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字字珠玑,文采斐然(1) - 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高中生越写越聪明的作文宝典 - 李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9章字字珠玑,文采斐然(1)

第19章字字珠玑,文采斐然(1)

一语言技巧点拨优美的文辞就是思想的光辉,可以说,语言能力是作文能力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因素,它像一个生命体的细胞那样重要。一切正确积极的主旨,巧妙精彩的构思全靠语言来表达。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文章的魅力往往通过语言来体现。语言越有文采、越有创意,作文就越有吸引力。

但是,仍有不少学生视之为难以逾越的“高峰”,常有畏难情绪。为了帮助大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语言上的突破,下面介绍几种提高作文语言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1推敲句词

古人写诗作词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在写诗作赋时对于推敲字词的重视。时至今日,我们也应该具有这种精神境界,唯有如此,才能写得出值得推敲的好文章。

推敲,首先要求用字准确而生动;其次要求用字精练,最好能言简意丰,耐人寻味;再次要新颖而有创意,突出个性风格,如此才能具有永恒的魅力。

比如,高考满分作文《情役》,单标题在语言方面便是“推敲”句词的典型。作者从汉字里精挑细选,用极少的字组合成这样一个标题,含蓄而又深意。

2.比喻增色

南唐后主李煜内心有了愁绪,便吟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岑参看到塞外的雪花,便随口吟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们正是用新奇的比喻写出了千古传颂的佳句。比喻之于语言,犹如华美服饰之于人。作文中运用比喻手法,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不再那么单调生硬,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可以使语言发出夺目的光彩,含蓄而又蕴藉,把读者引入一个美妙的境界。

3.铺排造势

排比这种手法因为其独特的表达效果而受到诸多学生的青睐。文章中用这种手法来说理,则能达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它来抒情,则感情洋溢,淋漓尽致;用它来写景,则层次分明,细腻而又韵致。排比能增强文章的美感,给人以排山倒海之感。如:

滴水之恩,何以报?春天阳光普照大地时,用温度回报了小河,让小河的冰层消逝,使它能够欢快地流淌。

滴水之恩,何以报?夏天烈日炎炎,甘露用泪水回报了大地,让花朵开放得更加鲜艳,让荷花在浇水之后开放得灼灼其华,沁人心脾。

滴水之恩,何以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经历了春风夏日,落花用身躯回报了养着自己的大地妈妈。

滴水之恩,何以报?冬天寒风凛冽,雪花飘落,万物皆“冬眠”,只有梅花孤霜傲雪,用梅花的香气来回报人们……

大自然皆如此,何若人也?

这个排比句陡然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语言极具表现力,引发读者全神贯注地投入关于此话题的讨论之中。

4.妙语寄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在这里他其实是用借象寄意的手法,来论述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即用三种诗歌营造的意象来寄托自己要表达的真意。

我们现在说的“妙语寄象”也就是指在设象构形时,选用精妙的语言,尽可能使自己要写的意象活泼灵动而传神。

5.旁征博引

“旁征博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充分联想,将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名言警句融入文中,增加文章的信息量、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倍增气势,兼备形神。如: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诗经》中,我知道中国人众口传承的君子形象是温润如玉、坚硬如玉的,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雍容的气度。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从李清照的深情歌颂中,我明白中国人欣赏的是怎样豪爽大气的英雄。

雄浑壮阔、气度雍容,简简单单的汉语告诉我们的竟是如此宽广的胸襟,传达给我们的竟是如此深刻的哲理!教我们如何不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母语?

此段文字由于旁征博引,不仅形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有气势,有文采,而且有力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6.寓庄于谐

寓庄于谐也就是使用幽默。幽默与智慧同在,作文中幽默的语言会给人一种新鲜感,令读者忍俊不禁。不仅如此,好的幽默语言不仅是开个玩笑,更是辅助表达情感的有力手段。比如:《高考名人录》中:

参加2007年重庆高考的有孔庙中学的优秀学生方仲永、闰土、孔乙己、诸葛亮、范进。监考老师也有大名鼎鼎的崔判官和白无常,面无表情地盯着考场,哪怕是一只蚊子也难以飞进来,考试的一角还有一个冷冰的监控探头睁着硕大的玻璃眼虎视眈眈。

……

考试终了,一大群考生鱼贯而出,一些抢新闻的记者蜂拥而至。

记者:谈谈你们对考试的看法、经历、见闻、感悟和认识。

方仲永:考试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闰土:我最烦考试了,尤其是高考,应该改为推荐上大学。

……

这是一篇散发着灵气的考场佳作,选材巧妙,语言诙谐幽默,寓庄于谐。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对高考的体验和感悟。

7.文白交杂

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中,以文言文写作受到阅卷老师好评的不在少数。这些作品有的以情感人,有的以理制胜,有的铺张华美……这些文章有的反映时代精神,有的演绎历史经典,有的记录民族变迁……它们既能有效表达作者的思想,又能体现作者的自信洒脱与深厚的文学积累。

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祭乌鸦文》:

鸦兄:

弟不幸闻其遭际,念之不胜悲恸。鸦兄尝学歌于桂枝,如何又闹出了东施效颦的故事?况君英明一世,奈何糊涂至此?而今落入人手,弟不悉尔生死沉浮,故聊作文一篇,生则驱邪,死则谢后世……

初读本文,让人佩服作者的智慧与洒脱;再读,则感叹文章思想之深刻、文采之斐然,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如果你不擅长这种写作,建议在平时可以尝试,但在考试时,还是应以自己最擅长的手法写作文。

8.渗透哲思

如果在文章里插入一些哲理,那么不仅会使文章充满智慧的闪光,而且能使作文的论证高度大大上扬。那么应该插入哪些哲理呢?具体说来,约有五种:客观全面看事物的原理、发展变化的原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原理、对立统一的原理、由表及里的原理。适当地加入这些哲思,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言有内蕴

文章贵在含蓄蕴藉,使读者“于无声处听惊雷”,在不知不觉中感动或受到启迪。那么如何做到言有内蕴、含蓄蕴藉呢?我们不妨在写作过程中埋下一些潜台词,比如“国家不幸诗人幸,但愿诗人常不幸”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国家不幸的时候,会涌现大批优秀的诗人,现在诗人有幸,恰恰说明国家存在不幸的现实;但愿诗人不幸,这样证明国家恰好是比较安定繁荣的时期。我们也可以借物抒情或者借助生活细节和生活现象来阐明道理,表达思想。

二创意满分作文大讲堂

1推敲句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