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夜大与首届花城青春美大赛
第36章夜大与首届花城青春美大赛
经历过那段教育不受重视的时期,全国出现了人才的断层,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上,都急需人才,而这靠才恢复没几年的高考培育出的大学生,是远远不够的。
再加上81年国家颁布的《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对青壮年职工要争取在两、三年内扫除文盲。
在这样的背景下,夜校开始了蓬勃发展。
罗良白把修好的一块电子表放到店里柜子上的塑料筐里,转身回自己座位时经过江遇的身后,突然看到了什么,伸手越过他,拿起了桌上江遇的那本笔记本。
顺着刚刚看到露出的一角,罗良白向后翻了一页,只见笔记本上粘了几张剪报。
“珍惜业余时间的人们——记新宁电子夜大学的学生”
“五月十一日傍晚,虎镇区机床厂的青年工人张盛刚下班,立刻换下汗水渍渍的工作服,背上书包,匆匆走出工厂。路上,他吃了个火烧,算是对付了晚饭。六点半的时候,他已经坐在电子夜大的课堂上专心听课了。像他这样“特别”的学生,在电子夜大四个系里有四百二十三人……”
笔记本右下角则是另一块从别的报纸上剪下的新闻报道。
“鼓励年轻人利用业余时间上夜大——新宁市15所高校的夜大将招生,今年起实行统一入学考试”
“为保证学生质量,新宁市15所高等院校的夜大学今年招生将实行统一入学考试。所有报考夜大的考生,都必须参加市高教局组织的入学统考。今年招生的专业类别包括理、工、医、文、财经、外语,计划招生3805人,其中理工科1405人,文科2400人。招生院校将于5月15日发售招生简章和复习提纲,5月20日至23日报名。”
罗良白眼睛一亮,惊喜的看向江遇,“哦我的朋友!你终于要斩情缘、搞事业了?”
他这才发现江遇今天拿着的书不再是从前面租书店租来的《家电维修》杂志,而是变成了复习提纲。
江遇从他手里把自己的笔记本拿回来,淡漠中带着些许疑惑不解,“你为什么这么执着于让我搞事业?”
这个寻常的夏日午后,郝运来电器行小店里,电风扇摇着头缓缓转动着吹风,老板郝志刚躺在两张椅子拼凑的“床”上打着瞌睡,朱泉趁此机会又故态复萌悄悄偷看他那些小黄书,专注的根本无暇顾及周围。
罗良白坐到江遇旁边的那把椅子上,“你知道吗,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是有限度的,而这个限度决定了这个人能到达的高度。我这人呢,小聪明有点,大聪明却不够,所以才窝在这小小的二手电器行干了三年。但我总不能三十多岁、四十多岁,还窝在这里,那就是窝囊了,所以只能尽快抱个大腿,来让我的人生到达更高的高度啦。”
他拍了拍江遇的肩膀,“看我这么坦诚的份上,朋友,我也不求什么你当大哥、我当二哥之类的,只要等你发达了之后给我安排个小经理之类的岗位就行,我要求的也不算高吧?”
现在自己都不是什么小经理的江遇沉默了,这要求还不够高吗?
罗良白当他默认同意了,倚着椅背向后倒去,只留两条椅子后腿支撑着全部重量,他双脚跷起搭在桌上,颇有些得意,“我老窦就是有这么一个厉害朋友处处提携他,我家日子才好一些的。我觉得你也可以成为我的那位厉害朋友,阿遇,我的后半生就靠你了,加油!我相信你肯定能考上夜大的!”
江遇并不怎么想负担起别人的后半生,他默默抽出笔记本中夹着的那张今早才领来的招生简章,塞给罗良白,“你不如努努力,自己成为那位厉害的朋友。”
罗良白听出了他话里的婉拒,立刻坐正回来,“不是,我要是能考上大学,我现在还能在这儿吗?你就不能提携我一把吗?这可是我的后半生啊!”
江遇对此只给出了无语又无情的四个字,“……关我屁事。”
这边罗良白想靠朋友走上人生高峰、却被逼着只能自己头悬梁锥刺股,再次捡起课本学习;新宁市的另一边,有人得到了他想要的“朋友的提携”,但人却有种被“坑”了的感觉。
姜玉芝表情平静,看向小院里趴在狗窝里悠闲吹着电风扇的灰棕色大狗、朝着她狂吠的站岗小黑狗、还有那只追着自己尾巴玩的黑棕色潦草小狗,问道,“这就是你说的保镖们?”
