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殉葬
七王殉葬
时间仓皇而过,转眼已入了寒冬,奚回说尽快回来也没有回来,反倒是大宣周边开始不太平。
今年各地收成都不佳,尤其是那些小国,有的人便动了抢大宣百姓的想法。几次下来,百姓告了官,又被呈到京城。
皇帝已经醒了过来,早朝可以撑得住坐着,不过事务已经交给苏瑾之处理了。知道苏瑾之暗中处理了周巍,他也没说什么,只是动了些手脚,朝堂上无人再提周巍。
此时边关的事情呈上来,他问苏瑾之有什么看法。
苏瑾之琢磨了一下,“自然不可让他们如此肆意妄为下去,否则他们就要当大宣软弱可欺。”
“那太子觉得,此事要让谁去?”
“朝中本就有几位未带兵的将军,可点一位前去。”
皇帝点了点头。
“李良可在?”
“臣在。”
“你可愿前去边关,收服这些刁民?”
“陛下,臣愿往。”
下了朝,皇帝半靠在龙床上,叹了口气,“朕这身体恐怕撑不住太久,可惜如今朝中文官丞相倒是不错,武官却没有可令他国闻风丧胆的存在。”
“如今这些将军已然足够,他们能力也不差。”
大宣开国之君苏砚手下有位将军,是苏砚同族,名苏钰,战功赫赫,从无败绩,当时其他国家听闻苏钰之名便胆寒。若要拿这些将军个个与苏钰比较,那自然是差不少。苏钰这样的人,几百年不一定出一个。
只是苏瑾之未曾想到,这件事只是一个开始。
李良到边关抓了那些抢掠大宣百姓的人,当众斩杀,引起其他国不满,联合起来抵制大宣。
战争已起,苏瑾之无暇再去纠结李良是对还是错,只能让他继续守着,又派了其他将军领兵支援。
打仗之前,粮草先行。眼瞧着粮草即将到了边关,却又被流寇抢了去。
饶是苏瑾之这般性子,也起了火。
又派了人去剿灭流寇,至此,京中几位未带兵的将军都派了出去。
伴随着派去边关的将军与李良汇合,终于有捷报传来,紧跟其后,流寇已灭的密信也传了上来。
苏瑾之看着这些消息,眉头终于舒展。
他确实不是做皇帝的料子,只是时也命也。
心里放松了许多,在第二天早朝他就宣布了这一消息,让群臣跟着安心。
只是,有的人心思也活络起来。
京中突然传出皇室戕害有功之臣的流言,加上周巍确实无故失踪,不禁让流言更加可信。
皇帝命人暗中压下寻找周巍的事情也被说出来,有人信,有人不信。尽管不信的目前还算多,可这流言却让皇室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有了动摇。
苏瑾之派人去查,可流言这种东西很难查到源头,他强行制止,只会坐实了这流言。不制止,也会愈演愈烈,只得进退两难。
此时除非周巍出现,否则流言无法根除。
周巍却是真的死了。
无奈之下,苏瑾之干脆不管了,边关虽胜,却还没结束,这事才是更重要的。
他本以为置之不理,流言传播速度就会慢慢降下去,谁知不多久,百姓里有了起义军。
打着皇室无能,天降灾害的名义,要推翻大宣。
从前王朝的覆灭大部分就是皇室无能,被起义军换了新朝。但苏瑾之自认为如今的大宣并未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处死周巍,是他应得的下场,发生天灾,本就是各个朝代都不可避免的,如何就成了皇室之错?
他心里自然知道,这件事幕后应该有推手,现在却无从查起。
内忧外患,似乎在皇帝倒下那一刻,大宣就进入了风雨飘摇的阶段。
又一次处理政务到半夜,苏瑾之放下笔,捏了捏眉心,一擡头,便看见了许久未见的人,“老师。”
“如今大宣内忧外患,你可觉得累了?”
“累当然是有的。”苏瑾之莞尔,“但父皇身体不便,我便要扛起大宣的责任。”
“就算是无用功?”
苏瑾之愣了愣,霁月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他不傻,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要说难以接受,肯定是难以接受的,但除此之外,他好像就没什么能做的了,经过最近的事情,他也发现了,命数这种东西,是真的存在的。
“我只要问心无愧就好。”
“好一句问心无愧。”霁月嘴角微掀,不知是讽刺还是真的夸赞。
这次,霁月倒没有突然消失,而是在苏瑾之眼前离开。
也许是为了让苏瑾之知道,他真的不是普通人。
“你特意来提醒了一句,是为了我兄长,还是为了他?”夜色里,有人坐在皇宫顶上,丝毫不惧会不会被侍卫发现。
“只是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