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我们的担当(3)
第20章我们的担当(3)
客观理性地讲,阿里巴巴已经是当今世界打假战线的领导者,我们投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资金和人力用于我们的打假工作。我们不仅仅在线上跟假货作战,还联动各方面力量,推动对线下假货的生产和流通通道的打击。阿里巴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使我们能够实时扫描超过1000万件新上线的商品,我们清晰地了解每件商品的属性,譬如商品商标、价格、地理位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者反馈。事实上,我们每收到品牌商的一个产品下架需求时,我们的系统早已经主动下架了8个。但我们不要忘记,这将是一场持久的战斗,而且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因为这是和人性的贪婪做斗争。跟回避这个问题比起来,我更愿意讲真话。
阿里巴巴建立了全球前所未有的网上商业平台,目前这个平台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追求并推动品牌方和厂商能够与消费者进行直接的对接、交易,并确立良性的互动关系。这个平台越来越受到海量的消费者的喜爱,因此也吸引了无数小而美的商家和众多的国际性大品牌积极参与。这是各方客户对阿里巴巴的信任,我们有责任让这个平台更透明、公正,充满效率,让平台上的每个参与者的利益都受到保护。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地保护消费者免于假货的侵害,努力和品牌商、监管机构及其他行业的合作伙伴分享我们的技术、经验,以及我们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做的努力。
这就是我在这件事情上的立场。阿里巴巴会毫不犹豫地保护品牌商的知识产权,因为这是品牌商多年创新和投资的结果。同时,我也有责任告诉我们的商业伙伴,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令人惊叹的变化,但我们有机会一起在浩大的变化中适应需求,持续快速地引领新的潮流。
阿里巴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家企业发展102年的长远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基于真实可靠的原则。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只要有助于大家判断未来,只要我们能看到趋势和潮流现象,我们就会清晰而坚决地讲出来,与大家分享。
编者注:
2016年6月23日,马云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表明阿里巴巴打击假货的坚决态度。
6.浙商应当坚守“四个不”
一家企业没有经历过残酷时代,经不起风浪
我挺反对职业经理人掌控公司的。七年前,我们设计合伙人机制,为了说服大家,我举了一个例子:职业经理人跟企业家的差别就好比大家都上山去打野猪。如果职业经理人开了枪以后,野猪没被打死,冲了过来,职业经理人会把枪一扔就跑了;而如果企业家也没打死野猪,看到野猪冲过来,他会拿起柴刀冲上去。真正的企业家是没有什么畏惧的,他们不是被培训出来的,他们是从市场上商海中一路打过来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经济形势,企业家是有直觉的。当前的经济形势确实不好,所以作为野生动物的企业家才要练内功。
我想先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当前经济形势非常不好,而且可能会持久不好,但我也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大家都不好。其实也没什么好紧张的,既然大家都差不多,经济形势好跟你就没什么关系;反之,经济形势不好,也跟你没什么关系。因为好形势下,烂企业多得是;坏形势下,好企业也多得很。中国绝大部分好企业都不是在好的经济形势下做出来的。因为我不懂技术,不懂管理,不懂财务,所以我专门研究一家企业在生长过程中,哪些灾难是一定要经历的。
我对企业失败的案例尤其感兴趣。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你会发现80%~90%的优秀企业都经历过三到四次非常残酷的失败。一家企业如果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时代,没有经历过内乱,没有经历过外斗,没有经历过阵痛,那它是经不起风浪的。
所以,股市好的时候,赚钱的千万别把自己称为投资者,那是炒股;股市不好的时候,依然赚了钱的才叫投资者。当街上的老太太都能在股市里赚钱的时候,你把自己称为投资者,我觉得不太合适。
