫什么,传得不太清楚,只知道那人姓杨

五月末,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庆云盐场的起义,其余三个盐场也接连响应起来,由盐户组成的义军顿时席卷整个沧州。

负责盐业的沧州盐业司瞬间瘫痪,金朝盐课收入遭受重创。

但事发突然,而且义军之中有远见卓识之人坐镇指挥,见金人大军还未召集,立即挥师南下,进入山东路。

进可占领整个登莱地区,然后便能控制金人盐产六成以上,再往南通过海港连接宋朝,以盐易粮,钱粮皆不缺,便也有了称雄一方的实力。

退可南下沂州,进入沂蒙山地区,不与金人正规军硬碰硬,依托山区四处转战游击,还有留存根本的资本。

当然

这只是李全的猜想,因为如果领头的人是他李全的话,他肯定会这么做。

不过从种种趋势来看,庆云之事必然不是偶然,这其中必定是有人在出谋划策的。

五月底发生的事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