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粮食监察总署
在王城的中心广场,一个交叉路口,这是人流最大的地方,来往的人群络绎不绝,喧闹声不绝于耳。
一夜之间,这里出现了一个高大的告示牌,周围聚集起大批围观的民众。
几名身着制服的人员站在告示牌前,一人手里握着一个卷轴,另一人拿着一把锤子和几根长钉。手持卷轴的人清了清嗓子,用浑厚的声音宣告:
“奉国王旨意,今日起成立粮食监察总署,专门负责监察粮食价格,让民众可以平价购买粮食。我身后的牌子,上面列出了管控的粮食种类。同时,为了进一步保障百姓的生活,总署将发放粮价保证券,所有符合条件公民可于指定地点申请领取此券,用于抵扣部分粮食购买费用。”
管控粮价百姓听得懂,就是限制粮食的价格,这是一个好消息,要知道现在的小麦价格已经涨到了50铜币一磅了,许多百姓根本负担不起。
托尔萨,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作为一名被安排好的托,他迅速举起手,大声发问:“什么是粮价保证券?”
凯奇看了眼那个人,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纸,高举起来,还在他们面前走了一圈。
“大家看清了,这就是粮价保证券。购买粮食的时候,你有这张券,就可以在指定地点进行购买粮食,价格会低于市场价,这是国王陛下对贫困人群的直接补贴。”
托萨继续大声追问,故意吸引更多人注意:“怎么个补贴法?”
凯奇说道:“目前总署已经限制了一些谷物的价格,比如一磅小麦的市场价格,将从原先市场价50铜币限制到40铜币,这是为了整体市场稳定,避免粮价过高影响大多数人的生活。”
托尔萨追问:“具体怎么用呢?”
“有了这张券,你在购买一磅小麦时,可以抵扣相应的费用,比如国王会补贴你7铜币,让你最终支付的价格更低,支付33铜币即可购买一磅小麦。但不是你直接用33铜币购买,而是返还你7铜币,这份补贴是针对持券者的,并不影响市场上的公开价格。”
新瑞亚的文盲率高达95%,为了让他们看懂,还特地画了出来和一些箭头指向一些念在告示板上的谷物。
场上质疑声不停,有人小声问:“那这样的券,真会发到我们手里吗?”
托尔萨的任务还没完,他听到对方的话,替他问:“要是那些富人把券都拿走了怎么办?”
众人也是纷纷点头,这样的好东西,能轮得到他们这些普通人么?顿时对这个保证券保持抗拒心理。
“你问得很好。”凯奇说道,“为了避免这样得现象出现,我们制定了条件,只有符合条件的人才能领取这个券,其中一条是年收入不足10银币的人。”
“在你申请的时候,我们会派人进行走访调查,确认后才能领取此券,定期发放不等券给你,而且这个券具有唯一性,只能本人使用。”
“我们成立的粮食检擦总署,除了调控粮价。还会有专门的人,定期上门回访,调查哪些领到保证券的人,有没有正常使用。”
“国王陛下真是为我们着想,他真的希望能帮到我们这些穷苦人!”托尔萨高举双手,在人群中呼喊。
他的话,引起其他人的共鸣。
“这下我们不用担心买不起粮食了!”
“感谢国王陛下!”
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哈罗德的私人宅邸,一间布置考究的房间内。
哈罗德坐在橡木书桌前,对面的安纳塔西奥坐姿端正,身形修长略显瘦削,头戴一顶亮色圆帽,略显浮夸。
“安纳塔西奥阁下,感谢你这些天的帮助,现在粮价监察总署算是搭建起来了。”
“没什么,这是老板的任务。我也只是做我分内的事。”安纳塔西奥拿起红茶杯,轻轻吹去上面漂浮的白色浮沫。
哈罗德还是有些不放心:“安纳塔西奥阁下,我理解限制粮食价格是为了稳定粮食市场,但我不明白粮价保证券与直接限制粮价之间的关联。为什么不单纯地控制价格,而是还要多此一举发行这些券?”
安纳塔西奥抬起眼,他的疑问,老板在和他来往得信中就提过了,针对这个问题他们反复推敲了很久。
他答道:“哈罗德。限制粮价是直接干预市场的行为,让粮食变得平价。这是为了眼下快速缓解市场波动的问题,但单纯的价格限制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往往是短期的,而且容易引发供应不足的问题。”
哈罗德皱眉:“可我们不是已经在控制价格了吗?价格被限制了,百姓能购买粮食,农民也能卖出他们的粮食,这不是一个良好得循环吗?为什么还会供应不足呢?”
