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拿倭国当试验田 - 埋葬大清 - 天煌贵胄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埋葬大清 >

第530章拿倭国当试验田

第530章拿倭国当试验田

ps:本章已修复完成,可以订阅了。  大明民间有句俗语叫做四大紧,分别是开新锁、穿新鞋、湿透的麻绳、螺丝帽,可是这四大紧跟大明户部尚书刘怀文握着钱袋的手比起来别说紧了,恐怕连“姑娘腰、棉花包、熟透的柿子、杨柳梢”这四大松软都多有不如。

在大明,向来只有刘老抠从别人手里往国库抠银子,却不见得有谁能从他刘老抠的手中弄到银子,即便是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想要从国库里调拨一些钱财,也必须得看他刘老抠的脸色。

现在曾诚看向刘怀文,自然是想看看刘怀文的脸色到底是什么颜色——要是正常的颜色,说明刘老抠愿意从国库里往外掏钱,接下来不管倭国那些矮矬子们能不能将麻风病传到大明,曾诚这个大明首辅都不需要太担心;如果刘老抠的脸色不对劲,那就说明刘老抠不愿意从国库里往外掏钱,曾诚这个大明首辅很有可能会因为倭国向大明传播麻风病而头疼。

然而让曾诚没有想到的是,刘怀文刘尚书的脸上居然挂着笑容!在听到倭国那些矮矬子们有可能向大明传播麻风病的消息后,在听到五军都督府有可能会对倭国动手的消息后,刘怀文刘尚书居然笑了!

一时之间,曾诚甚至搞不清楚到底是自己老眼昏花看错了,还是他刘怀文刘尚书被这两个要花大钱的消息给刺激疯了!

再三确认了自己的眼睛没出现什么问题后,曾诚便忍不住宽慰起了刘怀文:“刘部堂,这次就算花钱也应该不会太多,这国库……”

刘怀文一脸懵逼的瞧着曾诚,毫不客气的反驳道:“花不了太多?那怎么行,该花的钱就必须花,不管是因为麻风病这事儿还是因为要攻打倭国,这钱都得花!国库有钱!”

这下子,可不仅仅只是曾诚搞不懂是怎么回事儿了,就连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都忍不住噌的一声站起身来,快步走到刘怀文身边,抓着刘怀文的手道:“怀文叔,这次大不了由内帑出钱也行,您老人家先休息几天,可不敢累坏了身子。”

刘鹤鸣也低声道:“其实……其实打倭国真花不了几个钱,刘部堂你这……”

这回轮到刘怀文一脸懵逼了。

合着你们都以为老夫是心疼钱心疼到神智不清了?

刘怀文用力抽出被朱皇帝握住的双手,掰着手指头盘算一番后说道:“我还没老糊涂!刚刚我算过了,五军都督府要是打倭国的话,大概需要五亿龙元的军费,各地全面封锁住麻风病的传入,需要的花费则在十亿龙元左右。”

听到刘怀文大概计算出来的数字,刘鹤鸣话说的声音顿时更低三分:“其实……其实也不是不能省。”

然而让刘鹤鸣没有想到的是,刘怀文居然恶狠狠的瞪了刘鹤鸣一眼:“省什么省?老夫执掌国库这些年,不敢说“国库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也不敢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但是想要拿出十五亿龙元还是很容易的。”

满怀骄傲的自我吹捧两句后,刘怀文又将目光投向了朱劲松朱皇帝:“只是国库能拿得出十五亿龙元宝钞,却拿不出十五亿两白银,恰好倭国有座石见银山……”

当刘怀文的话音落下后,刚刚还满脸担心的朱皇帝顿时尴尬的哼了一声,随后便踱步转回了龙椅,其他诸如曾诚、刘鹤鸣等一众大佬脸上的担忧之色也同样消失不见,甚至还有人悄然挪动脚步,试图离刘怀文远一些。

听说过不要脸的,可是真没听说过像他刘怀文一样不要脸的——他是真心实意想要拿钱出来支持封锁麻风病的传播还是真心愿意拿钱支持五军都督府去灭掉倭国?

其实都不是。

刘老抠这货从头到尾都在惦记着倭国的石见银山和菱刈金矿!

朱皇帝冷哼一声,面无表情的说道:“石见银山也好,菱刈金矿也罢,以后早晚都是大明的,怀文叔倒也不必太过心急。”

一听朱皇帝说不必太过心急,刘怀文顿时就急了:“陛下这话可就不对了,什么叫做不必太过心急?那银山,那金矿,可都该是咱们大明的才对,如今落在倭国矮矬子的手里,岂不是委屈了那金矿银山?要我说,就该趁着倭国要乱起来的时候直接开战,先把那金矿银山都收回来!”

