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艾金书
十四
余日成重新回到学校后,心态反而平和了,既然复习考中专这条路肯定行不通了,那就另做打算吧,还有镇办厂可以选择。
这次期中考试余日成心情特别放松,最后的成绩虽然没有那么炫目,但全班第三全校第七名,也算真实反映了基本情况,他自己也承认离最顶尖的学生尚有很大差距,而且这个差距几乎无法追赶。
没想过考大学,张鼎立的话倒是提醒了余日成:这三年得拿个高中毕业证书回去。每年高考前,全省各市都有个预考,预考各课成绩全部及格了,就可以拿到高中文凭;如果有课目不及格,还需要补考及格后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余日成现在目标非常明确,高三参加预考时必须课课及格!
这天晚自习课是余日成值班。刚刚期中考试结束,余日成找不到事干,正在梳理以往各课的学习经验,看看有什么弱项需要注意加强的,算算自己三年后能否顺利毕业。
余日成所在的余家庄特别小,只有600多人。村小学设置一至四年级,而且是复式班,即一年级和三年级一个班,二年级和四年级一个班。两个年级的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全是一个老师。前一个小时,老师面向一年级的同学讲了语文,布置作业后,又拿起三年级的数学书,向三年级的同学授业。那时没有什么学习方法,家庭作业不做的学生比比皆是,那时比的就是上课你到底听了多少,然后反映到考试成绩上,似乎就是八十分左右,很难超过九十分,更遑论什么学习经验。只有到了初中,他才通过两件事情终于了解了什么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
一是语文课。初二开始,余日成的语文成绩异军突起。起源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那是语文课陈老师在一次作文课上布置写一篇诗,名字叫《粉笔》。农村的孩子,阅读有限,平时连基本的记叙文都写不好,哪来作诗的能力呀,大家都抓耳挠腮。余日成当时也是懵了,考虑了好久,搜肠刮肚总算凑起来了,其中部分的句子如下:
粉笔
纤弱颀长
蕴藏智慧和力量
在老师的手中
发出“嚓嚓”的声响
它会引导学生
走进奇妙的科学殿堂
其实打油诗也算不上,但他做到了两点:一不是单纯写粉笔,而是以物拟人;二是表达了某种情感和寄托。陈老师给他打了一百分,并作为范文课堂上朗读。这一次激励,突然让余日成发现,原来自己的语文可以学好的,并由此,字、词、句、段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语文从此成为他的优势科目。
二是英语成绩的提高。余日成跌跌撞撞混到初三,其它科目尚可,唯有英语每次考试都基本没有超过40分。老师们商量了一下,感觉余日成英语成绩如果提高个二三十分,还是有考上高中的可能的,因此当时的英语程老师专门和他聊了一次,聊天中他只夸余聪明不谈成绩,余当时很受用、很得意!然后程老师问他:你的记忆力怎么样?余日成当然会说好!程老师说行吧,明天开始复习,你明天一天只要记得二十个单词和十个句型,如果你完成,那就算你英语第一册过关了,你可以吗?余日成当然说可以!第二次程老师又讲了,你利用三天时间,背诵五十个单词和二十个句型,如果你完成,那就算你第二册过关了,你行吗?余日成当然行!
如此,不到两个月,程老师带他把初中英语1-5册全复习完了。然后程老师郑重告诉余:你所掌握的应付中考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余当时没有把握,只觉得自己所学完全是支离破碎的,但事实上,程老师把中考英语可能的考试知识点强行给他灌进脑子里了,当年中考破天荒地考了76分。
后面余日成的英语学习一直就靠着这种“支离破碎”法进行着,到盐城复习参加中中考时已经可以考到95分以上了。就英语的运用而言,余的学习方法只能说很失败,但就应试而言,他则掌握了捷径。
余日成盘算着,他盘来盘去总感觉毕业时各课及格应该可以做到的。这时候,艾金书副校长走进了三班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