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小想法
一家企业做大后,难免和其他的大型企业牵扯上关系。尤其荣誉集团本身还是业务范围广,项目内容繁杂的大型集团,就更不可能避免和其他大型企业以及超大型企业牵扯上关系。
所以在经过深思熟虑后,郑虎并没有制止董明珠和那些大型集团、企业商务洽谈,为他们提供网络安全服务。
只是其中要把握一个度,不要去碰那些敏感且危险的集团,就比如所谓的个人安保公司,他们实际上提供的是雇佣兵业务,像这样的集团就不能去碰。
否则就算他们愿意给出比较高的价格,早晚有一天也是要出事情的。
这件事就此定下基调。
董明珠是个聪明人,经过一句话提醒,立即明白了郑老师的意思。
在之后的谈判中,都采用保守态度,果然没有去碰那些麻烦的企业、麻烦的集团。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和其他企业其他集团的合作业务。
为他们提供刚刚测试出来的,网络安全管家的详细性能表,为他们提供私人定制的网络安全服务。
当然了,和前者相比较,后者的服务更好,安全程度更高,价格也是前者的两到三倍左右。
不过最后的总价,也保持在目前市面上,类似服务的三分之二,绝不会出现比别人卖的还贵的情况。
所以还是有很多注重安全的大型企业,选择了采用定制化的安全服务,以此来保证万无一失。
毕竟从他们的角度来讲。
既然荣誉集团的价格确实不高,来都来了,咱又不缺这点钱,为啥不直接上最好的?
免得以后出问题,一不小心就亏上一大笔,那又是何必呢?
另一边,荣誉集团的音频业务部门提交了扩充业务的申请书。
申请书内容极为详细,讲述了一份关于未来五到十年的计划,明确的点出为何音频业务部门需要扩充自己的业务,他们如果能够真的能拿到相对应的经费扩充业务,又能有怎样的好处。
总的来讲就是一句话:“我们现在随身听行业,做得如火如荼,为啥不扩充产品链,干脆连耳机一起做?”
“这样所有的音频业务,利润都能达到提升,更关键的是,荣誉集团能够在耳机方面,充分发挥国内大企业的优势,在性价比方面,给到耳机爱好者们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此,我们赚到了钱,用户得到了好的产品,行业得到了合理的竞争,在我们提供的压力之下,不再像以前那样混沌,将会得到迅速的发展。”
“这对大家来说都是件好事。”
休息两天后,郑虎回到公司里,董明珠找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份申请书。
看过申请书里的内容,郑虎有些惊讶,他一直都喜欢招募大学生、应届毕业生,为的无非就是这样的员工很听话,不会有太多不该有的想法。
没想到经过几年时间发展,有了开阔的眼界,有了丰富的经验,这些个原先的应届毕业生,现在的商业精英,还是有了许多自己的想法。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郑虎思考许久,觉得这件事有利有弊。
首先对荣誉集团的发展而言,这是一件毫无疑问的好事,有这些商业精英全心全意的付出,荣誉集团未来的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
达到许多人无法想象的程度。
但对于他个人而言,这件事其实并不算是一件好事,至少不是一件完全的好事。
商业精英们有自己的想法,这无可厚非,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工作。
但他们的位置,决定了他们考虑的角度,往往是从一个部门出发,一件产品出发,从利润最大化出发。
而不是从集团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更不可能考虑什么普惠大众。这也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将荣誉集团逐渐转化为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朴实无华的普通资本集团。
这样很不好。
完全违背了郑虎创立荣誉集团的初衷。
可这又确实无法避免。
纠结许久,郑虎叹息一口气,还是在这份申请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仅仅从申请书本身来说,毫无疑问,这是一份极为出色的申请书。
无论是市场方面,还是用户方面,又或者是集团利润方面,都能够得到满足。
他实在是没有理由去把这份申请书打回去。
“只能以后要更加小心的注意类似的事,注意把控好度,尽可能避免荣誉过度商业资本化了。”
郑虎在这方面,还是多少有些自信的,作为整个荣誉集团的创始人,荣誉集团目前的核心人物,灵魂人物,以及实际把控者。
只要他愿意,他有足够的能力控制整个集团的走向,为这庞然大物掌舵。
得到具体的批复后,董明珠立即把答案传递给音频业务部门,让他们交一份更详细的计划书。
这样她就能判断自己该给多少经费,去推进该项目,避免出现经费过多员工贪腐,或者经费过少项目失败。
如今的荣誉,员工数量比古时候的城镇都不遑多让,其中大学以上高学历的员工占据的比例更是非常高,几乎可以目前世界上最顶尖的一批人组成的超级企业。
即便是初次试水的新项目经费的划拨问题,都已经成了货真价实的管理艺术,需要考虑的各种问题复杂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而与此同时,白云山的旅游项目负责人,陈川忽然打来了电话。
“郑老师,有些情况我就要和您汇报。”陈川变得有些沙哑低沉的声音,缓缓从手机扬声器中传了出来。
“旅游部门的市场观察人员发现,有人在模仿我们的开发项目,在另外一片区域,一比一的复制我们项目的内容。”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施工团队,或者我们的管理团队里,出现了内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