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发达地韩某人
每十步一个内侍,举着一个巨大的木牌子,其上写着第一道题目。“面对泗水郡大泽乡叛乱,大秦应当如何?”
看到第一题上来就是当下最为火爆的大泽乡叛乱,所有考生的心里就是一紧。
并非是题目有多难,当下最为火爆的话题,每个人多少心里都有些想法。
但问题是,这才是第一题啊,陛下。
至于这么猛吗?
接下来该怎么让人活啊?
但其实考生根本不知道,这绝对不是第一题,甚至都不算第二题。
第一题是考验心态,考验学子们见到纸之后,心情能否迅速平静下来,全力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第二题则是适应力,由竹简忽然换成全新的纸,考生能否适应?
能适应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很好地写出字来,这些都归属于第二题。
第三题才是内侍手中的题目。
所有的人,都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他们的二世陛下给涮了一把。
等到进餐的时候,一个个宫女鱼贯而出,面带笑容,一阵香风飘过,留下了食物,也带走了不少学子的心。
然后就是日上三竿的时刻,虽然已经过了三伏天,但热辣辣的日头,对于所有人都是痛苦的折磨,哪怕旁边放着管够的凉开水。
等到夕阳余晖洒落之时,为期一天的殿试终于走到了结尾。
此时所有的考生才明白过来,他们都被他们的二世陛下给骗了。
虽然朝廷称之为殿试,但“殿”在哪里?
他们只在广场上看到殿的房檐了!
而赢子高才不告诉这些人,所谓殿试根本不是他们所理解的殿试。
考生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章台宫。
但属于大臣们苦难的日子紧接着就开始上演。
和昨日的学子一般,第一次看到纸张就是无尽的惊叹。
但是当二十多个大臣,要批阅差不多一千的考卷时,那绝对不是轻松的事情。
要知道赢子高可没有准备什么填空、选择、判断题。
更何况赢子高不仅让他们批阅卷子,还要让他们在每张卷子上,找出答得最好和答得最差的题分别是哪两个。
这就杜绝了大臣们偷懒的可能。
更何况,大家也想看看,赢子高弄出来的这个论才大典,到底靠谱不靠谱。
毕竟这个时候可是秦朝,是世家最为弱小的时期。
虽然也有许多贵族反对赢子高,但基本上很难和朝廷碰撞。
所以,只要赢子高摆平了朝臣之后,他的政策大都会很快地实施下去。
最大的障碍就是,经过了中下层原六国的官吏歪曲之后,有多少政策能够实打实地落地,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总而言之,朝廷里的大臣们,还是对于这次考核抱着观望的态度。
要说有人破坏,那就纯属是想多了。
就是赢子高本人,都不知道这次论才大典到底能取得什么收获,更别说其他人了。
为了一次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的活动,去牺牲一些难得的暗桩,六国贵族也不是没脑子。
宫里面在加班加点地批阅着,而宫外的学子们则在紧张地期待着。
好在这次的花费,全由朝廷负担,否则有的人还真未必能坚持到考试成绩出来,可能就要睡大街上了。
起码韩信绝对属于这一类人。
自从来到咸阳之后,韩信就住在朝廷安排的住宿处,每次出去,都必然在饭点上返回,从来都不耽搁。
不是他不想跑远一点,实在是囊中羞涩,如果误了饭点的话,他连吃饭的钱都没有。
辛辛苦苦攒下的一点钱,就化作了考试那天身上所穿的新外袍。
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一段时间来,韩信从其他学子那里读到了许多新书。
现在,是在咸阳腾空而飞,还是继续沉寂回淮阴。
就看最后的成绩了。
对于初次批阅考生试卷这件事,诸位朝臣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兴致勃勃。
哪怕赢子高依然加入了糊名的机制。
但其实对于初次评卷的大臣来说,糊名什么的其实无所谓,反正一个都没有认识的。
是的,地方上还有可能有着关系户的存在,但对于咸阳所在的内史郡来说,绝不存在这种可能。
因为可以为了体现自己的公正,内史郡守特意找了一批平民出身的读书人。
为了不让二世陛下找自己的茬,大部分大臣们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喜好,尽量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批阅考生的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