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寒露04
第35章寒露04
听到程明月如此爽快地应下,老杨头脸上顿时笑了开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天一升粮食呐!
够一个人吃一天的饭了。
她孩子爹过来给程明月帮忙收拾收拾家里,做做饭,劈柴担水这样的小活,便能往家里带回去一升的粮食,够一个女人的口粮。
又不像给那些地主们干活需要住在人家那儿,家都不能回。
给自己村里人干活,白天把活干完,晚上便可以回家了,还能兼顾家里。
这可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活计。
她家孩子多,等着吃饭的嘴多,地里种的粮食不够吃的,以往年成好时能裹得住,再加上她出去给人打木头家具挣钱,还攒了一些银子。
如今这二年的年成不好,歉年也很少有人打木头家具工具,她空有一身木匠活无处可使。孩子爹又病了,积蓄花光了不说,还跟周家那儿借了高利贷,差点把祖坟都赔出去。
幸好有程明月帮忙,她才不至于家破人亡。只是土地交割给程明月三亩之后,自家地便少了,积蓄也一个子儿不剩,往后这粮食肯定不够吃的,必须要出来干活补贴。
但她就一个人,如何能又外出干活,又把自家地种好呢?
能请人干活的一般不是地主就是富户,也都是农忙最缺人,若是她出去了,家里地怎么办?难道让自家刚刚病愈的孩子爹,带着两个大点的男孩,三个没草高的小女儿去地里干活吗?
还是多亏了有程明月,收留她孩子爹做事,又让她去程明月地里帮忙,她才不至于妻夫分离。
看老杨头高兴的手里锯木头的动作都加快了,程明月便知道她对她夫郎的这份工作是满意的。
她满意就好。
程明月和她定的是短工,出一天工,结一天的粮。也不需要签什么契书字据,只要老杨头同意,就代表这件事中,出工的这一方同意了。
不需要再去问杨家正夫。
这里的男人,做什么,不做什么,全都是由他的妻主决定的。
无论是在家做一个只需三从四德无事生产的贵夫,还是出门抛头露面赚钱养家,甚至是被租夫赁侍送到外人家任人玩弄。
都只需要妻主一句话而已,男人的意愿,并不重要。
“杨婶,还有一个事,我筹钱的事你听说了吧。”
“听了呀,村里人都在说呢。”
程明月问:“那杨婶你要参与不?”
老杨头苦笑道:“要是有钱我肯定凑这个分子,可我家哪还有闲钱呢?”
整个村最穷的便是杨家了,关于到底要不要杨家凑这个分子的情况,昨天吴村正跟程明月细聊过。
吴村正说老杨头是个有本事的人,要不是命不好夫郎有病,她家不比张家过得差。
她想帮老杨头一把,替老杨头出一两银子,但不知道怎么开口。
“我是村正,邻里之间,帮这家多了,那家会说我这个村正做事不公。”吴村正无奈地说:“而且,以老杨的性格,我要是帮的太明显,她也不一定要。只要不是快饿死,她不肯收别人的恩。”
“这老杨头和我是一辈子的姐妹了,我真不忍心看她沦落到这个地步。她就是命不好,又重情。她这些年过得太苦了。”
她当初就是抛下重病的夫郎不管,别人也不能拿她怎么样。
“不然的话,她家老大真是适合……唉,不说这些没用的了。”
吴村正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复杂,一会叹气,一会望天,程明月觉得她干娘一定有什么难以启齿的因素在里头。
看吴村正是真心为老杨头发愁,程明月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毕竟她这个干娘对她真的够好的了。
因此这会儿,程明月对老杨头说:“杨婶,你看,你又要给我打织布机纺纱机,又要给我打桌椅板凳,这些回头我也是要给你结工钱的,不然这样,我提前给你算一两工钱筹进去。”
老杨头说:“这怎么使得,程娘子都已经帮了我这样多了,我怎么好再提前拿你的钱。”
程明月笑着说:“正常请你出工也是要先给头款再给尾款的吧,你就当我给头款了,而且等手上空下来,我想看看纺线机是怎么打的。我之前听说过一种一次能防好几根线的纺线机,但我又不会木匠活,只能出个想法,实际需要劳烦杨婶来上手做,这个打起来会很费劲的。”
老杨头感激道:“不劳烦,往后程娘子有什么想做的小玩意,尽管来找我,程娘子便是我的在世父母,我一辈子都承您的情。”
眼看杨婶感动的都快哭了,程明月赶紧打岔过去,说:“对了,我明天便要请人来盖屋了,杨婶,你今天能带杨叔过来认认路,带些碗盆条凳什么的过来吗?提前准备一下,明天不慌。”
这样今天便可以把给工人做饭菜所需的材料准备起来了。
老杨头站起来,双手局促的往身上擦了擦木屑,说:“对,对,我都忘了,我这就去。”
老杨头走后,程明月在院子里呆呆的站了一会,她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却忘了问别人的感受。
她擅自把叶云峥当做自己的所有物,对他进行安排,却没有想过,他是否真的愿意。
程明月来到屋里自己的内室门前,看着面前的木门,头一次觉得心慌气短。
叶云峥在里面。
他在做什么呢?再睡觉吗?还是在耐心的等着自己呢?
她举起手,犹豫再三,终于鼓住勇气,准备敲门,却敲了个空。
门被打开了。
她的手刚好落在他的身上,她慌乱的抽回手,脑子里却在想,我刚刚是不是摸到他了,我的手碰到他的小腹了,硬硬的,是腹肌吗?
她脸有些发烫,用手理了下自己的鬓边垂发,不自然的跟叶云峥说:“她们都走了,你可以出来了。”然后又说:“等会帮忙的人就会过来,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也是咱们村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