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求证面相与官相
第20章求证面相与官相当官的人也有官相,这是历来的看法。哲学家孟子说:“梁惠王望之不似人君。”所谓“不似人君”,即是说这人没有官相,只是因为世袭得到的官位而已。但是,有了官相未必就能做到高官厚禄,或者永葆官位及其富贵。人的地位之大小,这不仅归于他们的容貌,而且还在于本人的智慧。
1.子楚
战国时代,阳翟(现在的河南省)有一位富商吕不韦。他年轻时,向兵法家鬼谷子学了十八般武艺以及看相术。以后独自到赵都邯郸经商,那时偶然认识了一位少年,他以看相术看到此人面相后觉得“此人必非池中之物”。
于是吕不为第二天就去接近这位少年,一问之下,才知道他是邻国秦国王子“子楚”,是到赵国来当人质的。
吕不韦仔细观察他的面貌之后,小声地感叹:“奇货可居!”意思是说,这是意外得来的宝物,必须好好珍惜。
子楚抱怨自己身为人质,在异国怀才不遇,吕不韦却在财物上支援他、帮助他。
过几年,子楚回到秦国,当上庄襄王。庄襄王把他落魄时帮助他的吕不韦接到秦国,厚待他来报答往日的恩情,并且就像吕不韦所期望地发挥了他的雄才大略。
庄襄王之子就是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吕不韦也随着当上大秦帝国丞相,并且担任辅佐秦皇帝最高位置的“相国”。
吕不韦在庄襄王落魄少年时代,就能看穿他的辉煌远景,固然今人敬佩,不过这也正是子楚的面相具有官相的征特,可见面相足以影响人生。
2.高祖
面相学历来认为:“一身骨相,具乎面部。”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中记载:高祖这个人,高鼻子、长颈项,面貌有龙相,须髯特美,左大腿上有72颗黑痣。为人仁厚,喜欢施与,意志豁达,胸襟开阔,常表现出宽宏大度,不肯从事家人生产农作各业。到了壮年,试作官吏,做泗水亭长。
高祖为亭长,对其公所中吏人,无不加以轻侮。高祖好酒好女色,常常向王媪、武负二人的酒馆赊酒。有时,高祖喝醉,卧不能起。武负、王媪常看见高祖身体上面有龙出现,甚以为怪异。高祖每次来买酒,便留在酒馆中畅饮,二人按酒价数倍计价。等二人见高祖醉卧而有龙出现的怪事以后,到年底算账的时候,这两家酒馆经常撕了账薄,不向高祖索债。
高祖常出差到秦都咸阳,当时恣意游观名胜,看到了始皇帝的威仪盛势,他感慨长叹说:“啊!大丈夫应当像这个样子!”
单父县人吕公与沛县令相友善。吕公为了避仇人,迁到沛县来,随沛县令为客,因而在沛县落户。沛县中豪杰吏人,听说沛令有贵客来,都前往道贺,当时萧何为主吏,他向贵宾们说:“凡是致赠礼金,不满一千钱的,就请他坐在堂下。”
高祖当时做亭长,平日轻视沛县衙中吏人。于是他假写了一张礼贴,上写:贺钱一万。实际他连一钱都没有带去。这个礼贴到吕公手上,吕公看了大惊,自己起身,迎接高祖于门前。吕公好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状貌特殊,因而特别敬重,引高入座。萧何向吕公说:“刘邦这个人,常是说大话很多,能做成的事很少。”高祖因吕公对他的敬重,便轻侮诸客,高坐上座,毫不谦让。
吕公因高祖状貌之奇,乃在席间以目示意,坚留高祖不要退席。于是高祖便留下来,在客人都散去之后,吕公对高祖说:“我从年少的时候,就好给人相面。我相过的人太多了,但是没有一位像刘邦你的相貌这样高贵的。刘邦,我希望你能多多自爱!”吕公稍停说:“我有一个女儿,愿意作你执箕帚的妻子。”
