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诱敌深入(3/5)
第230章诱敌深入(35)临淄城外,天边的阴云低低地压下来,格外的压抑。
呼——
一股急促的呼吸声音传来,循声望去,是一名持着短刀躲在城垛后的军卒,从他不停颤抖的双手,便也知道防守是有多么吃力了。
站在他身旁的是一名满脸血污的队正,正奋力地拿起手中的弓箭向外射去,他全身心都在城外的敌人身上,并未对这些民壮有什么太大的要求。
这些人虽然穿着的是官府的皮甲,但其实都是从城内抽调来的民壮,县城被围困七日有余,城墙上的人都已经换过好几茬。
到如今,基本上都是用来充数的民壮了。
难了啊!
他摇头一叹。
透过箭垛的缝隙向城外望去,无数的流民正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如同潮水般在城外翻滚。
远处衰草连天,地上到处都是中箭的尸体。
一杆“杨”字大旗从人群中举起,周遭传来震天的呼喊,这是敌人即将发动更大的冲锋的意思。
九月二十前后,庆云义军终于做完准备,于是立即从滨州出发,发兵两路合围益都府。
九月末,东路的义军从安平出发,先后攻破博昌、醇化、博兴,最后进军临淄,围攻七日未果;而西路的义军从永和镇起,沿途攻占新镇、王家镇,随后越过小清河,意图攻占寿光县。
益都府是山东路的路治所在,下辖博兴、乐安、寿光、临淄、临朐、益都六县,府治便在益都,由临淄、寿光、临朐三县拱卫。
所以要想攻打益都府,就必须先要拔掉位于北边的临淄、寿光二县。
不过义军的计划才开始就受到了阻碍.
这两县的重要性,义军这边能想到,官军那边自然也想得到,因此提前就对两县做了增援,从泰宁军里,抽调了四个营,分别驻扎在两县,这才得以将贼寇给阻拦在了外边。
义军这边如今吸纳了打量难民进来,所以战斗力相较于原本,肯定是会大幅度下降,打打顺风仗还可以,可若是攻城拔地,那就显得不够看了。
这时被官军给拦下来,也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不过这段时间里,庆云义军的攻势受挫,泰安军的增援已经抵达淄州,如果没有什么变化的话,或许局势就要彻底稳定下来了
远处城门紧闭,缕缕黑烟冲天而起,四周号角嘶鸣,杨安儿背着自己的大剑,立在城外不远处的一座小山头上,静静地望着远处的临淄城。
临淄原名为京,在周代的时候是齐国的都城,也算是一座海内名郡,虽然历经沧桑岁月,数次战火洗礼,但总的来说,依然还是一座城防设施完整的古城。
何况,近日又驻防进来一批泰宁军,若是真的要将其啃下来,肯定会付出巨大的伤亡
杨安儿随意忘了一眼,临淄城下的那些正在集结的义军将士身影。
这几日虽然发起数次进攻,但义军其实并未拿出什么真正的实力,如今轮番上去的基本都是这段时间召来的流民。
让他们见见战场的血腥同时,又不至于因为太大的伤亡,而退出战斗的序列。
“七叔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杨安儿轻声地朝两边问道。
他口中的七叔自然就是笑面虎王琪,这段时间的东路军便是由他在带领。这话问出,旁边立即就有人出来回话。
“禀大当家,七爷的人已经越过淄水河,在南边的商山附近藏了下来。”
商山在临淄县以南三十里处,里面是一片茂密的枫树林,如今这个时节里,是不会有人进去闲逛的。
地方十分隐秘,而且作用还不小。
以商山为中转,向北可以从背后袭击临淄县,往东五十里便是寿光,而若是往南,便是益都府城两地相距不过四十里。
“嗯,传信过去,我们这边随时都可以结束,让他们就地潜藏起来,等待时机。”杨安儿望着前方的战场,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前方,
呜——
号角声开始在军阵中响起。
义军的将士已经再一次汇集完毕,随着各级军官的指挥之下,呼啸着朝着城头攻去,喊杀之声震天。
如同千年前的古战场再次在临淄城前拉开序幕,从公元前的战场上向城头冲来,与现在厮杀的人影融为一体。
但对面城头也毫不示弱。
冰冷的箭矢不停地从城头射出来你,锋利的三角在空中不停旋转,发出一阵凄啸的声响,让听闻者无不胆寒。
城下的那些义军,起初还能无视这些,但当着距离越来越近,箭矢不断从耳边划过的时候,一种恐惧之感擦开始涌上心头。
当然,在这些人还咋犹豫的时候,最前面的一些义军已经开始冒着滚石登上城头,手中武器不停地与戳来的长枪碰撞。
霎时间,附近的城墙之上,满是金属交击的声响,如同雨打芭蕉似的
守城的官军也被义军突如其来的斗志给愣住了,一时间竟然让义军攻上了城头,局势都已经开始明朗起来.
杨安儿眉头一皱,赶紧朝两旁吩咐起来,没一会儿,传令兵便向着城下跑去。
“差点搞砸了。”杨安儿无奈说道。
他将义军分为两路,然后四处攻城掠地,主要还是为了将官军主力给诱惑出来。
义军若是全放在一起,光这数万的的名号,就不会有人敢出来,到时候官军死守府城,他还真拿对方没有办法。
要是再将泰安军等过来,那到时候该逃跑的就是他杨安儿,而不是这些官军了。
不过这分兵后就不一样了,两边的军力都不到一万,散散乱乱的犹如团乌合之众,看着也不像是有战斗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