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何志远的往事
何志远有个舅舅在两千年以前,一直在彬阳县农村信用社任信贷部副主任一职。等到了两千年以后,何志远所在的乡镇农村信用社信贷部一把,因为挪用公款的事进去以后,何志远的舅舅就因为资质较深、业务能力尚可的个人履历被扶正,补了乡镇信用社信贷部主任一职的空缺。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志远的舅舅在得道以后,身为其外甥的何志远自然也就飞天了。因为当时国家正在开展扶持养殖的各项政策,外加其舅舅有要职的缘故,何志远很轻松的就拿到了一笔数额不低的贷款。也正因为这笔贷款,何志远在2000年初的时候彻底窜了起来。
但何志远这人无论是穷时还是富时都有个极其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太贪!
何志远从一个草根一跃成为十里八村数一数二的‘商人’以后,他那刻在骨子里的‘贪’字却一点也没被现状改变。说句实在的,贪念是每个人都有的,这在正常不过了,但何志远的贪却和别人的贪不一样。别人虽然贪,但却知道什么该贪什么不该贪,做事有着分寸。
但何志远却不在乎这些,在他的观念里只要觉得这事可以做,无论是什么后果他都不会在乎,即便是事后被人戳着脊梁骨骂,那对他来说也是不痛不痒。
而事的起因,还是和何志远的老舅有着关系。
按照当时行业的潜规则来说,贷款人在收到贷款以后,是要拿出贷款总金额的7个点返利给银行的内部人员的。说简单一点,就是给返点、要好处费的意思。但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毕竟人家给你下款也废了不少功夫,等钱到账你花钱打点打点关系,谢谢主隆恩啥的那在正常不过了。不光是以前,就算是现在有些银行也有这种不成名的规定。
而事儿坏就坏在这个返点上!
当时何志远从老舅所在的银行拢共贷了五十万,总额的7个点就是7%的意思,核算下来这五十万到账后何志远是要拿出去三万五给银行内部人员返点的。
现在听起来三万五可能不算多,但你要知道的是这事是发生在2000年初的时候。当时的人均月工资才500块左右,像是猪肉这玩意2块钱就能买一斤!这么看来这三万五会是什么概念?一点不开玩笑的说,当时这笔钱足以在县里全款买一套九十多平的房子。
而这笔返点也并不全是给何志远老舅的,他老舅在拿到钱以后也是需要给上层打点关系的。
但何志远在拿到贷款以后压根就不再提返点的事!一开始老舅还会拿话点一下何志远,但何志远每次都说自己明白,却完全不干实事。最后老舅有点坐不住了,直接挑明了和何志远摊牌,而何志远却一直拿厂子刚办,资金不够为由推托着。
这下就算是傻子也看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老舅情急之下更是闹到了何志远家里,当时两家人就因为这点钱直接在家门口干了起来。返点的钱也算是彻底黄了。
最后老舅被逼无奈,腆着老脸四处借钱还把房子抵押出去贷了款,这才在当时把三万多的窟窿给补上。至此以后,两家人基本就断了来往。
而这件事情之后,老舅一家基本是恨死了何志远,逢人就说何志远忘恩负义,是个猪狗不如的东西,不光吃给上面的礼钱就连自己的亲老舅都坑。因此,何志远在那个年代还被人赐了一个外号,人称何老坑!
反观何志远却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他认为自己找老舅贷款虽然是欠了老舅一个人情,但同时也他妈给老舅整了一笔不小的业绩,毕竟贷款和利息我都还了!既然这样你凭什么还找我吃回扣?都是自家亲戚,我找你贷个款完了你还找我拿返点,这是不是挺不是人?
