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保定战前夕
随着火车的准确锁定,我军迅速掌控了倭寇火车的行踪。在空军侦察机的紧密配合下,我军空军部队得以在倭寇火车的行驶过程中精准追踪到这辆承载着罪恶的列车。此时,倭寇的火车已然驶出了北平城。
空军的空降师第305团,在运输机的有力保障下,迅速降落在铁路沿线的松林店镇,并按照预定计划在指定位置严阵以待,做好了周全的埋伏。
空军飞行大队也紧密配合空降师部队,对铁路展开了猛烈的轰炸,成功阻断了交通,迫使倭寇火车停滞在了松林店镇外。
倭寇的火车押送队伍在火车停运的第一时间,就心急火燎地开始呼叫增援。然而,我军飞机早已开始对四周倭寇的各个驻地实施了严密的封锁,坚决确保倭寇的援军无法及时赶来。
而我军空降师部队果断地向倭寇的火车发起了进攻。由于火车上装载着大量令人胆寒的毒气弹,倭寇士兵心存忌惮,不敢全力防守,只能边打边退。
我军在行动前做了充分的预防准备,战士们身着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再加上强大而充足的火力压制,很快就将倭寇部队逼退,成功控制了火车。
虽然我军顺利掌控了这里,但望着满满一车的毒气弹,战士们也是满心无奈。此时既无法就地销毁,也难以进行转移,而且随车的众多百姓也难以一并带走。空降师部队只能迅速将情况汇报给军部。
好在经过审慎商议,我军第五集团军在太行山区域附近的一渡镇建立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并且有充足的兵力驻守。随后,我军空军部队空投了大量装甲运输车,前来转移这批危险的毒气弹。
1938年9月18日,华夏空军第一、第三航空大队共计600余架b-24轰炸机,500架me262型战斗机,毅然启动了预期为期三天的报复性打击计划。
在9月18日当天中午,我军空军第一航空大队和第三航空大队,已经对倭寇在保定、津门、北平区域内,包括县城以及交通要道的倭寇的所有防御阵地、机场、军营、火车站、仓库、炮楼、指挥部,进行了持续一上午的集中打击。
在这激烈的攻击态势下,张凡在金陵城公开发表了掷地有声的演讲。他表示,如果倭寇继续使用毒气弹和进行细菌实验,那么华夏军将会大规模制造各种毒气弹,对倭寇本土展开坚决打击。
在回答各国记者的问题时,李双硕严正指出,倭寇目前在已然侵略华夏的既定事实基础上,不仅不主动退兵,还制造全球公开反对的毒气弹,这是对地球所有国家的公然挑衅,也是对华夏政府的极度藐视。华夏政府虽然成立不久,但作为华夏人民的政府,有坚定的能力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保卫国家领土的完整。
从今天起,将对仍滞留在华夏领土范围内的倭寇所有势力进行坚决驱除,不惜动用一切手段。如果再有任何倭寇胆敢对我国人民实施屠杀,我国必将予以多倍的有力还击。
在面对国内的相关问题时,张凡表示愿意以和平的方式接收所有的爱国组织,期望实现和平过渡。并且在报告的最后,我军驻守苏省的第二航空大队、第四航空大队和第一集团军的装甲部队,纷纷在金陵城外举行了气势恢宏的联合阅兵仪式。再加上我军之前在鲁东的军事力量和渤海海战的海军力量,整个记者会现场令各国势力都深感震惊,为之侧目。
毒气弹的销毁需要专业且严格的流程,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高温焚烧法
1.原理:
-将毒气弹置于特殊的高温焚烧炉中,在高温条件下,使毒剂及弹体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和氧气供应,确保毒剂被完全破坏,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2.步骤:
-首先对毒气弹进行安全检查和预处理,去除可能存在的外部危险因素。
-将毒气弹小心地送入焚烧炉,按照预定的程序逐步升温。
-在焚烧过程中,实时监测排放气体,确保其中不含有毒物质残留。
二、化学中和法
1.原理:
-利用特定的化学试剂与毒剂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根据不同类型的毒剂,选择合适的中和试剂,确保反应完全且产物稳定。
2.步骤:
-确定毒气弹中的毒剂成分,选择相应的化学中和试剂。
-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将中和试剂与毒气弹中的毒剂进行混合反应。
-对反应后的产物进行检测,确保其达到安全标准。
三、安全填埋法
1.原理:
-将经过预处理的毒气弹埋入专门设计的安全填埋场中,通过多层防护措施防止毒剂泄漏。
-填埋场通常具有防渗、防漏、监测等功能,以确保环境安全。
2.步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毒气弹进行密封和包装,以减少泄漏风险。
-在符合标准的填埋场中,按照规定的深度和方式进行填埋。
-安装监测设备,对填埋场进行长期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毒气弹的销毁都必须在专业人员的严格操作和监管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环保。
空降兵的装备如下:
武器类:
-m1加兰德步枪:标准制式步枪,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使用.30-06口径子弹,弹仓容量8发,有效射程较远,能在中远距离上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是空降兵的主要武器之一。
-m1a1卡宾枪:比步枪更轻便,采用.30口径子弹,可折叠枪托,方便空降兵在狭窄空间携带和使用,例如在飞机内或刚着陆时。
-勃朗宁m1919a4重机枪:空降班机枪组一般配备一挺。该枪是气冷式、弹链供弹的中型机枪,.30口径,理论射速较高,火力持续性强,能为班组提供强大的压制火力,但枪身较重,需要多人配合操作和携带。
-汤普森冲锋枪:也叫“汤姆森冲锋枪”,具有较高的射速和近战火力,使用.45口径子弹,弹匣容量有20发和30发等不同类型。早期型号比较笨重,后来经过改进更加轻便,适合在近距离战斗和城市巷战中使用。
-m3冲锋枪:也称为“黄油枪”,是一种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的冲锋枪,采用.45口径子弹,弹匣容量30发。它的外形独特,结构相对简单,便于生产和维护,在战争后期被广泛装备,可在近战中提供快速的火力输出。
-m1911a1手枪:这是一款经典的半自动手枪,使用.45口径子弹,弹匣容量7发。具有较大的威力和良好的可靠性,是空降兵的自卫武器,在主武器出现故障或近距离遭遇敌人时使用。
-勃朗宁自动步枪(bar):部分空降班会配备,虽然美军将其作为补充火力,当作机枪使用,但实际上它是一种自动步枪。使用.30-06口径子弹,弹匣容量20发,具有较高的射速和一定的火力持续性,能够在中近距离提供较强的火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