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持有古董 - 四合院:回到52,我人间清醒 - 花岩批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59章持有古董

若真如易中海所言,一开始就应该公开他持有古董的事实。

然而,他选择隐瞒,表明他并不看好别人家中藏有珍贵物品的可能性。

甚至如果不是这次大家因为损失集体来找他问责,

易中海可能根本不会揭露这件事,反而会选择秘密出售古董,独自解决债务问题。

“原本大家卖东西给王卫国,虽小有获利,但彼此间也都愉快。”

“然而你这样一忽悠,不但没得到原本的收益,还白白损失了一大笔钱,并与王卫国产生了矛盾。”

“在我看来,仅仅赔偿鉴定费用显然是不够的。”

易中海的神情微变,似乎预感到刘海中将会提出额外的条件。

他虽然不确定具体的要求是什么,但料想无外乎还是经济补偿之类的事情。

尽管对这样的要求感到不满,易中海认为自己愿意承担鉴定费已经是相当大方了。

根据先前的商议,这笔费用本不必由他个人承担。

正如贾东旭所说,即使鉴定结果显示那些物品不值钱也不应让他们赔偿,

而且假如真的鉴定出是珍稀之物,这些人是否愿意分享其中的益处呢?显然不会。

如果不是集体施压,易中海根本没有赔偿的打算。

如今这群人在得知他确实拥有所谓真古董后,不仅不再退让,还进一步要求更多的赔偿,

这让他感到极为反感。

“我认为大伯的说法合情合理。

如果算起来,我本该获得10万的收入,现在却损失了同样数额,这意味着我实际上是损失了20万。”

面对易中海的沉默,院子里的人纷纷附和刘海中的意见,认为易中海既然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那么仅仅赔偿少量的钱是不足以弥补他们损失的实际收益的。

其他先不论,这份额外的支出易中海应当担起来。

尽管易中海靠古董发财了,但是那些古董已经卖给王卫国了。

就算他想要拿回来,王卫国会理会他吗?还不是因为院里的众人一起出面索取,王卫国才无可奈何地把东西还给他。

归根结底,易中海能够要回古董,全赖他们的帮忙。

适当给他们更多的补偿也是理所当然。

换个角度看,易中海既然手头这么富裕,而他又没儿没女,就算留着这些钱,也没人可以继承。

金钱毕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如给大家多分点,也能让院里每个人的生计都改善一点。

“这样好了,你们之前卖给王卫国的东西,全卖给我如何?我会以王卫国的价格支付。”

易中海有些无奈地说。

他盘算了一下,买那些东西大概要花费三百万左右,加上鉴定费,差不多总共需要五百万。

虽然金额不小,但还是在他的承受范围内的。

易中海明白,如果不付出一些代价,这次的事端肯定不会平息。

毕竟同在一个院子里相处了这么多年,邻里之间的底细谁都了解。

这次他大赚了一笔,不出点钱显然是打发不了这些人。

以前这些邻居想占他便宜,多半也只是借点钱罢了。

所以得知易中海手上有值钱的古董后,态度才会转变。

即便这些人对他示好,主动权依然在易中海手里。

虽然他会适当借些钱,毕竟他以后还得住在四合院里。

尤其是自己无儿无女,和邻居们维持好关系显得更加重要。

即使发了大财,易中海也没有换院子另居的打算。

他和一位阿姨两人都是孤身一人,没有什么亲近的亲戚,购买大房子也没什么实际意义,他们二人住在一套房子里足够了。

最终这些财产还不是留给国家了吗?况且独自生活,等到养老时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

哪怕是雇佣护理人员,也怕人家见财起意。

不如留在四合院里,和邻里打好关系。

院里人多,相互有个照应,也没人敢轻易欺负他们。

挑选几个合适可靠的小伙子,今后养老也能有个依靠。

所以,借钱的事易中海一定会做,但他主动借钱和被动赔偿是两回事。

邻里们找他借钱,这是他施恩,积累人情。

如果是因为赔偿他们的损失,那就是他在履行义务,本就应当的。

这两者性质完全不同,一个除了付出还能得到人情,一个却只是白白出血而毫无回报,易中海自然不愿意给出这笔赔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