总而言之各有各的说辞也各有各的想法,但无法改变的是,何志远的的确确当了一段时间何老坑。
而这件事只不过是何老坑众多‘贪念’下衍生出的一个事件,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事件。
那之后何志远的买卖越做越大,众多养殖场进行了合并直接做起了生态养殖基地,不仅如此他还操起了老本行在县里一连开了四五家饭店。据说当时这些饭店除了何志远之外还有其他两位股东,但时至今日另外两位股东早就被何志远给踢了出去,至于是怎么踢出去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不难看出的是,肯定和他的‘贪’有着直接性关系。
现在何志远的产业越来越多,他已经不满足于当下,开始琢磨起了自给自足。不仅搞生态养殖基地,开饭店,还将食品厂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而在眼下这件事上,何志远对刘冠军等人也起了贪心!
只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我们还是着重讲讲眼下。
……
ktv的包房内。
张文阁和老二在与何志远等人见面后,先是简单的交谈了一下,随后众人就落座在沙发上。
“我听小涛说,你们这是刚从外地回来?”
何志远除了身上最大的一个缺点以外,其他时候人还算不错,无论跟谁都很平近。此时他笑着给张文阁倒了杯啤酒,宛若是聊家常一般拉近着关系。
“呵呵。”张文阁一笑,手掌把啤酒杯往里推了推,直言道:“何总,咱直接谈正事儿吧!”
闻声何志远微微一愣,他看着张文阁笑了笑也没再闲扯,搓着手道:“行,那就先看看货?”
张文阁停顿了一下,目光扫了一眼包房门外。
“来,小伟。”何志远瞬间读懂了张文阁的意思,对旁边一位穿着西装的中年招了招手,道:“你去门口抽根烟顺带透透风。”
“行,那你们先谈,有事叫我。”
叫小伟的中年点了点头,转身离开包房。
在确保不会有人突然进入包房后,张文阁对一旁的老二使了个眼色。
老二心领神会,直接把帆布包提起来放在包房的茶几上。
“哗啦!”
拉链拉开,包内四件包着防磕碰气泡纸的文物出现在众人面前。
何志远顿时眼前一亮,他小心翼翼的伸手取出一件文物递给身旁的另外一名中年,接着自己又从中取出一件捧在双手中仔细端详了起来。
张文阁一句话没说,只是推了推眼镜从口袋里取出五块钱一包的白沙点了一支,随后就一边抽烟一边盯着二人。
何志远虽然喜欢收藏这类文物,但实际上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量很低,根本就没有肉眼辨别真伪的能力,说白了就是纯纯的门外汉,只是热衷但不钻研。
而真正懂行的则是与何志远一同来的另外一位中年。
在瓷器入手后,此人经验老辣的先观察了一下瓷器的造型,随后开始驻步检查彩釉、纹饰、款识、声音等几个方面。这一流程下来,转眼就过去了约有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在此期间张文阁并没有开口去催,而是静静的等着。同时他也发现跟着何志远来的中年绝对是行家,他的每一个步骤似乎都展现着专业。同样,这也侧面说明何志远是带着诚意来的,要不然也不能带着这么一个懂行的人过来鉴别。
再过二十分钟后,中年双手稳健的将瓷器放了回去,并对何志远隐晦的点了点头,意思是东西基本没太大问题。
“小兄弟,你跟我透个底,这些东西你哪来的?”何志远抓起茶几上的中华烟盒,停顿了一下抬头看向张文阁。
张文阁随意的弹了弹裤子上落的烟灰,不动声色的开口回道:“东西是在农村收来的,我们哥俩就是专门倒腾这一行的。”
“啊!”何志远扫了一眼张文阁,并没有在纠结这个话题,而是点了支烟,靠在沙发的椅背上笑着问:“东西还行!你准备啥价格往外卖啊?”
张文阁停顿了一下,缓缓的对其竖起一根手指,轻声道:“我们哥俩急着用钱,要不然也不会大老远跑回来跟你见面聊!这样,四个东西我打包出给你,你给我一百个。”
他话音刚落,跟随而来的中年就隐晦的踢了何志远两脚,意思是这个价格还行。
“有点贵啊!”何志远不动声色的用夹着烟的手摸了摸脑袋,随后摇头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