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李哲的意图
睡梦中的李哲眉头微皱,似乎察觉到现实中有人在呼唤他,他强迫自己苏醒了过来。
只见一名身穿窄袖短衣的中年男子,站在李哲面前,轻声呼喊着他,正是管家王进。
李哲用手揉了揉眼睛,面含歉意,起身拱手道:“王叔,你来多久了?庆之失礼了。”
王进摆手道:“少爷,不必多礼。我也是刚到不久。”
李哲笑着说道:“王叔,你与我爹爹兄弟相称,我自然也是王叔的晚辈,晚辈见长辈,行礼也是必要的。还有叫我庆之就好,叫我少爷也显得过于生分。”
王进内心琢磨着李哲找他的用意,试探道:“不知庆之找我来何事?是关于那些逃亡的苏门岛诸族的吗?”
李哲心想:看来这王进也是非常人,这一猜就能猜出一二来。
李哲回道:“是,或不是。我今天找你来是为了另一件事,与那海上来客干系不大。王叔,你可还记得你们刚到这杭州城,我与你等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王进点头道:“记得。当日你爹从曾府将你接出,便回到临时住的客栈,将你介绍给追随你父亲而来的众大伙。”
李哲手持折扇遥指前方,说道:“我可是记得当时众人之中有着两个碧眼金发之人,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不知那两人是何身份?”
王进虽不知李哲问起那两个大食奴的用意,也不好糊弄李哲,据实说道:“那两人是你父亲买下的大食奴,懂些蛮力,两个都是青年壮汉,在这李府呆着不合适,我就让他二人住在城东的田庄里。”
李哲接着说道:“那两人可是能熟言我宋人之语。”
王进摇头道:“不能,只能说些简单的话。不过那两人多年跟在你爹爹身边,耳濡目染,倒是也能听懂些宋人说的话,沟通虽不便,但还是勉强能之。”
李哲听后也不再多问,就这般在这书房来来回回走了三回。这才停下脚步,面色凝重地说道:“王叔。我想请你帮我几个忙,不知王叔是否愿意?”
王叔爽快地回道:“庆之,你刚还说我多礼,你不也是很拘谨?说吧,只要你王叔能办到的,我一定会为你办到。”
李哲这才一一向王进说道:“我明日需要一套新的行头,最好是一件紫衣蟒纹袍,颜色越紫越好,这衣上最好纹着些奇鸟异兽,看起来越尊贵越好。另外你记得去那城南找个叫木勺的木匠,你去问他打造一幅面具,接着你顺便找个铁匠打造两份铁制面具,我另有他用。王叔,这些事你明日去办的时候,都得悄悄进行,千万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待事情办好后,黄昏你我在城东田庄碰面。”
王进心中很是疑惑,想道:不知这李兄幼子又要弄出什么名堂,我且答应他,之后再去与李兄说说,让李兄拿定主意。
李哲似乎看出了王进心中所想,叮嘱道:“王叔,今日交代你的事,还望王叔不要将此事透露给任何人,包括我爹爹。王叔,你且安心,小子自是不会弄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去给我爹爹与李府添麻烦的。”
王进听完李哲的承诺,这才打消疑虑,点头道:“庆之,放心。明日一大早我就出门与你办此事。”
李哲弯身谢道:“多谢王叔。”
王进笑道:“庆之,若无他事,我就先出去了。”
说罢,便走出房门。回住所的路上,王进这才想起中午之时李哲叫住公孙器等人,并要将自称来自界尽之角的项天羽介绍给公孙器等人。声称那项天羽能解公孙器众人之忧,那时他就有所疑惑,他怎么从没听说过这杭州城来了个无所不能的海外来客,这李公子又是从何得知的。紫袍,面具,莫非这李哲是准备自己扮成那海外来客,去框那苏门岛诸族数代人积攒的钱财。想到于此,他这才恍然大悟,自知识破李哲意图的王进满身欣喜,可他下一刻就又变得忧心忡忡,他的内心很是纠结。
王进心想:这可如何是好,知道了李哲的“真实”想法的自己到底要不要“助纣为虐”呢?明日先按李小子的吩咐去办,到黄昏与他见面的时候,再道破其意图,看他有何话要说。若是李小子恼羞成怒,承认是想去诓骗那苏门岛几大家族的家产之时,我再与李兄说也不迟。
翌日清晨,王进便悄然离开李府。
午后李哲在书房也等来了韩如曦,两人先是客套一番,便各自看各自的书了。过了一会,这可儿也端着一盘水果来到这书房。这可儿看着书房内两人和谐地各自看书的情景也是楞了一会,随后若无其事地将水果摆在桌上。悄声来到李哲身旁,轻声问道:“少爷,这少主母为何在这?”
李哲也只好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可儿。在一侧的韩如曦看着李哲主仆二人窃窃私语,眼神是不是瞟向她,似是说她的事,这使得她的两旁脸颊不自觉地发烫,像个大苹果似的,甚是可爱。
李哲将手中的书本放回书架,内心一叹,又看完一本,书是看得真快。这李府的书籍不是很多,不及那曾府百分之一。昔日李哲曾在曾府之时,便与这曾府大公子一起在李府书阁接受蒙学。等这曾公子去那万松书院之后,那间书阁便只属于他和可儿两人,不过当时的他不知珍惜,只有可儿看那满屋的书看得是津津有味,只苦了李哲一人在那如同坐牢般,度日如年。他在书阁只是为了应付姑母而已。想起此处,李哲不由向可儿问道:“可儿姐姐,昔日你在曾府书阁中,可曾看过一本叫《梦溪笔谈》的书,是那梦溪丈人沈括所著。”
可儿惊讶道:“见过,此乃奇书也。此书作者声称只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写的皆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但是这其中写的东西极广,包含着各类所学术法,这其中写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甚是神奇。”
李哲心想:看来我得去那曾府一趟,将这《梦溪笔谈》借来,好真正了解北宋整个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现象,知己,方能知彼,然后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