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不速之客
张遇春和刘小力在山头上的神奇经历,很快就传遍了附近一带的村村落落。方圆几十公里之内,凡是能看见山头的人们几乎都知道了这件事儿。就算更远处那些看不见山头的人,也知道这件事儿了。
不过,有些人不相信。他们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于此类神神秘秘的传说,从来都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小孩子乱说的,小孩子的话怎么能相信!”
这当中有个中年人,住在县城里,是个机关里的小办事员。平日里工作不是很忙,闲暇时间很多。这个人决定到山头亲自考察考察,他打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打碎封建迷信的传说。
此人姓戴,名字叫戴鲁林,年纪大约40岁上下。中等身材,体格健壮。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孩子都已经参加了工作,其中一个在县里的酿酒厂工作,那是一个令很多年轻人羡慕的工作。
得知戴鲁林的决定后,他老婆和女儿都劝他:
“你在家里消停消停吧,大老远的跑去乡下干什么?”
戴鲁林不听劝,他坚持自己的决定。
“我就不信!光天化日之下,那个山洞的入口说有就有,说没就没了?不可能!”
他老婆一看劝不住他,就问:
“你跟单位请假了吗?”
“请了。领导很支持我,鼓励我用实际行动去破除封建迷信。”
既然老戴的领导也支持,他老婆无话可说了。
戴鲁林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又做了很多准备。他还特意买了一些糖果和饼干,打算送给那两个孩子。
准备妥当后,戴鲁林出发了。他从县城里坐汽车来到了镇里,然后找到高振华的爸爸,请老高给他带带路,帮他跟当地的村民疏通疏通。
老高很久以前就认识戴鲁林了,两人是好朋友,老高每次去县里办事儿,都会特意去看望戴鲁林。他曾经跟儿子高振华说过,要活动活动关系,争取以后把高振华送进县里的酿酒厂工作。老高要去活动的关系,其中之一就是戴鲁林。看见戴鲁林登门请求帮忙,老高一口答应。
老高向同事借了一辆自行车,同事的自行车有点破旧。老高把自己的飞鸽牌自行车让给戴鲁林骑,他自己骑那辆破自行车。二人从镇里出发,一路上说着闲话,往徐家窝堡走了过来。
老高在路上告诉戴鲁林,那两个孩子都是他儿子的同学,其中有一个孩子十分聪明,学习特别好,很喜欢思考问题,经常问一些大人也想不到的问题。
戴鲁林想寻找一些破绽,能证明小孩子是乱说话的,就问老高:
“这孩子都问些啥问题呀?”
“啥问题?我说两个给你听听。这些都是他跟我儿子说的,我儿子搞不懂,回家问我,我才知道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第二个问题是:墙上那几张画像,为什么把咱们中国人排在最后?老戴,你听听,一个小孩子居然问这些问题!”
戴鲁林来之前,以为乡下的野孩子,除了招猫逗狗撒谎打屁以外,不会再懂什么了。老戴这样想也没啥大错,他见过太多这样的乡下孩子了。别的不说,他几个乡下亲戚家的孩子,个个都差不多如此。
听了老高的一席话,戴鲁林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沉默了一会儿,又问老高:
“你见过这两个孩子吗?”
“我见过学习好的那个孩子,他来过我们家,的确是个好孩子,说话很有礼貌。噢!对了,忘了跟你说,这孩子的老爹是解放前的老国高毕业生,挺有文化的。”
“老国高毕业生?”
戴鲁林听了有些吃惊,他们机关里的领导,才是初中毕业。
“这么好的学历,他怎么在家里务农啊?”
“他呀!别提了!他本来有个很好的机会,可他做了逃兵,自毁前程了。”
“哦!是这样啊。”
二人很快就来到了徐家窝堡。一进村口,老高就拼命按动车铃,发出一阵清脆的声音。
听到铃声后,马上就有几个孩子围了上来。戴鲁林用眼睛打量了一下,老高告诉他:
“那孩子不在这里,咱们去他家。”
村里有些人认识老高,老高是附近的名人。看见老高来了,一些人就上前跟他说话。老高和戴鲁林跳下自行车,一边跟身边的人说话,一边往张遇春家里走去。
“老高啊,啥风把你给吹过来了?”
老高笑了笑,用手指了指戴鲁林。
“听说老张头的孩子在山头有些经历,我这位朋友特意过来看看。”
戴鲁林也笑着跟那些问话的人打招呼,态度十分友好。
说话之间,二人来到了张遇春的家。张家的院门是一个木栅栏,用一根锁链锁住了。有一个村民随手把锁链打开,带着老高和戴鲁林就往院子里面走。
刚好,遇春的老妈在屋前的菜园子里侍弄那些蔬菜,抬头看见了一群人进了家门,其中还有两个陌生人,老妈登时愣住了。
那个村民指着老高说道:
“这位是老高,他和朋友来看看你家老三。”
老妈有些懵,她一下子没想起老高是谁。
“老高你都不知道?在镇里农机站工作的老高啊!”
村民的话,一下子提醒了遇春老妈。老高是附近的名人,遇春老妈当然知道,只是从来没有见过,不认识。
遇春老妈笑着说道:
“哎呀呀,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老高驾到,我却认不出来。”
老妈急忙从菜园子里走出来,带着老高和戴鲁林往屋里走去,又大声喊:
“遇春,遇春!高振华的爸爸来看你啦!”
张家的茅草房有四间。一进门是厨房,第二个房间是客厅兼饭厅,再往里面走,第三和第四间房是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