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 科举之步步入青云 - 陈佳杏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科举之步步入青云 >

第75章

大铭三十五年冬,天降暴雪。

这场大雪,自冬至之日开始,一直下到腊月方才转小,长达近月余。京都以及其周边七府十二县,同时遭遇了自大铭建朝以来,最大的暴风雪。被大雪压塌的房屋不计其数,在极寒天气中,被冻死的百姓,超过了去年,全国各州府洪涝灾害的总和。

当今圣上立即下令,拨款赈灾,还严令要求朝廷上下均都行动起来,帮助城中灾民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国子监作为大铭的最高学府,同以往遇上灾情时一样,也积极投入到这次赈灾当中。

顾瑜与韩青梧,自他休完冬至假期,返回国子监上学,便没再见面。原本七日前便是规定的休假日,偏又赶上大雪灾情,国子监要挤出时间赈灾,需要补上几日的课,韩青梧与杜惟,便没有回来。

杜有源自上个月抵达京都后,曾去过国子监找杜惟,两人只在门口简单说了些话。

国子监的规定太严格,不准带外人入内,不准无故请假外出。加上杜惟课业又紧张,杜有源便没有多打扰,想着等他休假回家,爷俩再好好聊聊。

杜有源这一个月来在京都各处都转了转,本来想着等杜惟回来,与他合计合计,商量是不是新开家酒铺的事情,谁知这又是补课又是赈灾的,还不知何时能回来呢,这眼看着要过年了,开酒铺的事情恐怕要延后了。

杜有源想想,也不急,左右都已经和儿子在一起了,旁的事情都不重要,不如干脆等过了年再说。

这日一早,又到了韩青桐学习的时候,顾瑜与韩青桐在屋里,一同坐在书桌旁。

她从桌上的文稿中,找了几页韩青梧抄的书,从中选了十几个简单的字,让韩青桐临摹。

而后她走到一旁,本来也想写字的,可是提起笔后,迟迟落不下来,视线却不由自主地飘向旁边,落在韩青梧的字上。

潇洒飘逸,风骨暗藏。

看着他的字,顾瑜就想起他写这些字时的样子。

她轻轻叹了口气。

算算日子,已经有四十多日没有见到韩青梧了。

这是自她到韩家以来,与韩青梧分开的最长的时间。

顾瑜意兴阑珊,握着笔,却一个字也不想写。

她干脆将笔挂好,走到窗边。

雪花晃晃悠悠的飘落,偶尔有风吹过,雪便随着风势轻摆。

今日,国子监会在呼成门附近搭设粥棚。

呼成门那里有个集市,卖的蔬菜和肉类都比较便宜,还很新鲜,韩青梧休假的时候,带着她去过几次,她便将路线都记了下来。

顾瑜手搭在窗台上,想了想,转身交待韩青桐好好写字,她则去了前院找杜有源。

“杜叔叔,国子监今日会在呼成门搭设粥棚,我想去给青梧哥哥送几件换洗的衣裳,再送一点吃食,您有什么要给杜大哥的吗?我一并给带去。”

“这外面大风大雪的,你一人怕是不安全。”

“风雪都小了许多,我也认识去呼成门的路,没事的。”

杜有源本想跟着她一起去的,被顾瑜给劝住了。

虽说风雪小了许多,但路上积雪很深,不是太好走,杜有源年岁毕竟大了,这么冷的天,万一冻伤了腿脚可不好。在顾瑜的好说歹说下,杜有源总算同意,在家里看着韩青桐,由顾瑜一人去给他们送东西。

呼成门同在外城,但是离着他们居住的澄清坊还是有些距离的,特别是在下雪的情况下,路上多是积雪,马车根本走不动,只能靠步行。

顾瑜将自己的头脸都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双大眼睛,身上也穿了压箱底的,最最厚实的棉袄,脚上穿着两双布袜,再套上保暖的毛毡鞋,又在毛毡鞋的鞋底套了一双防滑的草鞋底,最后把两个包袱装在一个大包袱里,背在背上,一切准备完毕,她出发了。

才刚刚走到街口,因着少了房屋的遮挡,风雪骤然大了起来。

顾瑜停下来,紧了紧背上的包袱,继续朝前走。

街上空荡荡的,几乎没有行人,街道两旁的铺子都关门了,就更别提每日都能看见的早点小摊子,这么冷的天,谁没事在外面吹冷风呢!

顾瑜走了近一个时辰,终于看到了呼成门的门楼。

远远的,便能看见离着门楼不远处,搭了个白色的棚子,棚子外面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百姓。

走的近了,顾瑜才看清,那哪儿是什么白色的棚子,那是棚子上面积满了的雪。

棚子外站着的百姓,应该是从其他州府或者乡县过来的。顾瑜见他们身上都背着包袱,拖家带口的,在棚子外等着国子监的学子们,给他们发放棉被和米粥。

他们的衣衫都很单薄,有的人虽然穿了棉袄,可都是破的,露出里面已经发黑的棉花。

人太多,大家都在往前挤,生怕落在后面就没有东西可以领了。

他们推推桑桑的,本来地上有雪就很滑,再加上这样推来推去的,突然,有两人都被挤得摔倒了。

倒下去的人还没有起来,后面的人又涌了上来,眼见着就要踩到人了。

顾瑜下意识地加快脚步,想跑过去帮着拦一拦。

就在这时,有八、九位身材高大的男子,自人群中,艰难却又迅速地挤了出来。一出来后,他们立刻跑到摔倒之人所在的地方,几人合力,阻止了不断上涌的人群,其中一人,将摔倒在地上的人扶了起来。

顾瑜这才松了一口气。

摔倒之人被扶起来后,走路有些不稳,想来还是被踩伤了,不过好在获救及时,才没有造成更大的伤害。

救人的这几位男子,皆都头戴玄色方巾,身穿玄青色银色祥云纹滚边的棉长袍,外面罩着同色大氅。

他们穿着的衣裳,顾瑜很是熟悉,她不用细细看,也知道那棉袍领口上,用银色丝线绣上去的纹路字体,是‘京都国子监’这几个字的小篆体。

这几人,便都是国子监的学子们。

国子监的学子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精挑细选出的,他们一出来,立刻吸引在场所有人的视线。学子们本就样貌出众,而此时天寒地冻,人群拥挤,可他们的面上却都带着和善的笑容,更显得丰神俊秀,让人如沐春风。

“大家请排好队,不要挤,”有一年纪较长的学子,站在百姓最前方,引领大家开始排队,其余的几人,便分散在人群中,安排众人,沿着一条线开始排队,先领棉被或棉服,然后再去领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