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冯导的朋友圈 - 开局演罪犯,警官靠我破案无数 - 皮常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43章冯导的朋友圈

第243章冯导的朋友圈

刘彪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穷的作家。  当然,这个穷是相对的,比他更穷的作家肯定大有人在。

但每当他百无聊赖的翻着手机。

作协群里的同行们,动不动发个喜报,谁谁谁的什么书又卖了多少万的版权。

谁谁谁的大作又出版了,版权收入多少。

刘彪不禁感叹:世风日下,世态炎凉,人心不古。

这个时代不需要作家,只需要烹饪快餐的写手。

就像诗人的时代过去了。

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出不了海子和顾城,只有满嘴屎尿屁的大作家之女任意侮辱普通人的智商。

多想回到八零年代啊。

刘彪点了根烟,选了一首同桌的你,仰面躺在沙发上。

恬淡的旋律在房间里回荡。

曾经的校园里,女生喜欢踢球弹琴打架的男生,现在呢,小学生就开始攀比家里有多少钱。

多么无聊的世界啊。

刘彪不是不想商业,不想挣钱,恰恰相反,他比谁都想要挣钱。

“我是个擅长写犯罪文学的作家,而不是这些狗屁倒灶情情爱爱的垃圾。”

作家没来由的愤怒,但愤怒之余,一些不和谐的画面涌入他的脑海,让他瞬间清醒。

“不!不能这样!”

他最后还是清醒了,起身走到桌前。

那里摆着两本书《武松》《难言之隐》。

《武松》的版权已经卖出去了,价钱不菲,足够让自己衣食无忧。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试一下,写自己想写的,出版,最好是把它拍成电影。

这是个好故事,一定能拍出一部好片子的。

作家心里这么想到,把刚才心头的恐惧抛在脑后,20多年了,自己都已经忘记了那事儿,仿佛那是别人的人生中的一个奇怪的记忆碎片,与自己无关。

那些事和人都已经模糊的快要消失了,还有谁会记得?

“拍,我要拉投资,大投资!请一个最好的犯罪片导演,把我的这部心血制作搬上荧幕!”

“有一部作品拍成优秀电影,不求流芳百世,至少我的作家生涯也算圆满了。”

作家想到这,竟然出现了许多幻想,最后飘飘然的似乎要腾飞起来。

他到底还是没有从窗户飞出去。

而是老老实实的拨通了一个大人物的号码。

“喂,风导,你好你好,我是刘彪啊,哈哈,伱还记得我,对对对,就是之前和莫大作家在丰泽园吃饭那会。”

“没错,我俩是鲁迅文学院的同学,我进作协还多亏他提携。”

“哎呀,风导过奖了,我算什么大作家,就是小虾米,哈哈哈,是是是,武松那个剧用的就是我的本子。”

“那就是个电视剧,怎么能跟您风大导演的作品相比?这简直就是米粒之珠也敢放光?萤火与皓月争辉,不自量力。”    “这不是马屁,好好好,说事儿,诶,那个,确实是有事相求。”

“风导,是这样的,我最近新写了一个本子,想把它拍出来。”

“钱的事情您放心,我有一个铁哥们,魔都地产界的大拿,在张家界那旮沓买了一个山谷,上万亩,碗子坑,就一个出口,修了一个世外桃源,单单是负责花木的工人,厨子佣人就几百号人,他这人呐,低调,很低调。”

“风导您放心,钱不是问题,不是我自夸,我这本子也不是问题,质量绝对拿得出手。”

“还请风导不吝赐教,当我这部电影的导演,报酬您尽管提!”

作家越讲越上头,说到这关键处,整个人都兴奋有些颤抖。

他并不是大忽悠,自己的铁哥们儿王总,确实是个大土豪,钱有的是。

至于投资问题,只有自己开口,哪怕这片子烂到爆炸,注定血本无归,他也只能投钱,而且是必须投钱。

至于为什么要请风导,作家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风导虽然不是国内的顶级咖位,常年屈居导演之下。

但导演现在拍戏都不看价格,只看本子质量,他虽然自信,但也没自大到认为自己写的东西可以好到让导演放下身段来导。

最重要的是自己不认识他,不像和风导,不但一起吃过饭,还有莫大作家这层关系在,沟通起来会好很多。

而且风导虽然在大场面上不如导演,但小场景的转换调度,水平可是一点儿也不弱。

自己这是部犯罪电影,请风导来拍刚刚好。

作家嘴角已经露出微笑,他并不认为风导有什么理由会拒绝自己,毕竟他也已经一两年没有新作问世了,一个不缺钱不缺剧本的电影摆在他面前,这是个机会。

“什么!您导不了?”

作家的表情都呆住了,因为风导下面的话直接让他震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