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第222章
“怎么才能算做好好对待?难不成要内定唐三藏为此次讲经大会的魁首?”国王说的太过于含糊,公主一下子没能理解话中的含义。
这次的讲经大会其实也是公主临时想到的。
被国王从布金寺迎回来,然后从玉兔那里得知了不知真假的顶替理由。开始和玉兔学习炼药的公主,就想着能不能扩大一下在道门的影响,引更多道士和商户前来天竺国入驻。
从公主还没被人顶替前的十年前开始,天竺国境内就已经有零零散散的信道的商户来这边做生意。
可是信仰不同,生意做起来总归有些不方便。
直到公主换回自己的身份,其他地方也有因为市场占满来这边闯荡的商人,天竺国的商业依旧没有如公主想象的那样蓬勃发展。
转机出现在某一日。公主偶然之下抱着玉兔出门,城中乱转的信道的商人们,一下子就将公主与天上的嫦娥联系了起来。
公主听到这个传言,立马想到了通过这一形象,来打破道士和信道的商人们对于天竺国产生的隔阂。
在养兔子这个习惯传到天竺国百姓的耳中时,消息最为灵通的商人们也意识到了天竺国即将做出改变。
所以唐三藏师徒进城的时候遇到了远比前几年更多的商队,也成功在天竺国内看到了本不应该再次出现的道士。
公主主动引导的改变,自然也引起了天竺国原本百姓的不满。
不满的声音多起来后,这次只为树立佛门形象的讲经大会就此出现。
“讲经大会就是为了安抚百姓才出现的,女儿认为百姓们可能更愿意看到本国的僧人成为魁首。若是直接将唐三藏内定,唐三藏万一没有这个能力,最后只能引起轩然大波。”国王还在思索,他没有回答公主的话,公主便接着方才的话题往下说。
布金寺来来往往的商人僧人都多,公主自然早就听说过唐三藏的名头。
可她天竺国终究是佛国,公主自信于在佛法上面,她天竺国的僧人不会落于远道而来的唐三藏。
即便不少人说唐三藏是圣僧,可他们这的氛围和底蕴,非其他地方可以比拟的。
“唐三藏如果有真本事,他自然可以成为名正言顺的赢家。暗箱操作,终究还是不妥。”
公主认为,他们还不如什么都不干。大不了最后等唐三藏师徒参加完讲经大会后,邀请唐三藏师徒来宫中会宴。
“之前玉兔还顶着我儿的身份时,不是说打算抛绣球招亲吗?”国王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样,他话头一转。
父女二人都是聪慧之人,国王稍稍一提点,公主就明白了国王的意思。
如果按照玉兔定下的时间范围来看,恰巧也是在唐三藏可能赶到的时间之内。
玉兔当时说顶替公主的理由是因为一时好奇,可是在相处之间,公主发现玉兔并不是对什么都感到好奇的性格。
玉兔除了捣药炼丹,对旁的事情也没有多大的兴致,怎么会突然想到下凡来顶替她的公主身份?
更别提是有可能毁了公主在民间形象的抛绣球招亲。
能够因为顶替身份而提出教公主的玉兔,绝不会是做这种事情的人。
理由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无论玉兔还是突然出现在梦中的弥勒佛,都准备在天竺国境内刁难刁难唐三藏师徒。
“女儿曾听闻唐三藏每到一个地方就会遇到或大或小的事情。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些事情中有别的推手?就像这次佛陀出现的本意,不是为了善待唐三藏,而是为了看看我们在私自定下唐三藏为魁首时,唐三藏能不能完美处理别人的疑问?”从小生活在宫廷的公主,非常擅长阴谋论这一套。
国王叹了口气:“多半就是这样吧。唐三藏自己都说他走到这边的目的是为了去灵山取得真经,既然想要取得真经,那么佛陀故意设下困难考验唐三藏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普通学子拜师之前,师父都得花时间考察品性。
唐三藏想要得到的东西是世间独一份,再多的考察也不为过。
“可女儿还是不认同暗箱操作,这次大会可是为了安抚百姓才举办的。”唐三藏在公主心中并不重要,为了唐三藏放弃她的目的,绝无这种可能。
“不是还有抛绣球招亲吗?玉兔早就替我们想好了主意。虽然这一招因为日子过近而不能使用,但是为父可以照见唐三藏,说看上了唐三藏,从而将唐三藏赐婚于我儿。”国王指了指宫殿角落中已经有些破损的绣球。
绣球在玉兔提出她的要求时就已经做了出来,后来换回身份也没有将绣球拆掉,而是当成了玉兔的玩具。
“唐三藏是得道高僧,如果父王强迫唐三藏还俗,恐怕会对父王的名誉有影响。”公主不同意国王背下坏名声,“这还不如让女儿主动开口。”
“我儿莫急,总有解决的方法。”国王慈爱地安慰道。
宫殿顶上,公主和国王一直以为早就出门了的玉兔实际从来没有离开过。
玉兔旁听完所有过程,她看着已经悬挂在半空中的月亮砸了咂嘴。
这父女二人,不愧是犀牛贺州最具影响力的天竺国的主人。仅凭一点信息推断出神佛的目的也就罢了,居然还能将事情的走向引导到他们原本决定的路上去。
不过这样也好,这样至少可以打消观音菩萨对天庭的怀疑,也免去了老君他们随机应变所需要花费的精力。
确定下面没有继续谈话,国王已经回去。
玉兔跺了跺脚,朝最近一直在换地方的太上老君所在之处而去。
第二天上午,心怀顾虑的唐三藏师徒便被天竺国国王召见。
和唐三藏师徒担忧的情况不同,天竺国国王虽然见面夸奖了唐三藏几句,却没有将话题牵扯到儿女情长之上。
国王一直在和唐三藏沟通佛法,让孙悟空三人品尝糕点,期间他们连怀疑的公主的面都没有见到。
离开的时候,唐三藏不好意思地开口向国王讨要他的通关文牒。
直到这个时候,唐三藏师徒才遇到今日的第一个阻挠。
国王并没有将唐三藏的通关文碟还回去,他只还了孙悟空几个人。
对于唐三藏的那一份,国王说是要等讲经大会结束后,看唐三藏能够取得怎样的成就,在添在国印之旁。
国王说的冠冕堂皇,他说其他小国国王也曾留了几个字的评语在上面。他们天竺国好歹是附近最大的国家,即将举办的讲经大会又吸引了天竺国所有的得道高僧,如果能将唐三藏在这次大会上取得的成就一并写上去,等唐三藏回到大唐,唐王肯定更加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