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完结(五)・
顾姝的爱情故事并没有什么曲折的荡气回肠,不过是年少冲动爱上了长自己几岁的大哥哥。都是不大的年纪,年少懵懂之下就做了错事。
顾老夫人老家在灵州,顾姝的那段感情就发生在老夫人回娘家探亲之时。后来顾姝跟着母亲回家,因为年纪尚小,二人都没敢说。只约定少年用功读书,等来年春闱考取功名再来顾家提亲。又说家里爹娘疼她,只要她心悦的,断不会阻难。少年人吃了定心丸,满口答应。
冬去春来,眼看着厚重的冬袄一件件脱去,换上单薄的春衫。顾夫人心里泛起了嘀咕,这一个冬天确实见着女儿能吃了,脸都长圆了。可这也太不像话了,怎么身子笨重成了这般模样。
当父母的压根没往坏处想,顾尚书(顾太师时任礼部尚书)还笑呵呵,直说能吃能喝是福气。他就看不惯别人家的小丫头长的单薄轻飘。直到有一天顾夫人正和女儿聊天,眼睁睁看着她的肚皮忽然跳了一下。起先她还当自己眼花,后来颤抖着手摸了上去。
此后的兵荒马乱自不必细说。
事已成定局,打不得骂不成,俩口子恨不得将那小子抽筋拨皮,最后看着闺女泪水涟涟,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然而,这世上的事大抵总不能花好月圆,事事顺心,就在顾姝满心欢喜的等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时候,顾家偷偷派出去的人传回消息,那位公子年初不慎落入尚未解冻的湖水,被人发现救上来的时候人就不好了,受了寒,得了急症,过了没几天,到底没挺过去,人就没了。
顾姝脑子不清醒了一阵子,哭着闹着要削了头发做姑子,顾夫人没法子,只得将女儿带到乡下的庄子去静养,对外只说自己身子不好去养病。而那段时间,顾夫人心力憔悴,本就因为生顾姝时身子落下毛病的她旧疾复发,确实不好了。不过顾夫人生性隐忍,身上再不好也没说。又悄悄放出话,让人误以为她生病是假养胎是真。
早些年,顾夫人生顾姝的时候就伤了身子,太医曾断言,顾夫人再不能生育,这话落到旁人耳中反而成了机会。因此有段时间,总有人在顾夫人面前敲打她,暗示她主动为家里老爷纳妾。就连同朝为官的大人们也真真假假的开起了玩笑,要给顾大人房中添人开枝散叶。顾大人同夫人是打小的情意,为人专情又古板,哪听得这些话,直到同人明面上吵了一嘴,让人下不来台,这事才罢休。
然而顾尚书这一脉只一个女儿,在所有人眼里就是绝了后。如今顾夫人有孕的消息传开,恭贺道喜之人当真是络绎不绝。顾尚书皮笑肉不笑,心情复杂的难以言喻。
盛夏的夜里,顾姝生了一个男娃,这便是顾容瑾了。
顾容瑾被藏了一段时间,顾夫人掐着手指头算日子,大雪漫天的时候,假装自己生了。
顾姝随了她爹,深情又固执,即便顾夫人已经给她铺好了一条路,让她重新开始,她也不愿。脑子一根筋的只想守一辈子寡,不愿将孩子记在父母名下。
为了女儿,顾夫人心力憔悴,整夜整夜的睡不着,本就不好的身子急转直下,终于熬不住,病倒了。等顾姝意识到母亲身体不好,顾夫人已经连汤水都难以下咽了。
过去的大半年,顾姝只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看到落叶都要哭半天,任性又不听劝。病重的母亲昏睡的时间越来越长,再不能围着她嘘寒问暖,哄着她护着她,默默承受她所有的坏脾气。顾夫人生性坚毅隐忍,躺在床上起不了身,她就是真的撑不住了。因此从她开始躺下,到她去世,非常快,快到所有人都反应不及,甚至顾尚书都没来得及见上妻子最后一面。
到死,顾夫人都放心不下顾姝,嘴里念叨着,没照顾好女儿是她当娘的失职,哀求女儿好好过完这一生不要想不开。而顾姝因为她个人的缘故,这大半年来迫使相爱的爹娘分居两地,甚至在母亲病得起不了身时害怕爹爹责怪,阻挠下人回家送信。这一耽搁,等她意识到不妙,哭喊着让人去叫她爹来,已经来不及了。
人生的转折大概就是这样,坏事总是接连发生,然而若要细究,又何尝不是自己逃避、任性造成的苦果。
夜里守灵,看着娘亲的棺柩。某一个瞬间,之前所有想不明白的她都想明白了。得知心爱的郎君死去,她哭的死去活来,反而在亲娘的棺柩前,她哭不出来了。不是她不伤心,而是她心里明白为她遮风挡雨的那半边天塌了。爹和娘不同,男人永远没有女人细心,在孩子们痛哭难受的时候主动张开怀抱,捏着帕子为她擦掉眼角的泪。
也就在那时,顾姝火速的成长了起来。
她肩负起顾家“主母”的职责,迎来送往,无处不周到,无处不细心,为母守孝,照顾“幼弟”。甚至还要忍受亲爹的冷漠。
所有人都理解顾大人同妻子感情深厚,骤然失去妻子,一时接受不了。所有人都在劝,看在儿子女儿的份上,一定要坚强,担起父亲的责任。
