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丁二七,今天我同皇上所说的话,你都听见了吧?”丁二七是谁…… - 昭鬼 - 林格linge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昭鬼 >

第84章“丁二七,今天我同皇上所说的话,你都听见了吧?”丁二七是谁……

第84章“丁二七,今天我同皇上所说的话,你都听见了吧?”丁二七是谁……

“丁二七,今天我同皇上所说的话,你都听见了吧?”

丁二七是谁,尸山血海之上,又是从何处传来这女声,为何这声音竟如此熟悉,熟悉到连手中的无名剑都仿佛听见她的呼唤一般,发出微微的颤抖。

“主上,今日凌晨佐木纳带人偷袭右翼军营,昨日方才从京都运至绿田的粮草,尽数遭敌军焚尽,邙城被围困已有月余,再过五日,城中粮草就要尽断了!”

自从五个月前,北戎向骧国发难,短短两个月时间,北戎军队跨过两国界碑,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边境七城,骧国北境防线逐节崩溃,南骧怀安亲王萧行敬受皇命,领兵出征,一路势如破竹,逐步收回落入敌手的五座城池,据守青崖关邙城。

这邙城地处天险,是守卫骧国全境的最后一道防线,原守城之将莫风勾结北戎巴图部,才至敌军深入北境腹地,以致短时间内失去七城之数,百姓死伤上万人,萧行领兵而来的第一件事,便是从敌军手中夺回邙城,并将莫风斩首示众,首级悬挂于城门之上。

为了夺回邙城,萧行果断弃西部两城于北戎,他本意自是通过邙城一战挽回兵败颓势,重整我军士气,同时占据险地,缓缓图之。

北戎军同盟乃是以巴图部为首,以武力逼迫联合一众部落,对他们而言,若能速胜便罢,如若不能,其同盟必定走向土崩瓦解的局面,要想大获全胜,必得有足够的耐心。

可他不知道的是,这样的捷报传进京都,在朝堂上引起的是何等的轩然大波。萧行北上,带走的是十万雄师,这数倍于北戎的兵力,却不能一举收复失地,只是在邙城小胜,且这邙城不过是边陲小城,可北戎还握在手里的,却是康宁、宏安两座物产丰饶的边贸之城。

“以怀安亲王所有兵力,保邙城而弃康宏,断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怀安亲王在北境多年,岂能不知这北戎人垂涎康宏二城已久,如今他挥师北上,却唯独避开这两座城池,无非就是想卖弄兵力,拿捏朝廷,告诉皇上,没了他怀安亲王,这北境必不得安稳罢了。”

连日来,朝堂上争吵不休,很多朝臣明面上虽不提,实则句句暗指萧行对皇上立储一事心怀不满,以致故意延误战机,拖延局势,借北戎之手报复骧国皇室。

“王大人此言差矣,这邙城背后是我骧国中原腹地,且其地势独特,易守难攻,怀安亲王能够一举夺回邙城,便是保我中原安定的一场大捷,王大仁身处庙堂之高,却将邙城一战说得如此轻巧,当真是寒了战士们征战沙场之心!”

说话的是人是礼部侍郎杜恒,他本系跟随萧行征战北境的武将出身,却在随萧行回朝之后,被太子以其出身郡主府,厚德明礼之名调任礼部侍郎,明升暗降,夺其实权,如今在朝堂上愿意为萧行发声的,也唯有这些军方的旧人了。

“哼,杜侍郎,你一朝在怀安亲王麾下,难保护着旧主,可说到底,这天下毕竟是当今皇上的天下,你我要效忠的,也唯有圣上一人而已。当日皇上圣断,将贤王殿下立为太子,以明朝纲,怀安亲王一党对此诸多不满,从民间到朝堂,议论之声四起,质疑圣上识人不明,倒不见你礼部侍郎出来平息。你们这些人结党营私,何曾将骧国安危放在眼里,如今倒是义正严辞,可见维护怀安亲王之心,远胜于维护陛下之心了。”

杜恒出生高贵,一向不屑与人口舌相争,太子虽将他调任礼部,他也未因此生过怨恨之心,如今维护萧行,也不过是说了些实话,却受人如此诛心之言,登时气得脸上通红:“王有德,你!”

“好了!”

皇上的一声怒喝,打断了这场闹剧:“这是朕的朝堂,不是茶楼酒肆!朕召你们来,是要你们齐心协力,助怀安亲王击退北戎敌军,不是来听你们吵嘴的!王卿,怀安亲王是朕的儿子,他绝不会有不臣不孝之心。他早已向朕言明,太子才德兼备,作为皇子和兄长,他定会尽心辅佐朕与太子,为骧国的太平盛世略尽绵力,你方才的那些话,朕往后不想再听见任何人说起,你明白吗?!”

