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龙伏山大战》都城首播…… - 古代娱乐圈大佬 - 清明鬼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古代娱乐圈大佬 >

第85章 《龙伏山大战》都城首播……

在老斑鸠和大太监的双重监督指导之下,原本在秦门手里只算得上粗糙的节目和话剧就像是一块长得其貌不扬的玉石得到了匠人细心和充满想象力的雕刻一样,在一月之内蜕变成了一座精美到令整个都城都能为之赞叹的“城市象征性建筑”。

除夕当天清晨,整条西街就已经在侍卫们的把守下静街了,除了拥有大剧院门票的那几位大商人还能够举着自己的门票在当天下午从家里走出来直达大剧院外,西街所有人在这一天都被告知必须牢牢待在自己家里,不得离开家,否则后果自负――

虽然圣人表达了自己想要与民同乐的心情,也很不想在这种重要节日里影响百姓的生活,但是朝臣和太子都坚持要这么做。

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讲,没有什么比皇帝的性命更重要的了。

所幸除夕本就是合家欢的时候,绝大多数都城的百姓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置办了年货,本就没有要出门的打算,西街又是条不算热闹的商业街,人本身就少,圣人和文武百官驾临大剧院,对这条街的百姓来说并没有造成什么圣人以为的大困扰。

大剧院在最后造得并没有秦门想象中的那么大,一个剧院满打满算能容纳六百个观众,而为了能让每个观众在大剧院观众席上待得尽量舒适,工匠们最后在大剧院安排的座位是五百个。

圣人带着他的皇后、两位公主、端王一家人坐在距离舞台最近的第一排,太子被留在了皇宫一个人孤零零过除夕。

后排,一位位官员带着他的夫人和长子入席。

每一家人手里都有一张晋江大剧院派发的节目单,节目单是秦门提议搞出来的产物。

当所有的观众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时候,许多现代化的产物就可以使用了,比如写着今晚所有节目和演员名单的节目单,又比如那被秦门硬是找了绣娘绣在幕布上的“观众观看节目前的须知”。

“观众须知……”

“请在节目过程中保持安静……”

“如果您觉得节目好看,请在演员谢幕时不要吝啬您的掌声,鼓掌是对演员最大的赞扬……”

“轮回所在您的左右两侧,男左女右,请不要走错,否则会被看守的保镖以不体面的姿势赶出去……”

等所有人全部到场后,又过了一盏茶的时间,舞台上的众人猜测这些官老爷们都应该已经阅读完了全部的“观众须知”后,由舞台上方传出一下鼓声,散开在台下各处的员工把那些用来把整个大剧院照得灯火通明的灯笼全部熄灭,只留下在轮回所:(厕所)的那两盏。

昏暗的屋子里,因为夜明珠的存在而明亮的舞台顿时牢牢抓住了所有观众的目光。

隔着木板的舞台下面,秦门正在对他精心挑选的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做最后的动员,然后深吸一口气,点点头,示意他们踏上那块木板,然后让在一旁的工作人员拉动了机关――

舞台之上,两名主持人保持着亲切得体的微笑,自下而上出现在舞台的中央,向所有观众挥手致意。

舞台之下,眼看着这一幕发生的众人爆发了一阵如潮的掌声,几个开国老将军还保留着年轻时的痞气,冲着台上两个年轻的主持人吹口哨,让整个剧院气氛更加热烈了。

训练有素的两位主持人有条不紊进行了他们的报幕工作,第一个节目的表演者和道具师们在他们的身后布置好了场景,姜国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就在这种上下配合开始了。

……

……

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大部分节目还是沿用的秦门在安城捣鼓的那些,赞美姜国通过科举制度平等选用人才的相声、赞美朝廷免税为百姓谋福祉的小品、歌颂姜国山水之美的舞蹈、讴歌姜国百姓幸福生活的流行歌曲……

以及一些纯粹用于逗乐的杂技表演和老斑鸠硬是托关系塞进来的传统戏剧选段。

虽然中途也有出现过一丢丢的小演出事故,但这些无伤大雅,全都被训练有素的演员们自动化解了,台下的观众可一点也没看出刚才演员是真的不小心摔了一跤之类的,所以整个演出进行得十分之顺利,也让在场所有人十分满意。

老斑鸠很满意,这是他自姜国开国以来头一次给圣人表演,这是他年少时就有的梦想,如今梦想成真,他激动得恨不得把整坛子酒喝进肚子里上台耍醉拳。

圣人很满意,秦门捣鼓的联欢晚会从各个方面夸奖了他这么多年来为百姓所作的功绩,让他觉得自己这些年付出的努力、做出的牺牲、包括没能把国号改成“齐天”什么的都是有意义的,你看百姓不是一个个都很感激他么?

当皇帝能当成这样,他觉得自己比起前朝那群怂货好多了!

这场春节联欢晚会简直就是在无声地告诉他:你干的很好,你还可以接着这样干下去!

他也觉得自己还可以接着这样干下去!

礼部很满意,科举的事情一直以来都是他们部门的重要工作,为了防止作弊、防止泄题,奔波劳碌,有一个单独的相声节目专门用民间举子的口吻表达了对他们的谢意,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户部很满意,对于管国家钱袋子的他们来讲,每一次把国库里的钱花出去、每一次减免赋税他们的心里其实都在嘀咕:这真的有用吗?对百姓来讲这真的好吗?这笔钱真的会用到百姓身上吗?

而联欢晚会上的节目显然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舒了口气。

其他各部都在节目之中见到了对自己部门工作的称赞,这些称赞比起节目本身更让他们觉得这一次演出看得有价值。

并没有被点名的兵部一点也不气愤,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大年初一到初七上演的《龙伏山大战》就是他们兵部的独角戏!

比起和其他部门在联欢会上争个你死我活,明显在后面几场演出里面当主角更令他们满意。

而对于官员的妻子和孩子来讲,节目本身的娱乐性就很高,相声和小品的笑点很足,杂技和歌舞美轮美奂,歌曲也朗朗上口(都城百姓因为早年受到过秦门的摧残,对现代流行音乐接受度比较高),看得更开心了。

就连忙活了一个月多的秦门和晋江大剧院众人也很开心――

因为在表演结束后,圣人就如同秦门看的电视剧里那样,在雷鸣的掌声结束后大笑着说了句:

“好!赏!”

于是那个一直看秦门和晋江大剧院不惯的大太监就端着一盘子的金元宝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那金元宝的颜色啊,闪瞎了在场所有人的眼!只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的所有痛苦全都能被抚平了!

而之后连续七天的《龙伏山大战》就更让人满意了。

身为政治动物的官员和圣人瞬间就发现了这一出剧目所代表的的政治含义――将朝廷与天庭捆绑在一起,打上“伟光正”的标签,然后把前朝残余势力打上“触犯天条天理不容遭雷劈”的烙印什么的――

这简直是个再好不过的宣传朝廷正义的利器啊!

润物细无声地在百姓心目中刷了一波好感度不说,还能把前朝余孽踩在脚下死命地踩踩踩!

这个东西要大大的推广!

务必要把前朝黑出翔!把他们堂堂姜国夸出一朵花!把前朝余孽钉死在耻辱柱上让他们就算活在这个国家的角角落落也只能隐姓埋名(朝廷对前朝有不少婴儿散落各地一事心知肚明)!

当然,这只是隐含意思,真正的官方辞令是:

“此戏甚好,朕愿与天下百姓同赏,关之以为然否?”

秦关之,在史官的见证下,在史书的记载中回答道:“此亦吾所愿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