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九日
第227章九日
九月九日,重阳节。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三重节在金朝是极为重要的节日,重九自然也不例外。百姓们拿出自己最好的饮食,向上天祈求无病无灾,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大户人家已经宗室贵重,往年也会举办极大的仪式,感谢今年的丰收,有这样的活动,中都城内不会冷清。
从当日清晨开始,各家各户便开始焚香祭祖,城内顿时烟火袅袅,空气中都是一股香火的味道。
等到了傍晚的时候,街灯亮起,绵延的灯火顺着街道蔓延出去,各种花车奔流不息,敲锣打鼓的沿街巡游,用来表示对丰收的感谢。
平时忙碌许久的百姓们这时也腾出收来,陪着家人玩乐,将这个朴素的古代佳节,点缀地格外温馨。
但今年的气氛与往年的终有些不同。
宫城南郊的祭礼早已准备好,这是每次三重节的必备过程,从来都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但今日皇帝却没有前来,而是命大宗正代为执行。
自然,
祭礼过后的射柳、马球等活动,就没有那么多人参与了,看台上稀稀疏疏的几个人,显得格外的冷清。
而且这些人的目光也都没在这座球场里,而是沉默地望着皇宫的方向,心情格外的沉重,想到某些事情,便轻摇着头从座椅上离开,独自离去了。
宫城之内的气氛也和这边差不多,往年挂着的大红灯笼,如今都没有了踪迹,寂寥的灯火之下,宫城一片清冷。
只有几只灯笼缓缓的从远处游过来,提着灯笼的宫人也是面色凄然。
但泰和殿那边的情况并没有众人想的那么严峻,几个大臣已经在其中商议的事情,皇帝隔着珠帘躺在里面,也不说一句话。
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很久,为了南边的那些事情,各自都抒发着自己的意见。
吵闹、喧嚣甚至有些刺耳。
但皇帝依旧是没有说一句话,像是睡着了一样.这样的情况,在这些大臣眼中,或许就有些严重了。
南边的几个州被叛军攻破,如今甚至开始威胁起路治所在,这样的情况让所有人都觉得很难受。
皇帝自然也是如此,但皇帝将众人找来,自己却沉沉睡了过去,这样的商议怎么可能会有结果,于是互相对视几眼,拱手告退离去了。
完颜匡迈出宫门,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
庆云动乱刚起的时候,他就向皇帝建议,立即集结大军前往镇压,但皇帝有着诸多顾虑,加上不久之后山东路都总管府传来叛乱平息的消息,这样的提议自然是被回绝掉了。
然而如今的事实证明当初山东路传来的消息有误,叛乱再起,几座州城告破,路里只得自食恶果。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即使皇帝再同意之前的决定,对于实际情况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何况情况比之前严峻了许多,皇帝是不可能将大军调派出去的了。
从庆云动乱之后,南边的消息不停传来,其中就没有一个是好消息,旱灾的影响开始显现,受灾的各路都需要粮食调派,然后四处就食的流民也需要安顿。
如今更是滨州被庆云贼寇攻下,沂州被红袄贼寇占据.
从目前的局势看来,这样的贼寇或许还有不少,朝廷这边慢上一步,地方的局势就会糜烂一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任未能做出任何动作,只能每天在朝堂上争吵,为了各自的利益,向皇帝提出各种意见。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情况。
前几日鞑靼攻破乌拉海城的消息传来,朝野震荡,蒙人居然真的敢无视金朝的警告,直接攻下了西夏人的边防重镇。
虽然事后退了出去,但这其中的意义却极为明了,北边的这匹饿狼开始对金朝展开了獠牙。
可金朝内部不稳,对于这样的挑衅也只能无动于衷。
晚风吹来,远处一盏盏孔明灯缓缓升空,犹如繁星点点,点缀在夜空之中。
太和殿中,珠帘之内。
一旁的檀香袅起缕缕白烟,空气中满是熏香的味道,但这熏香中还隐藏这浓浓的药味,仿佛之前的情况重演。
“见过陛下。”
完颜永济低头下去,心中不敢有丝毫想法。
他之前也在外面商议事情,不过走出殿外的时候,被内侍拦了下来,说是陛下要见他。
咳咳
皇帝重重地咳嗽几声,这才在内侍的搀扶下,从龙椅上坐起身来,须发斑白,如同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一般。
“叔父来了?”皇帝微微笑道,说话也没有了多少力气。
“陛下!”完颜永济皱起眉头,不敢相信地望着自己的侄子,皇帝比他小九岁,可如今看上去却比他老了不少。
“哈哈.”皇帝轻轻笑道,也猜出了完颜永济心中的想法,“人老了就是这么个样子,叔父不必感到惊奇。”
皇帝说完,摆了摆手,让人搬个椅子过来,“叔父坐下说话吧。”
完颜永济自然不敢:“臣站着就是了。”
皇帝一笑,耸了耸自己的肩膀:“我都这个样子了,叔父就不用拿什么君臣之礼来约束自己了。”
完颜永济自是不肯,皇帝也无可奈何,只得叹出一口气。
“如今国朝动荡,叔父应该也有所了解了吧?”
“只是些许乱民,陛下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