王有德虽然是坚实的太子党,可也知道当今皇上着实疼爱长子萧行,不过是仗着当今皇上仁德,才敢出言挑拨,如今眼见着皇上动了气,忙跪下请罪:“皇上恕罪,是臣失言。”

“父皇息怒,兄长在外征战,我作为太子,如今却安居京都,实属无能。今早收到消息,从东南各州已征集到军需物资共计三十万两,军粮五百车,儿臣自请押运军粮至前线,解兄长燃眉之急。”

萧行军功赫赫,太子党虽然不满萧行已久,可太子萧慎却一直事兄甚恭,不仅多番在朝堂上出言回护萧行,这些时日以来也一直积极筹措军粮,保障萧行出征的一应供给,在前朝,他尽力调和言官与武将的冲突,而后宫里,皇后也善待柔妃,情同姐妹。

正因如此,不论太子党与怀安亲王党如何不对付,皇上也相信,这并非太子本意,不过是底下人各怀心思罢了。

太子这话一出,群臣大惊,王有德更是忍不住出言制止:“殿下身为太子,岂可涉此险境?这朝上多的是武将,押运粮草之事,还请殿下三思啊!”

可萧慎却走向王有德身侧,跪请皇上:“儿臣虽为太子,却更是陛下的皇子,骧国的子民,若因儿臣的身份使儿臣不能为国效力,那这太子之位于儿臣而言又有何益?”

“父皇已经年迈,皇儿身为太子,在京都为朕*分忧,同样是为国效力,何来无能一说。况且当日皇儿也曾自请出战,只是你皇兄多年来身处北境,熟知北戎的情况和战力,所以父皇才命其作为主帅领兵出征,并非不信任皇儿的缘故。如今粮草充足,也是你的功劳,但王卿所言亦有理,太子涉险,国民亦不安,押运粮草一事,还是另择贤良吧。”

“父皇!”

皇上摆了摆手,若放在他春秋鼎盛之时,自然可以让太子出去历练一番,可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如今也只是勉强支撑,万一变生不测,没有太子在京中,骧国岂非要有一场大乱。

皇上心意已决,萧慎也不得不退让:“儿臣听凭父皇安排。既然父皇要我留守京都,那这押运粮草一事,儿臣举荐京畿营副统领陈克,陈将军与杜侍郎同为当年皇兄麾下旧属,熟悉北境线路,由他负责押运军粮,可保万全。”

这陈克曾任萧行副将,确实是个人才,所以在京城一路晋升,如今已做上京畿营副统领一职,官居四品,战时的粮草押运事关重大,这陈克倒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陈克,朕命你为忠勤将军,今日启程北上,将征集到的辎重粮草运往北境,支援怀安亲王。”

陈克出列跪下:“臣领旨。”

皇上咳嗽了两声,他的鬓发皆已斑白,如今北境再起烽烟,每日议政一议便是三四个时辰,他的身体是越发不如从前了:“诸位爱卿都起来吧,今日就先议到此处。”

“是。”

京都与邙城相隔千里,消息传到萧行这里的时候,押运粮草的大军已经出发了。

此番北戎不同于往年的袭扰试探,而是全线挑起与骧国的战火,一路挥师南下,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同样的,北境多年来受北戎劫掠,百姓苦不堪言,此番出兵,萧行同样也寄希望于彻底击溃北戎,伤其元气,还北境以安定。

正因如此,萧行才会在抵达北境的第一时间便打下邙城,据城以待,他并不贪一时的胜利,他想要的,是彻彻底底平息两国之间的战争。

京都能够在这么断的时间内便收集到这么多的粮草,连萧行都不免喜出望外,有了这些粮草的支撑,他就能够把战线拉长,北戎是游牧民族,与骧国开战,他们的供给大多靠劫掠交战之地,只要守得住,就是耗也能把他们耗得元气大伤。

北戎一方当然也知道自己的短处所在,与南骧开战,他们唯有速胜才有入主中原的指望,北戎领兵的佐木纳,跟萧行交手不是头一回了,他深知萧行的手段,如果真的让萧行就这么耗下去,那他们迟早会被耗死在萧行的剑下。

于是佐木纳选择将主力军队分成小股,多次漏夜偷袭北境数座城镇,一来劫掠军粮,二来激萧行出手,北戎人天生善战,即便萧行手中的兵里远超北戎,但只要正面开战,他们就还有胜算,怕就怕萧行不出手。

萧行自然稳得住,可架不住此次北戎之战来得出乎意料,所谓十万雄师,都是临时集结,队伍里甚至还有南方水军,他们根本就不惯陆战。萧行被调离北境三年,原本他帐下的人马也各有己任,临危受命,麾下都是些新面孔,可如今的局势,却不容他再磨合将帅之间的默契。

不日,萧行的左前锋胡烨便受佐木纳激将之计,出城迎敌,最终丰城失守,而后是右翼受袭,数十万粮草毁于一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