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请尊重医生
结案总结大会上,王局对我们法医部门是高度赞扬,这个案件充分地体现了我们法医在某些死因复杂的案件中,查明死亡原因和刑事责任划定的重要作用。 回顾整个案件,其实王强的死可以说是很复杂,但也很偶然。
王强的死亡诱因是在一次偶然的打架斗殴中,导致了外伤性的脾脏破裂,从而导致了脾脏大出血。
后来我们也对廖金辉做了笔录,躺在病床上的廖金辉追悔莫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因为双方的一次路怒,会要了对方的性命。
随着国内车辆数量的增加,路怒这一心理也慢慢引起国内专家所关注,“路怒症”这个词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
路怒发作时,很多人都会表现出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骂粗口等不良行为,脾气暴躁点的,就是抡棍就上。打赢了就进班房,打输了就住病房,甚至是直达天堂。
其实,解决路怒有好办法,听听音乐、开车到加油站休息和嚼口香糖都是很有奏效的方法。如果廖金辉能够压制住自己的怒火,或许自己不会摊上王强这趟浑水。
对于王强身边最亲近的人,周雪漫和刘晓燕从来都没有想过要王强死,可恰恰因为这两个人的无知,间接导致了王强的死亡。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在搜查王强家的时候,周雪漫房间内的衣物和刘晓燕房间内的化妆品已经占据了他们生活支出的大部分,可他们却对最重要的医疗却舍不得花钱。
这也反应了大部分人的心理,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人在物质上的花销总是那么的大手笔。
一台几千块的手机,眼都不眨就换了,甚至为了某些机型的发售会凌晨就去排队抢购了。几万块的首饰,限量版的衣服,名贵的包包,从来都不嫌贵,就算家里堆成山,也是毫不犹豫就拿下了。
可是为什么一到为健康买单就觉得贵了呢?
其实,害死王强的是他的母亲周雪漫。临床上,脾脏外伤性破裂,双香豆素导致的出血倾向,只要尽早发现送医,处理及时,还是可以抢救过来的。
可周雪漫在医生拼命想要抢救王强的时候,愚蠢的她却拉开了医生那伸向王强的救援之手。正是因为她的不信任和无知,耽误了王强的最佳救治时间,夺去了王强年轻的生命,也毁了自己的家庭。
会议的最后,王局强调了冯刚在交代犯罪事实时所说的一番话,使得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是法医专业,和临床医学虽然有别,但在学习和工作上也是大同小异。以前我们大学时,考试月都是熬夜过来的,我记得学校每个学期末都会有人因为考试紧张而彻夜不眠通宵学习最终被送去医院的同学。
对于冯刚说的那些医疗纠纷,我也算是深有感触。我堂姐就是一名妇产科的医生,所以我深知每一名医生在这个紧张而敏感的医疗工作环境中的那种艰辛与不易。
她本科读了五年,研究生读了四年,之所以读了四年研究生,是因为她研三那年,导师刚好申请了一个国家级的课题研究,导师让她留下来帮忙做课题。
她读书的时候,后面五年我基本是没有和她见碰过面,寒暑假这些少有的假期她都会留在学校做研究或者去见习,研究生那几年基本就是常驻在宿舍。
我大伯跟我计算过堂姐的学费,那年大伯家刚好拆房子重建新楼,他指着后边的空地开玩笑说,这房子是堂姐拆的,八年来,一天拆一个砖。八年后,房子没了!
堂姐正式出来工作那年已经27岁了。那年后,她就再也没有参加过初高中的同学聚会了,只因为别人都是夫妻带娃了,而堂姐还是单身一个。以前她不敢拍拖,一是没时间,她把时间都花搞临床上了二是没金钱,虽说女生拍拖不烧钱,但每个月还得从家里拿点钱过生活,浪漫的爱情也就不敢想了。
出来工作以后,堂姐回家的时间就更少了,前几年过年一直轮休轮不上,几年没在家里过春节了。大伯家冷清了不少,不太理解堂姐的大娘总哭腔说,堂姐这女儿算是生少了。
我在微信上跟她聊过几次,她大多数也会向我抱怨工作上的琐事。昨天哪个病人家属骂了她,今天她已经连续工作快三十个小时了,明天她又轮到她值班了……
她跟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她说,如果以后自己的孩子要是敢报医学专业,非得打断他的狗腿。
医患纠纷对我来说虽不常见,倒也算见识过,最厉害的不能算周雪漫医闹急诊的这次。我实习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去医院解剖室旁观过尸检,而死者正好是一个医生,医闹劝架时被人活活砍死了。
对于医闹,我那时虽有感触,但不至于太深。如今,冯刚的经历再一次让我接触到这样的案件,我百感交集。
医学,一门充满着未知的学科,我们永远也无法预测下一秒钟会发生些什么。
疾病,一个瞬息万变的代名词,我们永远也不能先知明天和不幸哪个会先来。
正是因为医学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医学处处充满了挑战,也就更需要我们的医护工作者去攻克它。
然而,恰恰是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很多人都出现了幻觉。不论哪般疑难杂症,只要我花了钱,医生就得把我的所有病都治好。就这样,医生不断地被“神化”了,最后,治不好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医生无能的理由。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药物只能尽量维持生命和恢复健康,但不是起死回生,过度的“神化”医生,只不过是在“妖魔化”罢了,只会促进医患纠纷的生成。
我相信冯刚说的那句话:“没有哪个医生愿意把自己的病人给治死的”,我也不否认在医院里面或许会存在某些总想着怎么从病人身上弄到钱的医生,毕竟各行各业总会有那么几个社会渣滓。
但,我想说的是,真的没有必要在某些社交平台和不良媒体的过度放大作用下,扭曲对医生整个行业的看法,一竹竿打死一船人。
虽然是法医学专业,但我也有不少从事临床医学职业的朋友。有趣的是,他们很多人都说过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从事医学相关的职业了。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的玩笑话,总之,我觉得社会应该给予医护工作者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这也是对生命的敬重。
有句话说得好:医闹,掘的绝对不仅仅是医生的坟墓,而是所有人的坟墓!
莫让打医、伤医、杀医成为一种风气。
莫让少医、缺医、无医成为一种悲哀。
很多时候,在复杂无情的疾病面前,医生能做的,仅仅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