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天杨修之死 - 我要写一本书 - 丁卯冬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我要写一本书 >

第10天杨修之死

今天从第六十四回看到七十三回,看了十回,刘备已取两川,三分天下之势渐成。

而今天这十回中,有一段故事比较出名,记得当年上学时语文课本上就有这么一段故事,叫《杨修之死》。

说曹操带兵在汉中和刘备打仗,被诸葛亮的计谋打得连连败退,心中萌生退意。一天晚上,夏侯惇问曹操晚上的号令,曹操正好在吃鸡肋,就说鸡肋,传到杨修耳朵里,杨修就猜到曹操想撤军,就告诉其他人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这事被曹操知道了,就指责杨修动摇军心,推出去斩了。

就是这么一段故事,描写了很长一段文字,还说了六个杨修和曹操之间的小事,说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如何转变,从中可以看到杨修的死是早晚之事。

看杨修之死,我们都觉得杨修死的很冤,很可惜,觉得是曹操嫉贤妒能,暗恨杨修。也会认为曹操残暴不仁,滥杀无辜。

但实质上,全面客观的看待杨修之死,我们也会觉得杨修该死,死在自己的聪明上,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杨修聪明吗?杨修确实聪明,才气过人,心思缜密,善察言观色,但却恃才傲物,通俗点说就觉得自己有才,谁也不放在眼里,甚至连曹操也不放在眼里。

我觉得杨修死就死在他摆不清自己的位置,分不清大小王。在整个曹魏集团里,谁最大?那肯定是曹操,曹操是老大,其他人必须听曹操的。

而杨修呢,他自恃聪明过人,经常在曹操面前卖弄自己的聪明。

我感觉这样的人很傻,你在自己老大面前有什么好嘚瑟的,老大不厌恶你厌恶谁,不想招弄死你弄死谁。

我没当过老大,不知道老大究竟有什么想法,但假设我是曹操,我也烦这样的人,整天在我面前卖弄嘚瑟。用东北话说,你在我这显摆啥,有啥可显摆的,找死呢。

我觉得杨修之死,最关键一点就是他不敏感,什么事都参与。曹操立嗣,这是曹操的事,这种事轻易不要参与,即使参与也要教正道,不能耍小聪明。

而杨修不仅参与了,还暗中给曹植出主意,教他如何对答,这不就是欺骗曹操吗,曹操能不杀他,不杀他杀谁。

所以杨修之死这事,说曹操残暴有些牵强,明摆着杨修自己嘚瑟找死,俗话说的好,嘚瑟的越欢,死的越快。所以,做人还是低调一点,即使聪明,也要装傻。俗话还说,大智若愚。

这里再说两句曹操,从忠君守义的角度讲,曹操确实是奸妄残暴,欺君罔上,是奸臣。这是任何文人志士所不能容忍的,所鄙视的,所以三国演义里曹操就是反派角色。

但从争霸天下的角度看,曹操就是一个枭雄,就是要争天下。凭什么天下是刘家的!刘邦也是抢来的,刘邦能抢,为什么曹操不能抢!

所以,曹操开始了争霸的道路,从一开始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向所有人宣告,我要夺天下,我可以做错事,可以辜负天下人,但天下人不能做错事辜负我,如果你们做了错事,我还怎么争天下!而我争得天下也是为你们好!

我猜测,曹操当时是这样的想法!

在这种雄心壮志的推动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做了奸臣,先称公后称王,只差一步就称帝了。

简直就是以一己之力推动大势发展,大势如何发展?书的第一句就写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大汉四百年,该分了。这就是大势。大势所趋,人力不可阻挡!

所以,凡是阻挡曹操的,都死了。

像荀彧、荀攸,都死了。

而杨修之死,只怪他自己作,作死才死,和大势沾不上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