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远亲
林家寨的大火惊动了整个荆城城界,满城的七嘴八舌最终拼凑出的消息是大火烧毁了大半个寨子,所幸寨中人得以及时撤离安顿,没有死伤。
不过也有人说那日林家寨运出了不少尸体,由此推论寨中还是损了不少性命。
而林家寨主在大火平息后的第三日终是风尘仆仆归来。
对寨主前些日子消失,后又忽然回来一事,更是众说纷纭。
重新收整一番,徐青慈决定去找那传闻中的药神谷——虽然也不能说是完全的传闻。
药神谷却是存在的,整个顾家源因为徐青慈的一问而陷入了两方阵营。
一方认为药神谷就在邺都,另一方则认为药神谷根本没有固定的地点,恰如海市蜃楼,出不出现得看契机。
这两方嘴皮子上一时半会儿争不出个结果,险些大刀阔斧地动起手来,被一众小辈及时拉住了。
徐青慈两方意见都听了大半,最终还是直接问了顾廉。
顾廉起先并未提及关于药神谷的事情,倒是先说道:“不知徐姑娘可认识林寨主?”
徐青慈摇了摇头,反问道:“先生为什么问这个?”
“拾花人带走了令兄,又出现在林家寨,所以我在想徐门可能同林家寨有些渊源。”顾廉缓缓道来,“当年林家寨主林天舸有一个叫‘湘娘’的胞妹,似是远嫁至了顺安,但究竟是不是顺安蜀郡,我也记不太清了。”
“林湘娘?”徐青慈有些讶异,“确是我舅娘。”
林湘娘姓林,娘家确实不是在蜀郡。
徐青慈这时才隐隐约约想起这岔子事来,忽觉脑顶亮起了一盏灯。
如是说来,林家寨主岂不就是林湘娘的兄长,那也就是她远方亲戚了,称得上一声“舅舅”。
既然如此,林天舸肯定能帮上大忙。
——
徐青慈匆匆道了谢,转身又碰上了楚晔。
楚晔问道:“徐姑娘这是要到哪里去?”
“我想去找林家寨主。”徐青慈答道。
方才顾廉所说楚晔在门外也听了不少,他道:“徐姑娘此时才知自己舅娘出身于林家寨,想来近年来徐门同林家来往并不密切,林家寨方才起了变故,个中牵涉甚是复杂。”
楚晔又顿了一下,然后问道:“你确定还要去?”
这些其实徐青慈自己也想到了些。
林湘娘这么久以来从未提过林家寨的什么事情,她这时候才知道自己还有个林家寨的亲戚,两方确实显得太疏远了。
况且,徐赋临行的时候竟然也未提及这亲戚的事情。
按理说,林家寨也在荆城,他应当提醒她和徐青衡来顺道拜访一遭才是。
正当徐青慈还在走神,楚晔忽然从兜里拿出了个小长盒,在她面前挥了几下,然后道:“徐姑娘看这是什么?”
徐青慈瞧着那盒子大小,然后眼睛忽地一亮,道:“是簪子?”
“这是,如何找到的?”
她接过那盒子打了开来,果然是那本不抱任何希望寻回的改良玉簪。
楚晔只弯眼笑着说:“秘密。的确不太容易。”
“多谢了。”
徐青慈将玉簪收好。
这时候楚晔又道:“这簪子不是什么普通簪子,似是动了些‘手脚’,当真有些妙。”
徐青慈也不避讳,说:“不错。这簪子由着我改了改,前前后后弄了有大半年,先前也被我舅舅没收了。”
楚晔道:“缩小的玉足?”
徐青慈顿时如遇知音,道:“正是玉足。”
“玉足”同那莲蓬头一样,都是徐青慈所捡到的散册里所载的玩意儿。
不过不同于莲蓬头这大东西,玉足是更为精巧的东西,个中零部件差之毫厘则谬以千里,且其具体大小与承受重量之间的关系她还未能摸清。
玉足是改良玉簪放大后的模样,标准大小也不过四倍大小的玉簪子,触动其中机关则可变为飞爪,是飞檐走壁的好帮手。
不过此时徐青慈却生了疑:“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楚晔只道:“我义父看过半本《天机》,先前也说过一二,多多少少的,我还是知道些。”
“看样子你对这些东西挺感兴趣。”徐青慈评价道,“许多人都敬仰这些绝学,但是很少有人感兴趣。”
“你说的不错。”楚晔道,“一件小小玩意儿就要折腾那么久,若非真正对其热情非常又沉得下心,谁肯花那么多功夫去钻研?”
徐青慈说:“你若有兴趣,我会的教你一些也不妨,你可别嫌弃。”
楚晔于是道:“那可多谢师父了。”
徐青慈这下觉得十分好笑:“你怎么随便叫人师父?”
“最近我想学这些门道,你就是我的师父咯。”楚晔说得极其洒脱,“在顾家源,不论长幼尊卑,人人可互相称师父徒弟,这里不忌讳这些。”
说罢,他又将话题转了回去:“你若想去林家寨也不是不可,只是寨中人近来该是在重修山寨,不过这时候有个远房亲戚投奔,倒也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