大抵是夫人的离世对顾大人打击实在太大,顾大人对仕途心灰意冷,竟主动辞官。皇帝挽留不住,顾大人恢复了白身。每日里进寺庙参禅,或是云游四海。也就在那段时间,顾大人结识了同样因为妻子过早离世郁郁寡欢的白大将军。二人引为知己。相交甚欢。
没有了母亲,父亲尚沉浸在痛苦中不可自拔。顾姝在人情冷暖中渐渐体会到了世道的艰难。她曾写信劝说父亲重返官场,然而顾大人不为所动。
随着顾姝年岁渐长,也到了该议亲的年纪。因其美名传播甚广。而她父亲虽无官职在身,却也是学识渊博的大儒,这几年时有佳作现世,做官与不做官只在他一念之间。因此,求娶的人家倒也不乏权贵门阀。可是经历了种种变故的顾姝早已不是单纯天真的深闺小姐,她有自己的谋划和野心。对于爹爹纵。情山水无心仕途,顾姝很是看不惯。又想为心爱的儿子谋一个前途无量的未来。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其中的心机手段自不必细说,直到一名中年人慕名而来,只为一观晏大师的真迹,顾姝假装不认识他是谁,矜持客气,以礼相待,毫不遮掩才学,于不经意处显露风情。
当时顾大人在外游历,顾府由顾大小姐一人当家,人口并不多,留下来的都是心腹,并没那等闲言碎语之人。
顾姝知道,像男人这样身份地位的人,见惯了各种环肥燕瘦才思敏捷的美人。自己不会是特殊的那一个,也不会那么容易在他心里留下痕迹。因此并不着急。只是后来男人每回出宫总能偶然遇到,渐渐就上了心。
男人这种生物,大抵都是这样,上了心就想得到,越得不到越想吃进嘴里。顾姝很聪明,在这种事上拿捏的恰到好处,与男人的拉扯反而勾起了男人少年冲动时的感情,这样的感情很难得,仿佛能叫人生机勃勃的重回青春。
男人频繁的出入顾府,顾大小姐像是懵懂少女,没有爹娘在身边教导,并未意识到不妥。男人作为长者,常常有种教坏了女孩儿的罪恶感,又觉得有趣,按捺不住。
顾大小姐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故意应下了一门亲事。而后以母亲祭日快到了为由让家里的丫鬟婆子将小少爷先送去祖屋那边为母亲筹备祭奠。自己则稍后一步,将家里整理一番再过去。
顾大小姐在家里拖延了三日,那边派了人来询问。大小姐正苦于没有借口推脱,可巧当日下午下了一场大雨。顾姝以雨天路滑为由,又拖延了几日。
眼看着时间一日日的过去,顾姝心中越来越焦躁,暗道:难不成我错估了帝王心?
灰心丧气的同时又觉得愤怒,她为了刺激皇帝,故意模棱两可的应下了这门亲事。而这门亲事的妙处是,她保证可以传到皇帝耳里。毕竟,有时候有些事,从自己嘴里说出来和从别人耳里听到,效果天差地别。另外,皇帝有段时间没有过来了,她担心中间出了什么变故,怕夜长梦多,才兵行险着。
可恨的是,白瞎了这么长时间,还要想法子将那门亲事给退了。
她筹谋了这么久,要是皇帝还不上勾,她也不会再在他身上耽误时间,她不得不将目标放低,重新给自己挑一个好丈夫,为儿子谋划未来。
这一年的春雨,刺骨的冷。
天色将暗未暗之时,院门忽然被人拍响。她正意兴阑珊,自斟自饮,为未来愁苦,一人身披风雨,匆匆而来,迎面对上目光,她第一次从他脸上看到了怒色。
她心里暗暗道了声:成了。
顾姝添了柴火,为那人准备了酒水。
这酒是特意为他准备的,本以为都用不上了,幸好她没在恼羞成怒之下给砸了。
那一。夜迷乱疯狂刺激又热血,争吵中夹杂着眼泪,强势的帝王自以为占有了天真柔弱的少女。殊不知猎人早就布好了陷阱,而他才是落入陷阱的猎物。
顾姝入宫之前,顾爹得到消息赶回了家,彼时他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女儿的算计,心内懊悔痛苦。顾姝要得就是这些,哭哭啼啼,事已至此,皇命不可违,只担心自己将来入了深宫,前朝没有依仗,会被欺辱。
顾爹长叹一声,回来的路上,这些事情他岂会没考虑过。即便心不甘情不愿,为了女儿他还是披上了官袍。大概是皇帝心中有愧,不仅重新起用顾大人,刚好太师职位空缺,还往上提了官衔。
皇帝也没亏待顾姝,入宫即封了妃位。
按理,以她的聪明和野心,不可能入了后宫,反而沉寂了下来。
一切皆因,她在太医院见到了一个人。
顾姝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了命运的恶意与作弄。
早不遇到晚不遇到,偏偏是她入宫的时候,然而她不入宫,又怎会遇见?
初遇时他还是少年,是太医院医正的得意弟子,他姓施,人唤小施大夫。
那时,他还没出师,只背着药箱,跟着师父后面学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