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二月十四花朝节前一天,他们一行人在豫州最大的港口清阳下了船。
庆平候决定就地休整一天,也让大伙松散一下。
从上船病床上就求了父亲几天的苏美琪得偿所愿明天去过花朝。
大清早都还没吃早饭,清脆的欢声笑语已经传了出来。
兴高采烈的苏美琪小嘴不停道:“听说清阳花神庙北地闻名,当年太后入宫还来求过签都说特别灵验。
白天那附近的山间花下,溪边无数人游春踏青,还有花神戏呢。
文人雅士也贴别多。传花令,饮酒斗诗风雅又有趣。
女人们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可以尽情唱歌,跳舞呢!
表姐,你真不跟我们去啊,去看看吧比我们益州有意思多了!
那些游玩的人里好多是年轻男女。不认识就大方的互相赠花,对唱情歌呢!”
拿盖子拨茶叶不喝的若棠摇摇头,真是个大大咧咧的傻丫头。
虽然最后这句话是小辣椒在张嘉慧耳边说的。不过相信不远处三舅也听得一清二楚。
今天必然会看紧了她,不让她尽兴胡闹的。
北地民风从来都比南地更开放。他们下船后看到许多贵族少女幕篱也不带骑马在街上,女孩们的衣服轻薄能隐约看见锁骨,宽袖扬起皓腕更是大胆展露。
听说青州刺史才貌双全的女儿主动和邻居竹马用诗词以传情,月下缱倦风流后私定终身,其出身世代书香的母亲并不过分谴责,反怜爱叹曰。
“才子佳人,自应有此。”
双方家长欣喜为他们完婚。亲朋故旧更没什么恶语嘲讽,都盛赞他们是“并蒂莲开,佳偶天成。”
刺史千金如此,可见北地男女交往的尺度。
花朝节,男女互相送花唱唱情歌也是平常了。
苏美琪缠磨了好一会,张嘉慧还是语气委婉立场坚定的不应。
“我不去了。你玩的开心点,有好东西给我带回来啊!”
“好吧!”
还有正事的若棠自然不会去游玩,虽说出门在外很多事不能讲究,可苏元明也不会让有孝的外甥女去。
见嘉慧懂事的主动拒绝,想到她昨晚说也想给父亲念经祭拜的事,看了眼若棠道:“不如你带着表姐一起去清宁寺,姐妹有个伴我也能放心。”
“好。”早就有所打算的若棠毫不犹豫答应下来。三舅又嘱咐了她姐妹几句。
故意一身劲爽男装打扮的苏美琪早饭也不在家里吃娇嗔地喊了几声爹爹。拉着他上马,跟十五哥骑着马,被侍卫们前呼后拥去了花神庙。
一身素青的道袍,除了头上簪了根青色竹簪。若棠全身上下没有半点饰物。
拿出在家里时孙嬷嬷就早帮她准备好的河灯。一行人去了今天绝不会热闹远郊以白事祭祀闻名的清宁寺。
花朝节她的生辰,也是母亲的死忌。
往年这天她都是跟着舅舅两人私下去佛佑寺的。毕竟母亲是出嫁女,还葬在孟家祖坟中无从祭拜。
从5岁起她就同舅舅对他去世父母一样。母亲忌日那一天,一天一碗素面。就算不声不响过了生日。
人是情感动物需要时间相处沟通,她对于生母苏蓁虽然没什么母女感情。
但也感恩感激,想做点什么也算是对她尽尽心。
心甘情愿年年跟着舅舅给她念经,上香,为她散发经书,施药给穷人,晚上跟舅舅放河灯给她遥祝。希望多给她积些阴德若有来世能万事顺遂。
一年年过去了。不知道如今那个对爱情至情至性的女子,如今是不是已经转生了,会不会找到一个可以陪她一心白首的人呢!
清宁寺建在半山腰,山下提供小轿滑竿的不少。
祭拜母亲的若棠自然要走上去,同样一身素色男装的嘉慧说要给父亲上香念经,为心虔诚也不肯坐轿子。
个人选择自由,若棠也不劝,留下些看马和车的,剩下一行人都开始徒步上山。
瑛姑陪在她身侧从山脚下一步步走上半山腰的寺宇。
刘安两个女护卫守在张嘉慧身边。叶衡和李楠带着二十来个身手一流的人跟在后面。
望山跑死马。
看着不算远的距离走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加上后半截山路没有青石板铺整,更是崎岖难行。
春日暖阳下,过了不到一刻钟,鼻尖汗珠一颗颗渗出,脸色通红的张嘉慧感觉呼吸都困难了。
担心会小解,不敢喝水的她真是又渴又累,灌了铅一样沉重的两腿实在迈不动步子了。在女护卫架持下气喘嘘嘘商量着休息。
需要上午跪完经的若棠皱了皱眉,吩咐大部分护卫们陪着表姐在路边休息。自己跟瑛姑带些人先行。
留下带队的叶衡找了棵树,在路边简单吩咐两句护卫们,交代李楠守带好人自己脚步飞快追上去。
坐在阴影里大石头上小口抿水的张嘉慧,看着他眨眼飘在几丈开外的背影若有所思。
春光正好,正午和风送暖,
苏美琪拉着父亲的胳膊嘟着嘴轻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