那么,为什么经济形势确实不好呢?从最近的形势来看,美国在加息,估计还会再加息,资本外流非常厉害;人民币贬值,股市震荡,出口负增长,投资乏力,产能过剩,实体不振,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企业家信心不足,新兴国家经济放缓,环境容量也达到了极限……几乎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日子好过。
但是,大家要记住,改革是不可能在好的时候进行的,改革是被逼出来的,创新也是被逼出来的;在今天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改革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但是,改革也不要等中央政府下发一个文件才开始。
我不是自吹,阿里巴巴不是等中央下发文件说赶紧做电子商务吧,我们才做出来的。中国很多好的企业都不是说等出了某一个文件才去做的。事实上,一旦中央下发文件说要发展某个产业,你进去后死的概率反而是90%。因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一定会死,所以企业家的眼光判断是极其关键的。
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大家切记要冷静。我经常用一个故事提醒自己:暴风雨来临之前,有三个人要去同一个地方,第一个人有把很好的伞,第二个人有件很好的雨衣,第三个人什么都没有。暴风雨来了以后,有伞的人和有雨衣的人无所顾忌地出发了,但等那两个人到了目的地,一个摔坏了腿,一个摔坏了腰;可看看那个没有伞和雨衣的人,他只是花时间躲了两个小时,活动活动筋骨,等雨停了之后再跑出来,他竟然是安全的,也是最先到的。我们要把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用,这些道理大家都懂,做起来却挺难。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gdp和非洲最穷的国家也差不了多少;中国国企改革之前,85%的国企是亏损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之前,四大银行基本上都是负资产。现在,全世界最大的银行都来自中国。中国这次供给侧改革,是因为产能过剩非常严重,不改不行了。那互联网产业好不好?我们也如履薄冰。
说到创新,大家都在创新,未来一段时间我认为经济的减速状态会持续,而且未来五到十五年内,我们国家能够扛住5%的经济增速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因为我们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即使增长3%~5%,有些行业的增长照样是双位数,甚至有20%~30%的增长,当然也有一些是负增长。事实上,这个时候有些局部的负增长并不是坏事。阿里巴巴有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跟别的公司不一样,我们有些部门是以增长率来考核的,有些部门考核的是今年5000人做的事情明年3000人就做成了,就要奖励,至于增长,可以不在乎。精兵简政很重要,而有些部门确实不需要了,关掉就要奖励。因为我们要思考清楚,在公司内部,哪些业务必须拿掉,哪些模式一定要改,哪些部门必须shutdown(关门),有些手术必须是你忍痛也要动的。因此,未来五年到十五年,我越来越看好中国经济。为什么?这跟今天中国所做的改革有关。第一,反腐败为市场经济走向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化打下了一个基础;第二,扶贫是一个巨大机会。
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在未来五到十五年会越来越弱,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市场的力量会越来越强,企业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只要你这家企业能够创造价值,并且持久地创造价值,你就有可能在市场经济中活下来。
今天很多企业的痛苦,一方面来自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另一方面,未来十年到十五年,当企业越来越走向市场机制的时候,你的机制不适应,你的文化不适应,你的人才不适应,你的组织不适应,那你就会死得很惨。
转型一定是有代价的,就像拔牙一样,一定会痛。但这个病你不治疗,就会天天痛,虽然不会痛死人,但会搞得人痛不欲生。改革带来的阵痛,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和容忍度,要扛得住。大宗商品价格一定会往下掉;落后的产业一定会关停并转;以前卖得出去的东西,今天就会卖不出去,这个压力是实实在在的。
没有哪一家在顺风顺水中长大的企业是能够经得起长久考验的,要想经得起长久的考验,就要折腾自己,不要去折腾市场。我们强的时候去折腾市场,形势不好的时候折腾自己,蛮好的。
企业出现危机,考验的是ceo和企业文化
