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与世界对话(5)
第28章与世界对话(5)
阿里巴巴做到今天,对社会进步可能有一些贡献,但在对学术的支持方面,我们确实做得不是太多,以后我们会在这方面投入更多,包括对学术探讨的支持、学校教育的投入。当然,有时候学术很宏观,我们听得很糊涂,就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们的讲话,我一句也听不懂。国内很多经济学家的讲话,我虽然能听懂,但他们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太学术的内容一下子应用到企业中,发展起来就有点累,但我们可以慢慢来,我会听取你的建议。在中国,做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比做pc互联网还要大
提问:我是做移动互联网的,做了10多年,创业也有5年了,我的问题跟移动互联网有关。我看到您最近在做阿里云,请问你们在战略上是怎么考虑的?
马云:无线是pc互联网最大的挑战,也是互联网最大的支撑。很多人还没搞清楚pc互联网是怎么回事,就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一定是不一样的方向。我们这些人看互联网,是从互联网角度看传统行业,而无线互联网从业者是从无线角度看互联网,这对全球所有互联网公司来讲都是巨大的挑战。谁先改变自己,谁就能掌握主动。
在中国,做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比做pc互联网还要大。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跨越pc时代直接就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人一部手机,手机已经代替了pc。我个人觉得,手机将来会成为数据消费器,它真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其实三四年以前,我们公司内部做过讨论,也做了很多部署,我们在os(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上和数据上做了很多工作。中国对无线互联网的应用还不算很丰富,但也有做得很好的,比如微信。在应用层面,我相信我们会有更多更好的应用出来。阿里希望在数据和计算方面投资更多。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平台,就像淘宝一样,我们自己不卖货,只帮助那些有应用的人卖货。所以,我们今天在os和数据层面、在平台上有大量投入,去帮助那些希望得到更多数据和技术支持的人。
提问:5月10日之后,如果您看到阿里巴巴前方有一个大坑,您觉得阿里可能跨不过去,但是您的下一任ceo觉得可以跨过去,您会提醒他,甚至把他拉回来吗?
马云:5月10日以后,前面有个坑,你要跳,就跳吧。兵权已经在人家手上。信任,何为信,何为任?信和任是两个概念,以前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现在要讲究“用人要疑,疑人要用”。信任是把这两句话结合起来。我是信任下一任ceo的,我跨不过去,说不定他能跨过去。有人跟我讲,无线没希望,因为字太小。我说,你看着小,年轻人看着很大。年轻人比我们厉害,你东担心西担心,你要摔死,年轻人不会摔死。
ebay不是我们打跑的
提问:马老师您好,我看过一部纪录片《扬子江中的大鳄》,说的是您当年带领淘宝把ebay赶出中国的故事。现在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快10年了,我们回过头看10年前的鏖战,您觉得淘宝把ebay赶出中国的秘诀是什么?
马云:ebay不是我们打跑的,这是他们自己的策略问题。那场“鏖战”,起初我们不知道对手有多大,我们总共凑起来3000多万元人民币,ebay大概带来800多亿美元。这不是鏖战,鏖战是两方势均力敌,而我们跟ebay是根本没法打。我们比堂吉诃德还义无反顾,我们把打变成一种乐趣。ebay不是被打败了,是后来被吓坏了。
那时候我们做出判断,中国将来会有1.8亿上网的人,所以做电子商务,要有长期的战略。ebay输掉,可以离开中国,马云输掉,就无家可归了,所以我们必须赢。跨国、跨文化做企业是很艰难的事,必须积累。放弃是最容易的,可能再扛个两三年,我们也会扛昏过去。所以,我们的运气是很好的,ebay突然宣布撤出中国,不打了。当然,雅虎也帮了我们很大的忙,给我们投了10亿美元,要不然就会没完没了地打下去。很多人认为打仗是靠钱,其实不是,靠的是创新。直到今天为止,阿里做任何事情,都会思考一个问题:5年之后会不会成功,10年之后会不会成功?如果5年或者10年以后能成功,我们才干;如果是明天就能成功的事情,那我们一定不会干。