酒席宴罢,吕媪对吕公决定以女儿嫁高祖的事非常生气。吕媪怒向吕公说:“你平素总是说:这个女儿是奇特不寻常的,应该嫁与贵人。沛县令和你相交极好,求我们女儿,你不肯。为什么自己胡乱地就把女儿许给刘邦了?”吕公说:“这就不是孩童女子所能了解的事了!”吕公终于把女儿嫁与刘邦。吕公的女儿就是后来的吕后,生了孝惠皇帝和鲁元公主。
高祖做亭长的时候,常常休假回家,到田里看看。有一次夫人带两个孩子在田中耕田,有一个老人由田中经过,求些水喝,夫人见老人饿,又给老人一些吃的,老人就给夫人相面。老人说:“你的相貌,是天下的贵人。”夫人又要老人相两个孩子,老人看看孝惠皇帝,说:“夫人所以能够大贵,就因为这个男孩子的关系。”老人又看鲁元公主,也说是贵相。等老人走了之后,高祖正好从田舍来,夫人便将老人相面的事,说给高祖听,说客人路过此地,说孩子和我都是大贵之相。高祖便问,老人在哪里。夫人说:“刚走,不会走远。”高祖便追去,果然追上。高祖问老人相夫人和孩子的事,老人说:“方才我相过的夫人和小孩子,相貌的高贵都像你,你的相貌,贵不可言。”高祖便道谢说:“如果真如先生所言,这相面夸赞鼓励之德,绝不敢忘。”后来,高祖贵为天子,找寻这位老人,可是老人已不知去向。
从古至今,刘邦这种长有贵相、民相而被人们赏识、仰重的人不少,反之则不尽然。
3.孟尝君
战国时代的世族中,有被称为“春秋四公子”的大人物,其中之一就是据传日后拥有食客3000人的孟尝君。孟尝君生于齐国的贵族,天生体弱,又无聪明相。因此,其父靖廓君认为“此子,必无法成为大人物”。
在他10岁时,来了一位周游列国的有名的易学家——唐举,他一见到孟尝君就说:“哎呀!这位公子可是一块宝玉啊!他的眼神像五星一样地闪耀,这是承担天下的相貌呢,长大后必会立下功业,带来家门繁荣。尤其是他的命中注定会得到绝佳辅佐与有才能的部属,将会靠着他们协助而脱离危机。”
他的父亲立刻问道:“你从那里看出他将会得到优秀的部下与辅佐者!”唐举说:“眉形助眼,鼻略有不整却很庄重,口大而居丰。从这些地方就可看出有这种面相的人必成为领袖,包营天下并且一定可以得到好部属的协助。”
孟尝君日后果然靠着才干当上了齐国的宰相,并且拥了数千名食客的豪门。
当孟尝君以外交使节团团长的身份晋见秦昭王时。昭王看出他是不凡的人,因此把他软禁,不让他回去,于是盂尝君心生一计,利用可以潜入狗洞的食客盗出已经送给昭王的白浪袭,并把它献给昭王的宠妾,才被释放。
孟尝君匆匆逃到了国境——函谷关,因为时值深夜所以关门紧闭者,在他的食客中有人善学鸡鸣,就模仿鸡的啼声,而引来此起彼落的鸡鸣,于是睡眼惺忪的关役以为天亮了就把关门打开,因此孟尝君才能从容离开国境。“鸡鸣狗盗”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产生,正如孟尝君小时候那位易者所说的一样,他能够得到部下的协助脱离危境。
4.周亚夫
周亚夫是前汉初期的武将,当他担任中原河内都的守卫时,曾接见名叫许负的相士。
许负仔细观察了周亚夫的相貌后说:“我可以据实说吗?”
“但说无妨,无论你说什么都不会吓着我的。”
“那我就据实相告了!将军真是相貌堂堂,三年后可封侯,八年后可以荣任汉丞相。可是,此后就不妙了!”
“有什么不妙的?”
“对不起,将军相貌上唯一缺点就是嘴边有纹,并且还连于口内,看样子恐怕有饿死之虞。”
刚毅的周亚夫一笑置之地说:“真是荒唐,既然位极人臣,又怎会饿死呢?”
