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活学活用文言素材库(5) - 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高中生越写越聪明的作文宝典 - 李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5章活学活用文言素材库(5)

第55章活学活用文言素材库(5)

屈原列传(节选)

司马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经典释读

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呢?”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混浊,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醉了,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我被放逐了。”渔父说:“圣人都不被外界事物所约束,而能够适应时事的转移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自取被逐?”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我宁可投长流的大江,葬身鱼腹,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

【活用点拨】

洁身自好,舍生取义。屈原洁身自好,宁折不屈,在那“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恶劣环境中,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清白”的品德节操。他在中国历史长河的源头树立了一座丰碑,他的精神感召着代代中华儿女。

精神火炬,薪薪相传。屈原一生遭遇坎坷,他始终竭忠尽智、坚贞不屈、不同流俗。在屈原精神的光照下,中国历史上涌现了司马迁、陆游、辛弃疾、岳飞等一大批爱国志士。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精神火炬,薪薪相传。

本文素材还适用于“命运”、“思乡”、“爱国”、“忠诚”、“壮志难酬”等话题。

陈情表(节选)

李密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经典释读

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顾,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实在不忍心离开祖母而远行。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忠尽心的日子已不多。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

活用指导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做儿女的,应在父母垂暮之年,尽可能多地陪在他们身边,虽然“寸草之心难报三春之晖”,至少我们做到了问心无愧。

本文素材适用于“感恩”、“亲情”等话题。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经典释读

唉!路途多艰险,命运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隐逸齐鲁海边,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态?境遇虽然困苦,反而要更加坚强,绝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旋风仍然可以到达;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活用点拨】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人的一生,难免遇到失败,遇到挫折。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坚强,应该正视困难、正视挫折,而不应该一蹶不振,因为在困难面前摔倒是难免的,最关键的是你能否一次次重新站起来,只有如此,你才能笑傲人生。

老当益壮,穷且益坚。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事实上,他是在警示自己。

本文素材还适用于“报效国家”、“珍惜时间”、“豁达乐观”、“知足常乐”等话题。

师说(节选)

韩愈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经典释读

因此不论地位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孔子曾经说过:“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所长,如此而已。

【活用点拨】

尊师重道。不管社会历史如何变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尊师重教始终是一种传统美德。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本文通过大量的对比,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虚心好学的重要性。

本文素材还适用于“不耻下问”、“完善自己”、“教育的使命”、“教师的地位”等话题。

阿房宫赋(节选)

杜牧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经典释读

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各自爱惜自己的人民,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三代甚至万代为王了,谁能够灭亡它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活用点拨】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如果能够爱惜百姓,发愤图强治理国家,那么国家就会长治久安。居功自傲和贪图享乐只会加速一个国家的灭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秦始皇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了“戍卒叫,函谷举”的灭亡结局。历史是一面镜子,后人当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否则必将重蹈历史的覆辙。

本文素材还适用于“忧国忧民”、“想象”等话题。

六国论(节选)

苏洵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