那时候我说,我们是扬子江里的扬子鳄,扬子鳄其实不大,但ebay是海里的鲨鱼,只要在长江里打仗,我们就有机会。那些话只是鼓一鼓士气而已。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敢到海里跟他们打。今天,只要找到好的方法,蚂蚁是可以把大象搞翻的。只要你懂得办法,还是有机会的。不要看对方有多少钱,不要看对方企业有多大,搞死大企业的往往都是小企业;搞死你的企业的,一定是你今天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的人,你看得见的都不是对手。
阿里巴巴的选人和用人标准
提问:以您的经历来讲,在创业前期和创业中后期,您觉得选人和用人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马云:创业前期的文化和创业后期的文化有什么区别?我告诉大家,没有区别。永远要找对事情特别感兴趣的人,而不要找最懂的人,尤其是在做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时,你要找到好这口、愿意学习的人,而不是找最懂这方面的人。就像今天的中国,有那么多互联网特别是电子商务的专家和分析师。谁是专家?谁是分析师?这个行业才诞生几年,就出来专家了?我们跟谷歌有点不一样,谷歌喜欢世界上一流的人才,我认为世界上不存在一流的人才。阿里巴巴喜欢平凡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愿意学习,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因为我们做的是前人没做过的事情,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起来努力。
一定要记住,要找适合你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我们都犯过这样的错误,有了钱以后,马上找一些顶尖的、某某大公司出来的人,那样基本上都会完蛋。一台拖拉机,装了个波音747的引擎,拖拉机一启动,整个都会完蛋。我们希望找民营企业里的正人君子,跨国公司里的叛逆者。跨国公司都是讲流程的,我要找其中的叛逆者;民营公司都比较野,我要找其中的正人君子。
创业原则:做自己最开心的事,从最容易的做起
提问:一家公司的竞争力之一便是公司文化,阿里巴巴的公司文化跟一般的美国公司的文化还是有差别的。你们靠着十几个人的班底,获得了现在的腾飞,您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马云:阿里巴巴并没有成功,只是我们现在还活着。全世界谁敢担保自己今天就是成功的?过去在互联网行业,谁不对雅虎充满敬畏,但雅虎不也有今天?这个世界的变化,谁都说不准。我们只是在合适的时候做了一些我们认为正确的决定。阿里有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观,没有这两样东西,其他都是空的。我们做任何事情,目标都很明确。你去问一下阿里的员工,他们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很多人批评我们:你们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可我们在阿里的平台上运作得并不好啊!我要说,这是两个概念,我不能让你活好,上帝也做不到。上帝能让全世界的人都一样富吗?不可能。我们只是围绕我们的使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到今天为止,让我最感动的是,我们一直在坚守这些原则和底线,哪怕是在最痛苦的时候,我们也是有幸福感的。
提问:阿里巴巴未来是否会ipo?如果有这个打算,你的时间线是怎样的?
马云:ipo对我们来讲不那么吸引人。阿里巴巴之前在香港上过市,如果上市是结婚,下市是离婚,那么我们结过婚,也离过婚。我们知道什么是婚礼,办婚礼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今天并不关心什么时候办婚礼。我们关心的是我们这个婚姻能有多美好,能多持久,能给自己、给别人带来多少快乐,我们要在这方面多花一点时间。至于婚礼这个仪式,在哪儿办都一样。只有这样,这家公司才能走得久;只有这样,这家公司才能活得有意义。
很多人爱抱怨,说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我跟大家讲,我从来不抱怨任何人,抱怨别人没有意义,我只抱怨自己。在座的每个人,你们这辈子衣食无忧了,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自己,尝试一下,去中国、去其他公司,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一位老人跟我说过,人死的时候,一定会因为一辈子没做过什么而后悔,绝对不会因为做过什么而后悔。
你们也一样。你们不一定都要到阿里巴巴来,但来了我会很高兴。只要你积极参与对社会进步有贡献的事,只要你参与改变自己的人生,就值得努力去做。刚才我说过,永远要找最喜欢这个工作的人、去享受它的人。除此之外,永远要找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去做。所以,创业的原则就两条:做自己最开心的事,从最容易的做起。
6.亚布力对话商界精英
背景提示:
2016年2月20日,马云应邀出席在黑龙江举办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并做了专场演讲。
判断经济好坏,跟gdp关系不是太大
马云:早上好!很多人都去滑雪,我没有去。我第一次学滑雪是在亚布力,学完滑雪以后,我去了瑞士。因为在亚布力学会了滑雪,所以我认为在瑞士就可以去滑雪了。在瑞士,我坐了15分钟的缆车爬到了山顶,下来一看就把自己给吓坏了。我不知道15分钟可以爬那么高,山的坡度很陡,所有的滑雪道根本就找不着道,我根本就不敢滑。我就用了将近两个半小时走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很多东西,以为自己懂,如果对未来没有敬畏之心,对昨天没有感恩之情,那么我们可能会永远跌跌撞撞、磕磕绊绊。
今天,各家企业可能碰到了困难。大部分人有的困难我都有,而且我的困难更大,我的烦恼更多,我相信我碰到的很多困难,在座的很多企业可能还没碰到。但是,怎么办?选择了做企业,选择了做阿里巴巴,选择了做互联网,选择了一帮年轻人一起做这件事情,你只能坚持下去。
阿里今天要面临的问题挺多。那时候,王石出去爬山,我问他为什么去爬山,他说爬到山顶上可以想得很清楚。我自己坐在马桶上也能想得很清楚,我每天都在爬山、翻雪山。所有企业家天天都在想怎么过雪山,怎么过这个坎儿那个坎儿。我们必须看清楚未来的灾难,只有看清楚灾难,看清楚困难,知道有灾难、有困难的人,才有资格乐观。如果你都不知道未来的灾难在哪里,你的乐观肯定是盲目的。
今天的经济形势对谁来说都不好,这其实是好事情。如果就对你不好,那你的灾难就大了。更何况经济好坏,其实跟你也没多大关系。哪个国家的经济没有问题?都有问题。转型升级这么多年,说中国经济不可持续这么多年,我们面对经济问题,恐慌情绪的破坏力要比经济下行的破坏力来得更大。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实就像海啸一样,今天在美国,之后可能会到中国,这是一个过程。
人人都在喊转型升级,但转型升级付出的代价有多大,我们不清楚;该怎么去做,我们也没有做好准备。今天看来,以能源、石油、资源为支撑的整个经济的下滑已成定势。
判断经济好坏,其实跟gdp关系不是太大。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健康,是否有希望,就看就业是否稳定,年轻人是否有就业机会。如果年轻人缺乏就业机会,哪怕gdp很高,经济也是不行的。如果年轻人就业出现问题了,才真是大家的灾难。
中国现在出现了三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三个新的增长点是消费、服务和高科技。这是中国的新“三驾马车”。如果把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出口、内需称为三驾马车的话,那么消费、服务、高科技就是三辆奔驰轿车。
第一,基础设施的投资。30年来,我们投了这么多钱,是否应该从基础设施投资变成基础设施应用?我们投了那么多设备,但应用能力之差,是超乎大家想象的。如果国家把几十年的投资开放给民营企业,那么运营必须是专业的,必须交给市场去运营。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所在,我们要把我们自己的资产盘活,把这个国家从前投资的东西做好。第二,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是不可能持续的,必须进出口平衡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巨大的卖家市场,还必须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买家市场。我认为我们要学会买,学会把其他国家的东西买进中国,加速中国的转型升级。中国不是产能过剩,而是落后产能过剩,高价值产能不够;中国不是不会生产马桶,而是不会生产好马桶、有创意的马桶,所以必须考虑到进出口平衡发展。
什么是内需?内需就是消费。为什么消费做不起来,内需做不好?因为投资和出口是政府导向,消费是市场导向,是企业导向。政府有这个能力搞基础设施投资,政府能够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把出口刺激起来,但政府很难把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做点什么事。所以,把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的事情是企业家的创新,是市场的行为。
什么是消费?消费的“消”是可以消耗的东西,“费”是可以浪费的东西。以前我们认为汽车和房子是内需,但汽车和房子一辈子可能也就买一次到两次,汽车和房子里面的东西才是天天可以消费的,墙上挂一幅毕加索的画根本就是浪费。只有消费起来了,中国的经济才会起来。所以,刺激消费是搞创新,搞市场行为。中国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企业在迷茫的过程中只有一个问题:你的想象力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