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让欧罗巴再乱一点儿!
第576章让欧罗巴再乱一点儿! ps:本章已经修改完毕,可以订阅了。
打仗不一定要让大明的将士们去打,还要把欧罗巴给一锅炖了?
曾诚仔细琢磨着朱皇帝话里话外的意思,心里隐隐约约的感觉有些不安,直到过了好一会儿才忽然叫道:“陛下不可!”
朱皇帝笑了笑,问道:“为何不可?”
曾诚道:“启奏陛下,当初大唐盛世之时,王玄策单骑借兵灭天竺,天下诸番无不以大唐前驱为荣,然则……然则……”
然则了半天,曾诚却始终没能把剩下的话说完——大唐强横的时候当然可以利用那些小国的军队当前锋甚至炮灰,问题是那些小国并不真正忠于大唐!
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唐强横的时候,那些小国的军队当然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哪怕明知道大唐要把他们当炮灰用也只能舍生忘死的替大唐卖命,可是大唐虚弱了之后呢?
安史之乱后,太原郭氏分支华阴郭氏的郭昕在断绝了后勤补给和援兵的情况下,带领大唐官兵独守西域三十余年,而当初那些以受大唐驱策为荣的小国却一个个的都跑过来反咬一口!
更气人的是,他们之所以有能力反咬大唐一口,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唐要利用他们,就必须要先把他们装备起来。
换成现在的大明自然也是一样。
大明要利用倭国去征伐欧罗巴,就必须先把倭国武装起来,不说让他们的装备比欧罗巴那些国家的装备先进,起码也要处于持平的状态才行,而且在战场上还要给他们进行指导,教他们战术。
那么问题来了——倭国那些矮矬子们从汉朝开始就向中原学习,到唐、宋之时达到顶峰,唐有络绎不绝的遣唐使,宋有源源不断的渡种女,怎么看都应该跟中原很亲近才对吧?然而实际上,隋朝的时候,倭国那些倭矮子们就搞出来过“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的破事儿,大唐时期更是有白江口之战,宋时虽然没什么大动静,可是大明时期的倭寇可是从洪武年间到嘉靖年间一直都没消停过。
就像是朱皇帝此前所言:矮矬子们那是三分人样还没学出来,七分兽性却根深蒂固。
就冲倭国矮矬子那动不动就反咬一口的尿性,曾诚觉得还是赶紧毁灭了更好一些,根本就没有扶植起来的必要。
当然,只毁灭倭国男子就好,倭国女子最好还是不要毁灭,毕竟大明的青楼还需要她们。
朱皇帝微微瞥了曾诚一眼,皮笑肉不笑的说道:“朕没打算用那些矮矬子们去打欧罗巴,他们还另有用处。”
被朱皇帝这么一说,曾诚和刘鹤鸣等人顿时就愣住了。
要把整个欧罗巴一锅烩,却又不打算派兵出征,同时也没打算征召倭国那些矮矬子,难道他朱皇帝还想让欧罗巴那些蛮子们全部自裁?
至于说让欧罗巴一众国家互相打生打死,一直打到全部灭国,曾诚和刘鹤鸣等人却是连想都没有想过,因为这事儿是明摆着的——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暴力和战争就是用于摧毁秩序和重建秩序的工具。
说白了,无论欧罗巴那些蛮子们现在打的有多厉害都不过是为了争夺话语权,最后一定会出现新的秩序。
可能是某几个国家彻底消失,也有可能是法兰西和英格兰被其他国家灭亡,但是等那些蛮子们死的差不多了,彼此之间都打不动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诞生出新的秩序,会有新的势力取代原有势力,新的国家取代原有国家,欧罗巴最终也会进入到稳定状态,区别只在于时间长短而已。
但是不管怎么说,欧罗巴那些蛮子们越是这么闹腾,对于大明的影响就越大,毕竟大明还需要从欧罗巴那边进口低价的粮食、矿产和劳工,而且大明也不可能光指望出口火枪火炮之类的玩意儿赚钱。
再说了,就算大明想要欧罗巴诸国自个儿打生打死,人家欧罗巴诸国就会老老实实的打生打死了?