三年后,他果然因战功而被封侯,八年后担任汉景帝的丞相,后数年,吴国与楚国经常有战乱事,周亚夫则受命讨伐叛军。当他胜利凯旋时,他的政敌因为嫉恨他的功劳而在京都暗地活动,最后以通敌的罪名判他下狱。耿直的周亚夫在狱中绝食抗议,五天后就饿死了。他的一生都如那位相士所描述,他的死也如相士所说——是饿死的。
5.刘备
刘备是汉末三国的蜀主,生于河北深县贫穷家庭,他品格高尚,在他家庭院的角落有一棵高大的桑树,这棵桑树高达十米,枝叶繁茂,远望如君王车驾上的伞。
有位行人经过时,一边仰望大桑树一边感叹地说:“这不是普通的树,这里一定会出贵人。”
刘备年少时常说:“我不久就要变成搭乘华盖车的伟人!”
云游的老相士看了在桑树下玩儿的刘备之后,感叹地说:“此子具备帝王之相!”旁人问其缘由,老相士说:“此子之耳已道尽一切,如此揭耳,古来福为龙耳,被视帝王相。”
刘备在面相与骨相上的特征是两耳与两手长度异于常人。
他的耳朵柔软多肉,耳垂及于双肩。而双手在自然下垂时,指尖过膝。
中国的面相上,臂长如猿者是策划家并且有非常强的韧性,而丰满大耳则据称是帝王之耳。
在东汉末半世纪中,刘备于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在四川成都即帝位,号称蜀汉昭烈帝,正如年少时那位云游相士所预言。
6.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因父亲早逝,随叔父奔波迁徙,不料叔父亡故,诸葛亮落脚隆中山下。诸葛亮隐居草庐之中,关注天下大事,他勤奋读书,胸藏韬略,静待时机,成就大业。刘备听说诸葛亮乃世外高人,就“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诸葛亮平静地提出“天下三分”的政治预见和兴复汉室的宏图大略,令刘备钦佩不已。诸葛亮被拜为刘备的军师后,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担任丞相后,不忘刘备遗命,励精图治,增强国力;制定法规,加强吏治;惩恶扬善,公正廉明;清正爱民,百姓拥戴。诸葛亮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到后世人的敬仰和怀念。《三国志·诸葛亮传》引其《出师表》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由此看出,刘备三请诸葛亮,必在南阳。现今的河南南阳西郊卧龙岗古迹,人们相传就是诸葛亮的草庐故居。
明代诗人叶秉敬曾有《卧龙岗》一诗赞颂诸葛亮:“山横黛色枕平芜,树影萧疏汉月孤。地据贼臣窥九鼎,天留元老峙三都。出庐整顿千秋事,弹指髡钳两国奴。故自断鳖四撑极,何殊赤帝抚雄图。”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智慧超人。他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曹军;又摆下“八阵图”,吓退东吴追兵。更加神奇的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制作出“木牛流马”,顺利完成十万大军的粮草运送工作。诸葛亮不仅才能卓越,而且人品出众。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八尺的身材就是今日1.8米的身高,“形细而粗,犹如松柏”,高大挺拔,英气逼人,面如美玉是标准的美男子。前来说媒的不在少数,可诸葛亮却偏偏选中“瘦黑矮小,一头黄发”的黄阿丑为妻。让世人讥笑道:“莫学孔明(诸葛亮字)择妇,只得阿承(黄承彦)丑女。”诸葛亮选择丑妻,是出于何意呢?
有人认为诸葛亮既为奇伟男子,娶妻也不会拘泥“郎才女貌”的俗套旧制。诸葛亮看重的是才学和品德。黄小姐出身名门,足智多谋,胆识过人,谦虚质朴,坦荡正直,正是欲成就大业的诸葛亮的好搭档。诸葛亮自然要选择聪明的妻子,做他事业上的好助手。
后来,黄小姐为丈夫出谋划策,使诸葛亮受益匪浅。传说,“木牛流马”就是在黄小姐的启发下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