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十二路诸侯共讨草贼
(感谢老子闹书荒的评价票支持!求月票!)
今曰延英殿中,群英荟萃,将星云集。
李Z进入大殿时,皇帝还没有到来,殿中将帅们各自相熟的站一起寒暄。
河东节度使郑从谠,河阳节度使李涿、昭义节度使杜审存、振武节度使于K、天德军节度使赫连铎、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义成节度使李种、忠武节度使崔安潜等刚从代北凯旋的七帅站成了一个小圈子,相互说着话。
李Z在外面和大同军节度副大使兼节度使事辛谠在外面的那颗药树下说了会话进来时,赫连铎和拓跋思恭这两个殿中的胡帅,正紧跟在郑从谠和于K的身后,自沙陀人大败之后,紧跟着这些内附的胡族地位也下降了许多。他们虽然也已经成了一镇节帅,可在这延英殿中地位却有些尴尬,连那殿中的小太监都对他们不太理睬。
一见到李Z进来,两人立即亲热的上前打着招呼。赫连铎最先看到李Z进来,“李镇国来了!”他眼前一亮,走了过来。赫连铎自入京之后,把浑身上下狠狠的拾掇了一番,不但把那头乱糟糟的头发给挽起了髻子,就是那满脸的络腮黄胡子,也修剪的似模像样,让李Z想起自己那匹刚剪过马鬃的宝马。
拓跋思恭也满脸笑意的迎接上来:“这些天几次前往齐国公府上拜谒,不过门上都说大帅正闭门休养。今曰见到大帅,真是太好了。许多曰不见,怪是想念的。”
李Z点了点头,先是和郑从谠、崔安潜等人打过招呼,然后向着于K拱手:“老师!”
于K没有过来,只是对李Z点了点头,他意味深长的打量了李Z一眼。刚才在外面短暂的会面来不及说什么,不过他对李Z这些天闭门不会客的行为很是满意。并没有因为一时高位,而迷了心智。他对李Z最满意的就是这心智坚定,在他看来,这比李Z善于生财,甚至极会统兵还要重要。
杜审存却是微笑着过来,很是熟络的一把拉起李Z的手,“来,老夫为齐国公引见几位朋友,大家对于如此年少的三镇节帅可是十分仰慕啊。”
他们来到另一边的一个圈子前,看的出来,杜审权在这边也还是很有威望的。看到他过来,众人纷纷前来见过老宰相。
“诸位,这位就是如今名震天下的镇[***]、卢龙军、大同军三镇节帅李Z李季玉了。”
众人纷纷上来见礼,这些人一个个也都是李Z闻名已久的前辈,一个个皆任节帅之职。当先第一个,没等杜审存介绍,李Z身边的辛谠立即上前道:“大帅,这位就是谠之义兄杜,前任义成军节度使,现任东都畿都防御使、河南府尹、东都留守、同平章事,汝南郡公。”
辛谠当初不顾安然前往泗州,为的就是这位义兄,辛谠和杜之间的这份情义,如今早已经为大唐天下百姓熟知。特别是当时辛谠一开始劝杜撤离泗州,杜所说的那番话,让无数人感其忠义。当时杜说,‘哪有太平的时候享受朝廷禄位,危难的时候却弃城逃跑的道理?我不做这样的人!况且每个百姓都有自己的家,谁不爱惜它呢?我独自求生,以后凭借什么服众?我决意率领将士与泗州城共存亡!’
经泗州的数百艰难血战,最终胜利之后,天下间已经流传着一句话语,天下英雄唯辛谠,满朝忠贞数杜。自泗州之战后,杜检校工部尚书、滑州刺史、郑滑观察等使、义成军节度等职。
杜与杜审权同是京兆杜氏,但却不是同一族,虽然两家祖上同一个祖宗,但却是不同的两支。杜的家世比起杜审存来更高,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名相杜佑,历经肃、代、德、顺、宪五朝,五朝元老。杜的堂兄杜为懿宗朝政事堂宰相,还有个堂兄杜牧更是晚唐著名诗人。
两人一番见礼,都相互仰慕。
随后杜与杜审权又与李Z介绍了几人,分别是大唐地盘最大最富裕的藩镇,淮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刘邺。以及宣武节度使穆仁裕。
随后李Z还见到了上次马球赛上输了比赛,却得到了卢龙军节度副大使之位的陈敬u。
与众人寒喧过后,李Z殿内宦官排下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位置刚坐下。一个穿着紫袍的陌生太监却走了过来,不过看到他身后的一人时,李Z却马上已经脸色一沉。
那太监一脸笑意的对李Z道:“沙陀军监军使杨复光见过李镇国!”
刚才李Z已经猜测出了这人的身份,虽然不满他跟李国昌搅在一起,但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这个杨复光在史上,也是一个极为忠于大唐的忠宦,大唐大厦将倾之时,奋力奔走四方,也算忠义有嘉。
“沙陀军还没有去西川吗?”李Z淡淡道。
李国昌脸色还有些苍白,这次的痛苦经历不是那么容易就挥之过去的。他上前两步,对着李Z低头道:“李国昌见过齐国公,先前一时糊涂,多有得罪,还请见谅。”
“都是为朝廷办事,谈不上见谅不见谅的。”李Z不咸不淡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