正当曾诚和刘鹤鸣等一众大佬们暗自琢磨的时候,朱皇帝却又接着说道:“欧罗巴那边的情况跟咱们中原堂口可不一样。自秦汉始,咱们中原堂口就讲究个天下一统,而欧罗巴那边却从来没有这个说法,他们想的,更多的还是自己的利益。”
“比如现在的欧罗巴乱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想着往自个儿家里捞好处,至于大明对欧罗巴的威胁……”
朱皇帝呵的笑了一声,满是嘲讽的说道:“他们或许看到了,或许看不到,但是无论看到看不到,他们都顾不上了——在面临大明的威胁之前,怎么保证自己的国家不灭其他国家灭掉才是他们的第一要务。”
曾诚心中一动,忽然嘿嘿笑了起来:“倘若真如陛下所言,那这事儿就好办的很了,只要咱们大明在欧罗巴的那些驻军全都撤回,无论是撤回咱们大明本土还是调到蛮子们所说的新荷兰又或者是奥斯曼那边都无所谓,反正只要调出欧罗巴就好。”
刘鹤鸣也跟着笑了起来。
大明在欧罗巴那边的驻军不算多也不算太少,零零散散的加起来起码也得有个二三十万,想指望这二三十万驻军就横扫整个欧罗巴那纯属扯淡,但是把这二三十万驻军集合起来,想要灭掉一个国家却是易如反掌。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驻军的存在,欧罗巴诸国打仗的时候才会显得畏首畏尾。
如果把这些驻军都调走……
一是能趁着撤走驻军的机会直接把百姓撤离,二是能向欧罗巴诸国表示大明并不想参与欧罗巴的事务,也好让他们能放心大胆的打上一场。
至于说欧罗巴那边儿会不会真的往大了打,曾诚和刘鹤鸣却是一点儿都不担心——没看柯志明那个锦衣卫头子正嘿嘿偷笑么,一张老脸笑的跟那橘子皮似的!
想到这里,刘鹤鸣便笑着说道:“这事儿倒也简单,只要鸿胪寺下令撤回大明的商人和百姓,五军都督府后脚就能把驻军都撤到奥斯曼那边儿去。”
眼看着曾诚和刘鹤鸣终于想明白了,朱皇帝也不禁笑了起来:“不错,就是撤回驻军,让欧罗巴的那些蛮子们能放开手脚去打仗,尤其是奥地利,现在更是欧罗巴一些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若是不好好加以利用,岂不是白废了美术生带给奥地利的布尔什维克理论?”
“还有沙鹅,沙鹅心心念念的就是融入欧罗巴,而欧罗巴却一直不愿意接纳沙鹅,现在有了奥地利这么一摊子事儿,沙鹅会怎么做?如果欧罗巴那些国家打不过奥地利,他们会不会以接纳沙鹅融入欧罗巴的名义来诱惑沙鹅出兵?”
被朱皇帝这么一说,曾诚和刘鹤鸣等人顿时就回过味儿来了。
正如朱皇帝所言,奥地利确实是很多欧罗巴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奥地利实行的是美术生从大明学去的布尔什维克理论,礼部还给这套理论披上了孔夫子《礼记·礼运》的外衣,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而和美术生同期的留学生中,法兰西的小戴同学也给欧罗巴带回去了资产理论,礼部同样想方设法的给资产理论套上了“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的孟子之言。
问题是再怎么精心的包装,也无法掩盖这两套理论内核相悖的事实。
当然,理论内核是否相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术生在奥地利推行了布尔什维克理论,小戴同学在法兰西推行了资产理论,而更重要的是两个人都获得了成功,无论是推行布尔什维克理论的奥地利还是推行资产理论的法兰西,国力都能了大幅度增强。
按照常理来说,既然这两套理论都能获得成功,那么欧罗巴的诸多国家就应该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道路,或是学习奥地利一样搞布尔什维克,要么就学习法兰西搞资产。
问题是布尔什维克理论在欧罗巴并没有什么生存土壤,因为欧罗巴那边儿玩的一直都更接近于资产理论。
只不过,布尔什维克理论讲究天下为公,讲究按需分配,对于欧罗巴那些穷的叮当响的平民百姓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不知道有多少国家的百姓都闹腾着想要让自己的国家也推行布尔什维克那套理论。
这也就导致了大量的欧罗巴国家看奥地利不顺眼,很多国家都恨不得直接干掉奥地利。
也不是没有国家付诸于行动。
问题是奥地利还真就没那么好打,因为美术生推行布尔什维克理论能给奥地利的平民百姓带来实打实的好处。
比如说分配土地,比如说减轻税收。
其他各种各样的好处且不多说,光是这两样好处,就足以把穷怕的奥地利平民都拧成一股绳。
再加上身为欧罗巴主力的法兰西正忙着替大明招募劳工,而其他国家各自都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问题,彼此之间还互相拖后腿,所以,一时半会儿的还真就没人能把奥地利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