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火光里的老人
大清早,赵琀左手牵着赵子航,右手提着一个开水壶,背上还背着一个小背篓,里面装着一些生活用具。
父亲和母亲各自背着一个大背篓装得满满当当,两人脚步迅速的走在前面。
赵琀则牵着弟弟小跑似的直追父母的脚步,没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
好在父母不时会停下来歇息,这样也让赵琀可以歇息。
从赵家村到镇上,平常走路需要半个多小时,如今背着东西,硬是花了一个小时才到镇上。
去县城的班车在路边停着,车上没几个人。
这段时间几乎都是回家过年的人多,出去的反而比较少。
赵大明夫妻俩将所有物品放在客车的后备箱,这才带着赵琀两人上车。
如果是平时,两个孩子不买票是没有位置坐的,只能由大人抱着。
只不过车辆直到出发也只有几个人,赵琀就自己挑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司机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抽着烟,单手拿着方向盘,时不时的和旁边的乘客闲聊几句。
车辆缓缓出发,赵琀则新奇的看着外面的世界。
在赵家村生活九年,最远就来过镇里,这还是他第一次去外面。
通往县城的道路虽然铺了水泥,可一两年下来,早就变得坑坑洼洼。且这条路又陡又险又窄,尽是些傍山险路。
赵琀哪怕只是坐在车里都觉得心惊胆战。
只是看着疲倦的父母睡得格外的香甜,又看着司机稳如老狗,赵琀心里的担忧也就不翼而飞。
难不成他们的命比自己还不值钱?
车辆摇摇晃晃,轰鸣声很大,速度却不快。
从镇里出发,相当于从山顶来到山脚,又开始从山脚向着另外一座山顶爬去。
如此反复,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座山,走了多长时间,赵琀的视线里依稀看到远处的成片成片的楼房。
相较于见惯了赵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一个模样的木房子,徒然看到一座座七八层高的高楼,瞬间觉得县城果然是大城市。
放眼望去,各种各样的车辆,街道两旁络绎不绝的行人,以及一栋栋不断延伸出去的高楼,让赵琀看花了眼。
“第一次来县城吧?”坐在旁边的一位中年人笑道。
赵琀腼腆的点点头。
虽然明知道他也是和自己一样从镇上坐车出发的,可看着对方理所当然的神情,自然而然的也就把对方当成一个城里人来看待,不自觉的就多了些拘谨,没了在赵家村时的放浪。
“那你可要注意咯。”中年人嬉笑道:“成里的孩子可不好惹,哪怕看着你握着拳头,可能都会来打你一顿。”
赵琀瞪大了眼睛,下意识的松开自己因为些许紧张而握紧的拳头,显得手足无措。
比邻的两三人看着赵琀的神色动作不由的发出没有任何讽刺意味的哈哈大笑,只觉得这孩子真是傻得可爱。
“师傅,夕阳红那儿下车。”赵大明喊了一声。
没多久,客车在一个岔路口停了下来。
赵琀跟着父母下了车,又背上自己的背篓,跟随着父母的脚步前进。
目光却不由自主的打量四周。
四周的房屋只有两三层,都是私人自己修建的,一般都是租给外来人员。
从路口下车走进来,也就两三分钟的路程。
将所有东西放好,方梅开始做饭,赵大明则搭手帮忙。
赵琀则带着弟弟来到门外,看着对面以及附近的同龄孩子。
相互之间打量片刻,赵琀注意到自己脚上的鞋子,又旧又破而且上面满是泥土。
而那些孩子的鞋子干干净净。
想到这里赵琀不由自主的握紧拳头,可握到一半,又想到车上那个人说的话,下意识的又松开。
兄弟俩的穿着打扮,傻兮兮的神情都仿佛与这里格格不入。
只能蹲在门口那儿眼巴巴的望着那些孩子四处撒欢。
没多久,父母做好饭菜。
一家四口简单的吃过饭后,赵琀就看到父亲骑上一辆印有055号牌的人力三轮车出去了。
这种三轮车是县城里特有的交通工具,而赵大明夫妻俩能在县城里扎根下来,全靠这个。
下午时,赵大明回来吃饭,而提前吃好饭睡过午觉的方梅则开车三轮车出去继续拉客。
夫妻俩就这样不断交换轮替,直到夜里十二点多才会休息。而次日清晨六点左右就会出门。
到了晚上,赵琀蹲在门口仰望着星空。
因为母亲嘱咐过不能到处跑,不然容易被坏人给拐走。
所以听话的赵琀自然哪儿也不敢去,只是看着这个陌生的城市。
这一刻,他居然有些想念赵家村,想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