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章财大气粗 - 大明开荒团 - 燕市酒徒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大明开荒团 >

七二章财大气粗

杜松请求进黄浦军校学习,让李易有些惊讶。

明朝名将很少,尤其明朝中后期,更是如此。李易认为这和作战模式改变有关。

中国传承几千年的军事著作,都是讲冷兵器作战。可明朝军队已经半火器化,明显理论和现实脱节。偏偏这火枪笨重,射程又近,作战时候基本发射一次,就要换冷兵器。所以这个时候,根本形成不了完善的作战理论。

戚继光能脱颖而出,只能说他找到了把火枪火炮融合在军阵中的方法。至于治军严谨云云,都是细枝末节。做将官的,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军纪。

开荒团的火枪,虽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可从技术上说,并不比西方领先多少。不过是把西方储存的技术提前列装到部队而已。西方没有列装,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性价比不划算。

杜松这些所谓名将,如果不重新学习,真适应不了开荒团这样先进武器。杜松可以在大明做个总兵,到开荒团,李易可不敢把士兵交给他这样的老牌军人。

李易道:“杜将军,你的名字我早有耳闻。可是黄浦军校招收的学生,最大年龄不能超过35岁。这是我当时亲自规定的,不能为你破例。”

杜松满脸沮丧。

他没事常念叨陆游的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自己才四十多岁,还能抡刀上马,没到僵卧的程度。可是没人用自己,一身武艺韬略,徒呼奈何。

本想李易恢弘大气,看看能不能碰个运气,给自己一个机会,哪曾想还是对自己关上了这扇门。

李易看杜松变了脸色,万念俱灰的样子,也很同情。这是一个热血军人,能不能给他一个机会?

李易想了一下道:“杜将军,你这个年龄,到黄浦军校做学生肯定是不行。规矩就是规矩,不能随便破坏,希望你能谅解。”

杜松叹口气,点头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懂。”

李易道:“可是我是黄浦军校校长,还是有特权的。这样吧,我有权聘请教师,就聘请你做黄浦军校高级教员,月薪五十两白银,不知你同意不同意?”

杜松一下子接受不了,瞪大眼,张着嘴,这情景转换可太大了,让他一时抹不过弯来。

他半晌才讷讷道:“杜某不懂那些火器阵法,实在是教不了学生。”

李易大笑道:“杜松,你这个人怎么这样死心眼。你是高级教员,有资格考评低级中级教员的课。你就挨个去听去学,安心做学生。你说你找我走个后门,还有李鋕的举荐信,我也只能帮你到这了。所差的就是需要你厚起面皮,虚心学习。就不知道你能不能舍弃脸面。”

杜松道:“这样好事,打着灯笼哪找去?不要说被人见笑,就是每天骂杜某一顿,杜某也心甘情愿。”

李易道:“如此就好。以后你如果感觉学有所成,融会贯通了,是打算出去做军官,还是继续做个教员,那时再来找我,就悉听尊便了。”

杜松躬身施礼道:“多谢司令!可是无功不受禄,我这学生还拿工资,这这。。。。。。”

李易道:“你没看李鋕这举荐信?”

杜松道:“有火漆封着,当然没看。”

李易道:“李鋕说你为官清廉,家财无多,希望我给你安排个职司。我觉得你真正的能力还是在打仗,所以你就带薪学习吧,这可是我的特权,别人说不出什么来的。”

杜松连道多谢,他带兵的时候不愿意喝兵血,手头一直拮据。李易能给他这笔工资,他就可以在上海安身立命了。不然一家老小,日子真不好过。

杜松达成了心中梦想,心情畅快,忽然

又问道:“司令,我有一事想问,又怕唐突。”

李易道:“但说无妨。”

杜松道:“杜某生平擅使一把金刀,也不是什么真的金子,就是上了金漆,净重46斤,自觉神力无敌。杜某在京师听说司令曾经舞动关帝庙二爷那把300多斤的大刀,就不自量力,去试了试,虽然能勉力拿起,舞动实在没可能。您当时和锦衣卫指挥使廉勇大战,据说就是使用的这把刀。可是真的?”

李易道:“那比武是廉勇极力要求的,我平时又没什么兵器,正好他们送来这个,就随手舞动几下。”

“随手舞动几下?”听李易轻描淡写的回答,杜松满脸膜拜,赞叹道:“司令真神人也!”

杜松拿了李易的手谕,自己往江南去了。

杜松确实曾经是一代名将。名将有名将的要求:比如临危不乱的强大心理素质。比如精通兵书战阵。

很明显,火枪火炮的大量运用,原来的什么长蛇阵、八卦阵都成了毫无意义的摆设。杜松这样靠武艺和古代战阵起家的将领,已经不适应开荒团的要求。可是这并不代表杜松不能成为新时代的名将。毕竟他具备名将的基因。所以李易还是愿意给杜松一个机会,看看杜松能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现在黄海成了联军和崔秀作战的战场,江南和辽东之间,除了通传信息的军方船只,民用船暂时都停开。杜松去江南心切,自己寻船去天津,从陆路赶向上海去了。

--------------

实践号占用了营口造船厂最大的一个泊位。巨大的船体几乎彻底拆开,只剩了一个主体骨架。

营口港不仅有完善的船舶维修厂,还有一个造船厂,技术工人一点不缺。而陆新带来了全套

研发和维修的团队,这让实践号得以在营口港就可以进行大规模整改。

当然,陆新用钱砸出来的团队可不是就这些人,恐怕组建三四只团队都没问题。他虽然离开了上海造船厂,可是造船厂另外两条巨型蒸汽船正在建造中。他带出来的这个团队,不过是其中一部分罢了。

钱可通神,这句话在陆新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的造船厂不仅集中了大明的造船好手,还吸收了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许多国家的高级技师。

在把这些西方技师引进中国的过程中,教会充当了拉皮条的角色。

有些人总把教会想得多坏,或者多伟大,其实都不对。

这个时代,敢于走出国门,到开化层次低的东方闯荡,怀揣传教光荣理想的人确实有。但是更多的,是披着传教外衣,一心想发财的角色。

这些人是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在他们眼

里没有国别,也没有人种歧视。只要给钱,不要说把这些技师倒腾到中国,就是亲爹都可以卖掉。

李易这几年没少挖西方墙角,全靠这伙国际主义精神的传教士鼎力支持。不然把穷困潦倒的开普勒挖到中国容易,超级大咖伽利略日子还过得去,怎么可能来到中国?

还不是靠这些传教士的生花妙嘴,把死人说成活人,硬生生拐来的?

伽利略这样智商220的都能拐到中国,这些地位不高的工匠算什么。许多人都是西方各国兵工厂梁柱子,也被挖了出来。反正李易不差钱。

所以无论是青山鹰城还是辽阳的兵工厂,更无论科学院和工学院,只要不差钱的地方,到处都有金发碧眼的洋人充斥其中。

陆新的团队更不差钱,所以他的团队中洋人更多。现在的上海,对这些金发碧眼的洋人,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许多百姓甚至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由在洋人面前战战兢兢,变成了趾高气扬。开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