随着刘怀文的话音落下,整个文华殿里也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对于刘鹤鸣和刘二牛、耿锐这些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们来说,现在就对倭国开战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虽说干掉倭国能捞到军功,但是倭国也正处于麻风病盛行的阶段,直接开片难免会让大明的士卒们也染上麻风病。

致命倒是不会太致命,毕竟大明所能动用的医生、药材、粮食等资源远不是倭国能比的,军队的防护力度更是不知道比倭国高了多少倍,就算有士卒染上麻风病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可是再怎么有把握,也不代表大明就可以完全无视麻风病的存在,毕竟这玩意看不见也摸不着,谁也不敢保证那些出征倭国的士卒会不会将麻风病带回到大明本土。

大明总不可能为了金矿银山就把大量的士卒和百姓都封锁在倭国。

曾诚也同样担心这一点。

暗自琢磨一番后,曾诚也下定了决心:“臣以为应当暂时封锁住倭国前来大明的海路,什么时候等麻风病彻底过去了再行放开。”

“另外,倭国有麻风病,咱们大明也未必就没有,只是可能暂时没有爆发出来。”

“因此,臣以为应当让各地的官府去摸摸底,看看哪里有麻风病人的存在,然后由朝廷组织医生和药材、粮食等物资,该封锁的封锁,该治疗的治疗,以免麻风病大面积传开。”

朱皇帝这才嗯了一声,斜眼瞥了刘怀文一眼:“听到了没有?曾卿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要是曾卿也跟你怀文叔一样光惦记着金矿银山,只怕咱们大明也要跟倭国一样爆发麻风病了。”

刘怀文被朱皇帝几句话噎的鼻子不是鼻子脸不脸的,最终也只能冷哼一声,阴阳怪气的嘟囔道:“就算要封锁住麻风病,最后不还是得国库出钱?如今国库……”

刘怀文原本倒是想说一句国库空虚来着,只是一起到自个儿刚刚说过国库有钱,而且这次拿钱出来也是花在大明百姓身上,刘怀文最终还是努力把空虚两个字努力憋了回去。

朱皇帝瞪了刘怀文一眼,随后又接着说道:“倭国这次应对麻风病的操作,倒是给朕提了个醒——诸如天花、麻风病等传播极快的瘟疫不是彻底无解,而是需要大量的医生和药材,甚至也需要大量的粮食做为储备。”

“如今咱们大明的粮食倒是不缺,但是对于医生和药材的缺口却很大,不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以后再出现类似天花、麻风病之类的情况,只怕也不太好应对。”

只是曾诚等一众大佬在听到朱皇帝的问题后却陷入了沉默。

其实真正让人头疼的还是医生。

比如说药材吧,虽然药材这玩意也需要生长时间,有些药材在采摘之后还需要各种炮制才能用,甚至还有类似牛黄之类的药材堪称是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很多药材都存在可替代性,而且大明还可以从海外大量购入,药材的紧缺问题反倒能够解决。

医生的紧缺问题可就不一样了。

众所周知,中医是一门很吃经验的医学,某些牛逼的中医能够用毒药治病救人,某些庸医也能把无毒的药材变成杀人的毒药。

尤其是中医还讲究阴、阳、寒、热、虚、实,用药方面讲究君、臣、佐、使。

肺热引起的咳嗽用连翘、金银花之类的药材治疗很有效,但是肺寒引起的咳嗽再用同样的方子治疗就会起到反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中医会有同症不同药的说法。

其中比较艹蛋的一点就在于如何分辨到底是寒症还是热症,到底是虚证还是实证,就算能分辨清楚,怎么用药又成了一个难题。

所以,中医的培养模式在更多的时候还是处于类似传、帮、带的模式,根本没办法做到流水线式的批量培养。

而且很多大医都会有意无意的“留一手”,使得很多能治病的方子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医的发展自然也就变得更加困难。

曾诚等一众大佬的心里很清楚,朱皇帝他老人家现在忽然提起药材和医生的缺口问题,自然是想要推广所谓的“新医学”和“新药材”。

但是吧,朱皇帝想要推广的新医学和新药材可不是那么好推广的,毕竟新医术里动不动就是开膛破肚,这让大明的百姓很是抗拒,哪怕皇家学院一再说明这些都是华佗当年已经研究过的好东西,属于神医才能搞定的“高技术”,大明百姓也依旧不太认可。

连带着倒霉的还有医学分院搞出来的“新药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