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灵觉突破 - 华夏地师 - 吟诗道人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科幻灵异 > 华夏地师 >

第十四章灵觉突破

“滴答”,林蓝铮脸庞上血顺着脸庞滴落在他胸口上那颗神秘玉石上。

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林蓝铮的血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渗透进玉石内,几秒后,整块玉石已经变成了血绿色,并且冒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地气中,林蓝铮那像是无根浮萍般的灵觉被一团柔和的淡绿色光团包住了。

绿色光团的源头,便是这块神秘玉石。

“这是什么力量?”马褂老人吃了一惊,诧异的说道。

“舒服!我的灵觉待在这个绿色光团里面,就像是婴儿在孕妇的羊水中一样,通体舒泰,同时我淬炼灵觉的速度也变快了三倍。”林蓝铮心中狂喜,平复下心情,当即静下心来全力以赴的吸收这绿色光团的力量。

分割线

天色刚晚,故宫内正在巡逻的战士催促游客们离开,据说是因为故宫晚上发生过灵异事件,还死过人,所以夜晚禁止游客逗留。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月黑风高,古宅深院,有故宫的战士发现古代宫女的孤魂冤鬼手持扇子、悲戚的唱着歌,成群结队的“飘”过,吓得他们心脏病都快发作了,还有人称听到过井里有女人的呼救声,走近一看,井里走出一个白衣女子,张口含着一个夜明珠,正向他走来,那胆大之人吓得扭头就跑,诸如此类的灵异事件引起了人群的恐慌,因此故宫夜间就不对外开放了。

当一队巡逻战士走到交泰殿时,他们竟然直接无视林蓝铮和马褂老人,向着别的地方继续巡逻去了。

马褂老人摆弄着几个小石子,望着走远的一对巡逻战士,微微一笑。

林蓝铮不知定坐了多久,绿色光团终于被林蓝铮的灵觉彻底吸收干净,灵觉已然突破成了了另一种状态,方圆百米内,小到地上一只蚂蚁、一粒灰尘,林蓝铮不睁眼也能“看”到。

“啧,“紫气盖顶,黄袍加身”的运道果然了得,你的灵觉直接跨越了“灵识”阶段,一蹴而就形成“神识”,如此莫大的机缘,今后成就不可限量。”马褂老人的语气都有些羡慕了。

“老先生,您还是先把刚才您说的话先解释清楚吧,您刚才说,“果然还是要失败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莫非不止一人曾接受过您的传承,而且都失败了?”林蓝铮语气冷冽的质问马褂老人。

唉。

“这好吧,老夫的确骗了你,小伙子,可这也是有原因的”

“不必多言了,老先生,我林蓝铮这人,平生最痛恨这种欺骗的方式,您当初要是直截了当的告诉我这种淬炼灵觉的方式风险很大,晚辈不会多说什么,生死听天命,可您的做法,和那些地痞的行为一般无二。”

等等。

“小伙子,还请留步,老夫这般做法,当真有些不耻,但老夫也是有几分苦衷的,你先听我把话说完。”

“当年我的祖辈乃上满清三旗之一正黄旗的佐领,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一次领兵交战,我的先祖不幸遇伏,绝望之际,一位仙人从天而降,一柄羽扇鼓荡出滔天飓风,逼退了所有敌人,救下了我的先祖。”

“”先祖当即跪拜在地,给仙人行了三拜九叩大礼,仙人儒雅的说道:“小子,我传你一修炼之法,还有一段口诀,这修炼之法你可以修炼,也能传承给你的后辈,但这口诀,你修炼不了,而我交给你的任务就是找到与这段口诀有缘的传人!”

“只可惜,先祖他一直到死,也没能寻到可以用这口诀修炼灵觉的传人,最后先祖他躺在病榻之上,带着遗憾驾鹤西去。”

“而老夫这一脉,不敢忘却当年先祖承诺之事,一直遵循先祖遗训寻找这段口诀的传人,时至今日,皇天不负有心人,老夫终于等到你了!”

林蓝铮听罢,心中忽然冒出来之前灶神说过的话,“吾也不知那人是谁,但那人绝非奸恶之辈,他身穿印有八卦图案的外衣,手持一柄羽扇,背负一柄七星剑。”

早在这个时候,林蓝铮就怀疑这所谓的高人就是诸葛亮,因为这两件事情太巧了。

自己在这北京城随随便便溜哒一下,就碰到了这件要命的事。若不是有自己从魏武王曹操带出来的神秘玉石,估计就阴沟里翻船了。

“且慢!若不是这神秘玉石”

林铮凌厉的注视着剑穗上挂着的这枚玉石,它吸收了林铮的血液后变成了血红色,摸上去更加光滑温润,似乎和林铮有了一丝联系。

“咦,这里多了几个小孔,林铮数了数,玉石上一共有着17个小孔,每个孔外都有一层往外凸出的玉膜,玉膜很坚硬,怎么按都破不开,细看时,还有红光在其上流转。”

这枚玉石肯定和诸葛亮有几分联系!林铮暗暗想到。

盗魏武王的墓和这马褂老人祖先留下的传承,二者之间看似毫无关系,但事实上,在两件事中所有的谜团都指向了一个人——诸葛亮!

如果真是诸葛亮布下的局,那么预料到我会来这bj市就在情理之中了。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过人一等的谋略,甩了同一时期的谋士十八条街。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一出山就直接导致了天下分三国,诸葛亮频频献计,而且每一个计策都能够将魏国吴国耍的团团转,可谓是用计如神。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耳熟能详的话,久久的回荡在林蓝铮的耳畔。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世人皆知,话说当年兵败五丈原,诸葛亮欲施逆天续命之术,原文如下。

五丈原上,诸葛亮仰观天文,大惊,天上三台星,客星倍明,主星幽暗,自知命在旦夕。告之姜维:吾素谙祈禳之术,但未知天意若何。汝可引甲士四十九人,各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帐外,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若七日主灯不灭,吾可增寿一纪;如灯灭,吾必死也。

司马懿观天象,知诸葛病重,举兵试探,魏延惊慌闯入帐内,竟将主灯扑灭,诸葛弃剑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弥留之际,诸葛亮撑着最后一口气,留下几个瞒天过海的计策,并遗书后主刘禅,嘱其在他死后,将尸体入棺,由四名士兵抬着向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他的葬身之所。

准!对于这位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的最后遗言,刘禅岂能不同意?

于是他命四个关西壮汉,抬着他的棺一直往南走。这四个汉子抬了一天一夜后,终于体力不支,但是此时杠未断,绳也未烂。

四个关西壮汉商议后,冒着杀头的危险,胆大包天的将诸葛亮的棺材给就地掩埋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