第一是考验ceo,第二是考验企业原来设定的文化是否扛得住。ceo主要有两件工作,形势非常好的时候一定要做判断,什么东西是不好的,哪些危机是必须消灭掉的;形势不好的时候,员工和市场一片悲哀的时候,ceo要找出好的机会在哪里,让员工充满信心。这是ceo的第一职责,只有领导者才会做这样的事情,职业经理人是不会思考这些问题的。
这就要求企业的ceo具备眼光、胸怀,还有实力。
第一是眼光,眼光是看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当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所有的老板都应该静下心来回答一个问题:当初你为什么要做这样一家企业?当初你看好的那些东西今天还在不在?你今天看好的是什么?你相信的是什么?不是说别人说这个行业很好,竞争对手在做这个,政府在鼓励做这个,你就做,而是你到底有没有想明白这是不是你想干的,就算死也要死在这条路上。只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你做了你所热爱的事情,你做了你所相信的事情,你把相信你的人、相信你做的这件事情的人集聚在一起,你才有机会,你才有能量。
第二是胸怀。在变革的过程中,年轻人成了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但年轻人的想法可能真跟你不一样,所以我们对年轻人,应该学会倾听。虽然有时候年轻人未必是对的,他讲的很多话跟我们讲的不一样,但对你而言,这就是开阔思路。这个胸怀很重要。
第三是抗击打能力,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盲目悲观。这十年来,我们每逢年底和年初都要说“难”,阿里的员工已经习惯了,2003年说2004年越来越难,大家准备好;2004年说2005年越来越难,还是要大家准备好……确实,你只有看到最艰难的东西,才能保持客观冷静,这是对的。如果你没有看到未来的困难在哪里就沾沾自喜,你的乐观就是盲目的。企业家要非常明白,你这个行业的什么东西会让你死。
阿里巴巴跟其他企业的区别在哪里?我们花很多时间去考虑公司内部怎么改革,以适应未来。
2012年,阿里做过一个预算,2013年所有指标、利润、收入翻一番。2012年,淘宝、天猫如日中天,我说我们必须翻一番,其实我心里知道,我不说也会翻一番的,但翻一番的基础是什么?当时,我请大家做一个“人”的预算,翻一番要招多少员工?那时候,阿里总共已有两万多名员工,做出来的预算说如果要翻一番,需要再增加8700人。我说不行,不能接受;第二次重新做计划是7800人,我仍然不能接受;最后一次缩到5000人,我还是说不行,只能200人!超过200人,所有员工,包括管理层,包括我在内,统统没有奖金,没有年终奖。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所有的指标翻了一番还多,而新招人数只有将近300人。这说明,改革就是逼出来的。
办法是要想出来的。因为你把门堵住了,员工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在技术上完善,在产品上完善,在制度上创新,否则他们做起来就很简单,加人、加原材料就是了,可那就乱套了。
所谓改革就是改革自己
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现在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
第一是消费的拉动。今天中国所处的消费市场的位置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希望大家重新审视整个中国的消费市场。只有懂得了中国市场和市场规律,你才有可能做起来。比如,在美国用得好好的东西,到中国来有时候反而不灵了。美国人是花明天的钱,花人家的钱,中国人是花昨天的钱,花自己的钱,两个市场是完全不同的性格。
再比如,我发现很多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他们经常给高管加工资,但是中国企业一定要给普通员工加工资,这是倒过来的。高管加工资,你一个月给他加五万、十万块钱,他其实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他觉得我反正就挣两百万;但是你给普通员工加3000块钱、5000块钱,他会非常感谢,而士气就是企业的战斗力。
还有一点很重要,中国人一天到晚研究美国,但我们更需要研究自己,研究中国这个独特的市场,研究它的市场规律。我认为了解了中国人的人性,了解了中国的市场,就可以找到机会。
有人抱怨互联网经济,其实根本不用抱怨。你抱怨,它在;不抱怨,它还在,而且它长得越来越快。大家说实体经济不好,但是,这次参加“双11”购物节的商家中,75%是新的实体经济,他们这些公司完全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生产,特别是年轻人和新兴群体的消费需求,这些新生代创造出来的需求以前都没听说过。所以,新实体、新消费正在诞生,不是实体不行了,是你自己的实体不行了;也不是零售不行了,是你们家的零售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