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憎恨
第403章憎恨
苏雨然太了解杨老太太了,对他内心的想法了如指掌,所以她故意这样说话来刺激杨老太太,让他们之间的矛盾,更加的尖锐。对于苏雨然这样的语气和字眼,萧妙妙早就看出来她想干什么了,只是她一直忍着,没有说罢了。
果然不出所料,苏雨然的话果然让杨老太太感觉心里极其不舒服,他还没横眉竖眼的对萧妙妙说:“妙妙,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是不是感觉自己愧为人女,不配做米柔的女儿呢?她一心一意的只想为你好,做什么事情都是先为你考虑,而你所做的一切仿佛并没有把她当做母亲一样来看待,你这样的行为是不是也感到有所愧疚呢?”
萧妙妙看了看苏雨然又看了看杨老太太说:“雨然,你在这儿照顾了这么多天,身体应该也支撑不住了,你先回去休息吧,这儿就由我来照顾,你放心我一定会尽心尽力的照顾米阿姨的,我不会让他有任何的不适。”
苏雨然摇了摇头说:“不,我回去我也无法入睡,我妈妈还在这躺着呢,我怎么可能睡得着?”
苏雨然一副娇小柔弱的样子,让人看了十分的怜惜,杨老太在旁边唉声叹气的说:“雨然,你就听妙妙的,你先回去休息吧,更何况这儿还有我呢,我在这儿也陪着米柔,他不会有什么事情的,他说是有什么事情我们一定会第一时间通知你的,而你若是一直执意要在这儿照顾的话,你的身体肯定会吃不消的,更何况你也还是和病人啊!”
苏雨然的本意,也是要回去休息的,只不过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来正面的表达自己的意愿,现在萧妙妙来接下这个活,他自然是乐在其中,只不过是怎么可以这样轻易的就让萧妙妙如愿呢,它一定会给她制造一些难度,让他感觉这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他才会这样推辞,进而让杨老太太感觉到他的他对米柔的那份孝心。
其实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苏雨然醒过来的时候,他对米柔就已经产生了深深的恨意,他本以为秘书是接纳了自己,是把这么多年亏欠自己的母女情,弥补给自己,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为了要害死自己。
他很讨厌米柔对自己这样的态度,还有这样的做法,他认为同为女儿,他为什么可以这样偏心?对自己这样狠心,为什么都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人,待遇的差别却这么大?
苏雨然越想,心里越恨,她躺在床上,越想,心里就越苦,那份难过便会涌上心头。
苏雨然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小声的啜泣,他从来不敢让别人看到他脆弱的一面,他认为除了自己那坚硬的外壳来保护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来保护她,她每天都活得那样小心翼翼。
他从小到大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想要得到米柔的认可,可是米柔从来就没有认可过,苏雨然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那儿做的不够好,究竟是那儿惹的米柔这样讨厌自己。
在苏雨然离开后,萧妙妙就一直陪在米柔的身边,对她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很渴望米柔可以醒过来,她也很想知道米柔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会有这样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她很好奇究竟有什么事情是活着不能解决的,非要用死来解决这件事情呢,萧妙妙很不理解这些轻生的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他紧紧的握着米柔的手,在她的耳边轻声的说:“米阿姨,你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妙妙哪里做的不够好吗?还是妙妙的哪些行为让你产生了误会,而你要选择这条道路来惩罚妙妙呢?如果你就这样离开了,你知道我会多伤心吗?”
萧妙妙温柔的声音每天都在米柔的耳边回荡,可是米柔依旧每天都在昏迷中度过,没有任何一丝丝的清醒意识,这一点萧妙妙也很无奈,他不知道该怎样唤醒米柔了。
萧妙妙看着躺在床上的人,她越想越感觉米柔这样的做法,实则是对自己不负责,对苏雨然不负责,而且还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从来没有想过让苏雨然为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付出什么相应的代价,他一直都感觉这些事情都是无所谓的,可是她却没有想到苏雨然竟然会这样在意。
她认为米柔现在的做法特别的傻,为了这样的事情去轻生,实在是不值得。
其实现在值不值得都已经不重要了,在萧妙妙看来,现在只要米柔可以清醒过来,可以和自己说话聊天就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他已经不想再去说什么事情或者再去责怪他一些事情了,现在对她来说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米柔的身体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荣幸。
萧妙妙没日没夜的照顾,米柔似乎可以感受到身边人的着急,可是她却无法睁开眼睛看望一下四周的人和事,她的眼睛感觉十分的沉重。
其实米柔的意识已经处于清醒的状态了,只是还没有办法和人交流,也没有办法睁开眼睛看看四周的景物,其实在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米柔的心里也是感觉十分愧疚,他也感觉自己很对不起苏雨然,哪怕她在不好,他的生命也不该由他结束,他是带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而不是该带她离开这个世界的人。
但是,只要他见到苏雨然,她就会莫名其妙的想到那恶心的瞬间,他对苏雨然的不喜欢,其实很多的时候都是源自于苏雨然的父亲,而并非是针对苏雨然,不管怎么说,苏雨然都是她的孩子,他怎么会和自己的孩子生气呢?
但是那些个瞬间,让她的心里总是十分的不悦,总感觉是她这一辈子的污点,是怎么也洗不掉的污点。
每每当米柔想到这里,她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深深的反感,让她感觉自己对不起杨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