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只等风来
第3章只等风来
非典的疫情结束半年,股市缓缓升腾,城市刚刚恢复了欣欣向荣又迎来了春节,变得寂寥了下来。
今天店里的生意还不错,小丽的心情也不错。
过年了,她的工资也水涨船高,就是不能回家过年。不过对她来说这不算坏事,总好过被父母质疑和家里七大姑八大姨千篇一律的唠叨要好得多。
她还年轻。
相比于大城市的繁华,她很不愿再回到小城市嫁人生子,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这时店门口跑进来一个小孩,很朴素的穿着,一看就知道是穷人家的孩子,还有种地里刨食人家的稚气。
但是这孩子的眼睛非常亮,很壮实,圆头滚脑的,很可爱。
小丽四顾了一下,没看到附近有大人的样子。
她有些担心的上前蹲下问道:“小朋友,你家大人呢?是不是迷路了?”
小丽的担心不无道理。
这年头,小孩子独自一人走在街上还是很危险的。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是火车站一类,更是相当混乱,眨眼可能人就没了。
人口拐卖甚至不限于年幼的孩子,年轻女性也在这些拐子的目标中,可谓猖獗。
直到一几年,国家控制力深入那些穷困偏远地区,大规模的扫黑除恶,这种成体系的人口拐卖才逐渐消失,成为所谓时代的眼泪。
“奶奶叫我来的。”
“漂亮大姐姐,能换整的吗?奶奶说,太多不好带。”小孩儿扑闪着眼睛,抓着一叠皱巴巴的纸钞。
虽然听着心花怒放,但小丽还有些奇怪和警觉,怕利用小孩子降低她的警惕心贩假币:“小朋友你几岁了,父母呢?”
“奶奶说爸妈在很远的地方。”小孩儿继续纯真无邪。
小丽动容,又看了眼那些碎钞,很少人制作小面额的假钞,还是这么旧明显有无数时光烙印的,她判断应该是真的。
做生意的,也确实需要大量零钱。
“等会儿小朋友,姐姐给你换。”小丽接过纸钞。
接过崭新的一百元大钞,小孩儿露出了笑容,甜甜道:“谢谢姐姐,您真是个好人!”
发完好人卡,小孩儿转身离开。
小丽对那小小的身影又不放心的问了一句:“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小讲!姐姐再见!”
……
相比农村发展的滞后,大城市的一切都很稀奇——只不过对于小讲这只小土鳖来说,还是相当复古的。
原来这个时候已经有这个了啊,大概是这种感想。
比起城市的繁花似锦,他其实更感兴趣的是银子。
精心挑选,跑了好几个不同地段的店面,还甩掉了一个似乎在鬼鬼祟祟跟踪的家伙。
干完这单,小讲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同时也可以松懈一下脸部肌肉。卖萌也是一件体力活,就为了换满一手整钱,他连节操都不要了。
银行的人工是不可能给一个四岁小孩儿服务的,自动存取款机又是出了名的嫌贫爱富,只要百元大钞。
小讲感觉,这个世界对穷小孩充满了深深的恶意。
终于在魔都的atm机中用奶奶的银行卡存入了现金三千,小讲仿佛能看到钱生钱的未来了。
相对于三千元的本金,证券开户手续反而并不太难。
他常常在“不经意间”,给自家老古董奶奶灌输金钱贬值的概念。
比如“辣条原来只要五角钱的,现在要一块了……”的童言童语,再来一句“要是钱能一块儿变多就好了”。
接着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的退走。
晚上睡觉前又不经意间“听说”某某家人的说,谁谁就买了几百的股票放置了多少时间就意外挣了大钱,还将类似的说法通过小孩子们传播了出去。
小孩子都喜欢跟大孩子玩儿,就是因为大孩子玩儿法多,又会说些有趣的事。
这些特点,小讲都具备。
更何况,相比大人,小孩子们的话更容易让人相信,小讲当然不会放弃这么好的舆论网。
这样,那些嘴碎又无聊的大妈和中年妇女们就有很大概率提及。
当踏上绿皮火车时,他再引导爱炒股的小姑姑谈论类似话题,偶然间提出证券开户,用压岁钱试一试的时候,就不突兀了。
只是,这半年为了布局,小讲莫名感觉前世茂盛的头发变得稀疏了许多。
……
挂着红绸假花的婚车在别墅前停下。
伴郎团已经来到了门前,只是新娘的亲友堵门,隔着门缝要着红包,各种刁难。
小讲混迹在新娘亲友团人群里,乐呵呵的抢红包。
是大姑姑家小女儿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