周知意拉住尽职尽责、还想上前赶人的“保镖”小狗两亿,对着姜玉芝笑笑,自卖自夸起来,“虽然这两只是还没长大,但我们发姐还是很顶事的,真要察觉到危险,它正经起来,还是很唬人的。”
大发似乎是听懂了,狗头微昂。
姜玉芝又看了一眼悠哉悠哉摇着尾巴的大狼狗,长得确实有几分吓人,她勉强相信了。
“那你说的包吃——”
周知意立刻奉上从桂明饭店打包来的“员工餐”。
“还有包住……”
周知意带着姜玉芝进屋,指着屋子里那张木头床,“这可是没几个人能享受到的至尊体验,和老板同吃同住。”
并不怎么想和老板一起吃住的姜玉芝沉默了。
过了半晌,姜玉芝抱着最后那一点期待,不死心的问道,“还有你说的那什么事业的上升空间和发展前景——”
“有的有的,作为第一个入职的人,你可是元老级员工,”周知意开始画饼,“只要我们‘南风’发展起来,生意越来越红火,扩大规模、员工增加,元老级员工的你,那还能只是个小小的缝纫女工吗?领班、主任、甚至是制衣厂的厂长,都有可能是你!”
姜玉芝擡头看一眼,小院上空比起她之前来过的那次,多了一块半透明的遮雨油纸布,不大的院子里和狗共处的还有一台崭新的缝纫机,比起海林制衣厂那种小作坊还要更不像样。
就这样的工作环境,周知意还在允诺给她厂长的职位。
姜玉芝平静的脸上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死感。
她被骗了。
“我能骗你吗?”周知意在旁边说道,“你哥哥和嫂子就住在隔壁,而且你和我都认识这么久了,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吗?”
姜玉芝沉吟,唔,周知意说的话虽然不现实,但她这人好像确实也没说过什么谎话。
算了,既然来了,先这么干着好了,反正不论是在海林制衣厂、还是在这里,她都是一样做事,更何况周知意开出的工资还要更高些,一个月有一百块钱,比她哥在正经罐头厂每个月的工资还要高十块钱。
努力忽略自己被骗上贼船的事情,姜玉芝点点头,问道,“那现在我要做什么?”
终于有人帮忙做事,周知意顿时也是心口一松,开始说起来现在的情况,“现在我们还没有什么完全要自己车缝生产的服装,主要是进别人的货,进行二次加工。就比如说这款t恤衫,衣服是我从别的服装店进来的净版t恤衫,在上面印上印花;还有这款扎染裙,也是在白色裙子的基础上做了扎染效果……”
劳动节后周知意的南风服装店就正式开业了,拜二纺厂文艺汇演的“推广宣传”,她一开业,不只她那天登台穿的发财快乐衫又恢复了些“生命力”,迎来了新一波采购热潮,纺织女工们穿的扎染裙更是成为了新的爆款服装。
这让东坝街其他服装店老板看傻了眼,他们好不容易才搞懂了“丝网印”是怎么做的,不只是仿版发财快乐衫、斯威特衫,还推出了其他标语的t恤衫,有模仿发财快乐衫的“恭喜发财”、还有大白话的“别找我,烦着呢”、还有印得满满的歌词“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
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用文字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服装款式——“文化衫”。
可这如异军突起似的突然兴起来的“扎染裙”又是什么?这又是怎么做出来的?
无法被人模仿的扎染裙让东坝街上这家小店一下子成为新的炙手可热的服装店,供不应求的扎染裙更是一条能卖出三十元的高价。但周知意一个人生产力有限,即使严淑芳下班后时而过来帮忙做扎染,周知意也无法供应出客商们对扎染裙的需求量,招人一事迫在眉睫,她第一时间想到了姜玉芝。
在海林制衣厂,周知意关系唯二较为亲近的人就是姜玉芝和黄秀敏,但黄秀敏拖家带口,是不会放弃较稳定的海林制衣厂,反而来到她这家庭小作坊里工作;而姜玉芝年轻,虽然对未来还有些迷茫,但从之前的交谈中,她似乎也并不打算就这么困在海林制衣厂做一辈子的缝纫女工。
果然,姜玉芝在周知意的说服下来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