安纳塔西奥耐心地解释:“你说得没错,但是别忘了,国王接连两次颁布铸币减值政策,贵金属货币的购买力现在已经下降很多了,因为发生了通货膨胀。如果我们再限制价格,农民的收入就会被压低更多。所以就算市场需求旺盛,农民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收入没有同步增长,他们就不得不涨价卖出粮食。”
“久而久之,农民就会减少种植甚至干脆不生产,从而引起连锁反应。尤其在新瑞亚这种粮食生产本就不多的国家,这样的情况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因为没人会做赔本买卖的。”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粮价涨得更高,我们到时候就越会把价格压下去,可你想这样吗?不顾市场崩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同时发行保证券。”
哈罗德挠了挠头,有些不满意这个回答:“你说的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可是…你还是没有回答我为什么要在发行粮价保证券的同时限制价格,这里面有什么关联吗?”
安纳塔西奥深吸一口,他总算是明白当初为什么自己和老板交谈时总感到头疼了,现在他在哈罗德身上看到了当初自己的影子。
哈罗德的问题,在于他不知道市场价格在供需平衡中的核心作用,以及价格限制和经济激励之间的矛盾。他倾向于按照传统的规则行事,往往忽视了价格变化对市场动向的影响。
在他看来,只要通过调控价格,就能解决当前的粮食危机,却不知道这种做法反而可能使问题更加严重。这是一个经济学上的问题,不了解经济学的人很容易被绕进去。误以为只要简单的干预价格就能控制市场。
因为在一个自由市场中,价格是一个评价供需的重要信号。价格上涨表明需求超出供给,从而激励生产者增加生产。反之,价格下跌表明供给超过需求,生产者会减少生产。
现在总署对粮价进行限制,就干预了这一机制,使市场失去了自然调节的功能,无法正常反映供需状况,长期来看,最终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市场经济问题。
“哈罗德,你先听我说。价格是市场供需的信号,如果我们直接限制价格,等于让市场...或者说让我们作为管理者,看不到真正的供需情况了。”
“保证券则是给农民和贫困者之间搭一座桥梁,虽然是用来补贴特定人群的,但也是干预的市场的一个补充手段,让他们能在价格限制的情况下继续得到帮助,而不至于让那些连40铜币都出不去的贫穷人员买不起粮食。”
总的来说就是,限制粮价是为了迅速控制市场,让粮食更平价。保证券是给那些贫困人群的精准补贴,目的缓解铸币减值后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冲击。
哈罗德深吸一口气,怎么这个人和于憬一样,总是说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话,他消化了好半天:“我对这个粮价保证券的执行效果还是有些担忧。”
“保证券和价格限制看起来像是在对农民进行双重压制,如果它能帮助更加贫穷的人购买粮食,也同样会压低农民的收入,因为在粮食价格限制下,价格已经被压低了,保证券在进一步压低,这不就会导致你是的农民种植积极性减少么?”
安纳塔西奥说道:“哈罗德,可能是我说的还不够明白,我用一个比喻来讲。”
哈罗德愣了一下,自己这个财政大臣真的有那么不堪吗,上一次也是,于憬为了给他讲解什么是生产资料,同样用了一个比喻,这次安纳塔西奥也是,真不愧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人。
“哈罗德,我们可以把市场想成一块平衡木板,木板两端分别是农民和百姓,也就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价格限制就像是在生产者一侧加了一个重物,压低了他们的收入,让木板向一边失衡。粮价是便宜了,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尤其对贫困的消费者。”
“但问题在于,即使价格低了,贫困人群也未必能买得起。于是,我们给他们另外发保证券,算是一种补贴,增加他们的购买力。这样,市场的需求不至于一下子降低很多,农民的粮食依然有稳定的销路,能短暂维持一定的收入,起到平衡作用,生产的积极性就还在。”
安纳塔西奥一边说一边观察哈罗德,见他跟上自己的思路了,就继续说道:“所以你要清楚,这里面的关键是,限制粮价和保证券的功能是分开的。价格限制是对整个市场的调控,而保证券则是针对特定群体的补贴,两者分工不同,却相互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