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天胡说天道 - 我要写一本书 - 丁卯冬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我要写一本书 >

第2天胡说天道

今天时间充裕,看书两三个小时,从第四回读到第十四回,整整十一回。内容从董卓废帝一直到曹操执掌大权,张飞因酒丢徐州,其中事件不少。

内容多了,感想就多了,就不知道从何而写了。

我感觉,一本书就像一棵大树,一件事一个情节一章一回就好比一片树叶,读一章犹如看一片叶子,可看其纹理。而十几章好似一根枝条,再言叶片,已无意义,可观其形。

这十一章内容确实热闹,打打杀杀,你杀我,我杀你,为的都是一个权利。

有句古话说的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无论古今,概莫能外!

董卓掌兵二十万,便有不臣之心。董卓死后其部下再反,依旧为利。

直到曹操起兵救驾,迁都城于许都,所为依旧是利。

书写到这里,所有出场的人物,所图的无一不是权利。就算以仁义自居的刘备,虽三推徐州,原因并不是不要权利,而是因为不符合礼义。

这次看三国演义,我并不是只看个热闹,而是进行了更多的思考。

看到董卓掌权,立刻想到他为什么会来京都洛阳,当时是何进召来剿灭宦官的,最后的结果却是董卓比宦官还奸恶,比宦官还残暴,比宦官还凶狠。简直无法言表,能做的坏事全都做尽了。

何太后到死时说了句话,大骂何进无谋,引贼入京。

但她却不知,何尝不是因为她处处袒护十常侍,袒护那些个为非作歹的宦官,才导致何进想出召四方英雄赴京诛宦官的招数。最后才落得这样的下场。

有的人就是这样,总是埋怨别人,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对,其实他不看看自己,是不是自己身上也有错。

人呐,还是要多照照镜子,多找找自身的问题,怨天尤人终是低端。

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还是有道理的。

最终何进何太后都是惨死,一切终究逃不出因果循环。

这因果是什么。

我想就是天道运转的规律。

天道自有其规律,我感觉其一就是因果循环。

这里不讲儒道释,只讲天道。儒道释中,都有天道。

天道还有一个规律,我感觉是公平,对待任何人都一样,无论对待任何人,都会留一线。

就像董卓作恶多端,天理难容,按理说上天应该打个雷把董卓劈死。但天道没有这样做,也不会这样做,天道不会亲自处罚人,或者天道有标准,达到哪种程度会处罚。

天道没有处罚,一切都按照董卓的因果循环发展。

但是在王允和吕布设计伏杀董卓的时候,异象频出,又是车断,又是风起,各种各样的异象警示着董卓。

看到这,我有一个思考,不知作者是何考虑,又或是作者对天道有更深的理解。

我心里有一个想法,却无法言喻,说不出来,只觉得天道其实很公平,对待每一个人都一样,根据每个人的命数,安排各种机会,对待每个人的危险,安排警示,在这方面,天道不会因为这人的善恶而不管。

但如何做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觉得不是天报,是己报。天理循环,因果报应。

所以,我感觉,天道就是天道,客观存在的,就是规律,客观摆在那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天道之下,按照因果循环向前走,种因得果,最终有自己的终点。

三国演义写到第十四回,死了不少人,十常侍死了,何进何太后死了,董卓死了,曹豹死了,曹操他爹死了。

每个人都有结局,往前看,都能找到缘由。

以我的知识水平,谈天道,确实有些天方夜谭了,胡说一通。

反正看了十四回的三国演义,咋一看仿佛在说谋略争霸,但仔细想一想,书里介绍每一个人物的发展,往往都有始有终,有个性有特点,有作为有逻辑,最终会有怎样的结局,会发人深思。

尤其是董卓极其部属谋逆篡权这一段,每一个有善终。

这讲得是什么。

大概就是天道吧。

当然一本书想讲的东西很多,可能包含很多层次,读了之后有很多收获。

这里就谈谈印象最深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