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盖房子
杨硕的房子仅仅用了三天时间便宣告竣工。
的确,真真切切只有三天而已!
郭靖返回之后,便派遣了一支由十人组成的专业建筑队伍前来相助。这帮人不仅自备充足的粮食和帐篷等物资,而且抵达目的地后,一经确定杨硕所规划的房屋地基位置,便二话不说,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建设中去。
仅仅三日时光,两间宽敞明亮的屋子以及一间小厨房便已拔地而起。至于房顶部分,则依照着杨硕最初的构想——将椽子稳稳固定于檩子之上,倘若能够再铺上一层木板,想必定然美观非凡。
然而,这一独特设想却遭遇了众人一致的强烈反对。
据里正所言,首要原因在于此举成本过高;其次则是由于这样做并不具备良好的保暖性能。面对这般现实考量,杨硕无奈之下只得放弃原有念头,老老实实地选择盖上茅草屋顶。
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要求施工队伍使用泥巴将墙壁仔细抹平。对于这项任务,工人们可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待到完工之时,就连里正也不禁连连称赞叫好,并表示自家的房屋日后也需效仿此法来处理墙面。
因施工队尚有其他事情,所以他们并未过多停留,待房屋顺利建成之后,便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村里人一个个都来观摩杨硕的房子,看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好的。
门窗必须得等房子完全建成之后才能着手制作。
这不,柳大山与另外一名木匠师傅耗费整整两日时光,方才将所有门窗全部打造完毕。若要说美观嘛,实谈不上,不过胜在坚固耐用。
在杨硕这个半吊子的指导之下,他卧房之中的火炕可真是历经波折!在不断的尝试、拆除以及重新建造之间循环往复。好在经过一番艰辛努力,最终总算是大功告成啦!
待到杨硕从屋后的炕洞中小心翼翼地点燃柴火后,屋内众人纷纷伸手触摸着那温暖宜人的火炕,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他们心里暗自琢磨:
倘若家中能拥有这么一座火炕,等到冬天,躺在上面,岂不是惬意至极?
必须得做,这种火炕无论如何也要做出来才行!
就在前几日,官府派人送来了一批大豆种子。于是乎,这两天村子里所有人都搁置了修建房屋的活,无论男女老少,全都纷纷走进田间地头,齐心协力地补种大豆。
杨硕自然也不例外,虽说他自已并没有土地,但柳大山家可是有的呀!就这样,大家忙碌了整整四天,终于成功完成了所有豆子的播种工作。
有了杨硕的房子在前面做样板房,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脱土坯,准备盖土坯房子。
施工队怎么盖房子的大家多少都学到一点,自已盖出来的虽说不如杨硕家的好看,但也相差不大,最后再用泥把墙抹平,差距就更小了。
柳大山家的房子也盖好了,三间房,其中两间是用土坯砌的墙,柳大山把夯的土墙也用泥抹了一遍,效果还不错。
这一天,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午饭时,杨硕突然问道:
“叔,您看咱们啥时候能去趟县里呀?”
听到这话,正埋头吃饭的柳大山不禁微微一怔,抬起头疑惑地看着杨硕,缓声问道:
“啊!咋突然想起要去县里啦?是不是有啥想买的东西呢?”
杨硕用力地点了点头回答道:
“嗯!叔,我想去找找看能不能买到石灰。”
此话一出,不仅柳大山愣住了,连一旁的来福娘和来福也纷纷放下手中的碗筷,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杨硕。这段日子以来,杨硕脑子里总是冒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念头,大家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来福娘满脸好奇,忍不住开口询问:
“石灰?那是个啥玩意儿哟?我还从没听过哩。”
柳大山同样一脸茫然,他活了大半辈子,压根儿就没接触过所谓的石灰,自然对其毫无概念。
面对众人的疑问,杨硕一下子竟不知该如何解释才好。在前世,石灰常用于杀菌消毒以及农村房屋的粉刷等用途,但对于古代人来说,是否也会这样使用石灰呢?他心里实在没底。思索片刻后,杨硕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那个……石灰就是用石灰石烧成的粉末,白色的,用水化开后可以刷墙。我就是觉得吧,如果能用石灰把咱家这房子的墙壁给刷成白色的话,整个屋子看起来肯定会更漂亮、更敞亮些嘛!”
柳大山眯起眼睛,脑海中开始勾勒出自家房屋被粉刷成白色后的模样。那洁白如雪的墙壁,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给整个屋子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想到这里,他不禁露出满意的笑容,微微点头说道:
“嗯,可以,叔明天就带着你们去县里逛逛。哎呀,算起来真是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去过县里啦!也不晓得那里如今变成啥样了!”
时间过得飞快,那场惊心动魄的地震已然过去了将近两个月之久。村子里的房屋大多都已重新修建完毕,那些补种下去的豆子们更是争气,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
就在前些日子,那位德高望重的玉诚子道长曾经前来探望过杨硕。据他所言,县城此刻正处于热火朝天的重建阶段当中。
朝廷调拨下来一笔的赈灾款项,这使得重建工作得以迅速推进。不仅如此,就连他自已的虎门道观,也在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化缘,眼下同样正在有条不紊地重建着呢!
次日清晨,太阳刚刚冒头,柳大山一家四口就踏上了前往魏阳县的路途。
当他们抵达目的地时,眼前的景象让柳大山不禁瞪大了眼睛。曾经熟悉的魏阳县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高耸坚固的城墙,尽管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地震中并未彻底崩塌毁坏,但也已是残破不堪、无法再继续使用。于是,人们干脆将其全部拆除,并向外拓展了数丈之远。如此一来,城内的空间得到极大扩展,面积比以往宽敞了许多。
此刻,崭新的城墙已然竣工矗立,巍峨壮观。然而,城内的房屋仍处于紧锣密鼓地重建阶段。为了妥善安置城中的居民们,官府特意在城外划出一块区域,慢慢的,这里就形成为了一个临时性的小型集市。
柳大山领着两个孩子走进了这片热闹非凡的市集。横竖交错的十字街道构成了主要通道,两旁的摊位紧密相连,宛如长龙般蜿蜒伸展。
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新鲜水灵的蔬菜水果、香气四溢的特色小吃、精致华丽的手工艺品……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交响曲。
几人转了半天,终于在一处售卖各种杂物的摊位前,发现了他们心心念念的石灰。
“小哥,请问这个怎么卖啊?”柳大山指着眼前的石灰,开口询问道。
听到声音,正在忙碌的摊主小伙快步走来。当他看清柳大山所指之物时,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并热情地回答:“这位大哥,您说这白善啊?五文钱一斤!”
杨硕闻言,心中暗自嘀咕:原来此地将石灰叫做白善啊!
这时,柳大山转过头,目光投向身旁的杨硕。只见杨硕略微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那就秤十斤吧,如果有多出来的,可以送一部分给里正爷爷家里用。”
“好嘞,没问题!那就给您来十斤。”小伙子爽快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