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鎏金宝函
民国初年,寒冬腊月,四川嘉州有一当铺,名曰“回野隆昌典当行”。月黑风高,寒风阵阵,当铺外站着两人,一高一矮,衣着简陋,高个子怀里紧揣一鎏金宝函,盒盖纯银裹饰八宝纹,四角垫着八瓣莲花雕。两只火纹玄鸟尾起盒身两侧,首合盖顶之上,一鸟口含祖母绿,一鸟爪踩赤玉石,展翅欲飞,栩栩如生。
高个子名叫陈四海,脸长如马面,形若枯槁,衣衫篓缕,满身泥泞污浊,黄土还挂在眉毛上,好一副凄惨模样。跟在一旁的矮个子名叫赵老狗,虎背熊腰,豹头环眼,照样是周身黄土,落魄之态与陈四海有过之而无不及。
川内像这样的流亡之徒不在少数,民国之初四川军阀斗争猖獗,各军驻防日久,八大军阀巨头瓜分地盘,占地为王,在防区内提取粮饷,干预政事,大小战争频发。
这陈四海师传摸金校尉,对坤舆倒斗,寻龙点穴略知一二,于是在这兵荒马乱之际,伙同乡镇邻里,干起盗墓的活计,只不过到底是半路出家,那是大墓不会找,野坟遍地挖。运气好时挖到个大户人家地主坟,捞点金银首饰死人衣服,十来个弟兄们把钱一分,倒也凑活一时吃穿,运气不好时那可就一个破瓷器片儿也摸不着,而这赵老狗从前只是乡里一屠夫,虽不会倒斗技艺,可好歹是干了半辈子屠夫,血气沾身,一身虎胆,力壮如牛,有道是斧大能砍树,针小能穿布,那是各有各的用处,只要瞅准位置,哪怕下头是阎王殿他都敢给掘穿了不带一个怕字。
赵老狗说:“陈大哥...这什么典当行真是我们要找的地方?我看这地方黑灯瞎火,鸟不拉屎,怎么也不像能收得起这盒子的地界。咱们不如把这破盒子给融了,打成金镯子,金戒指,上头的珠子还能扣下来做个镶珠的嘞!”
陈四海说:“你也就这点子出息!可别忘了这宝贝盒子是用多少条人命来换的!指定是这地方没错,我听我姥爷提过,嘉州有个回野当铺,就是江湖上传闻的明典,只要咱们能把这宝盒给卖出去,就立马出川,往南京去找我师兄。”
陈四海深知这鎏金宝函绝非寻常之物,自己瞎猫碰上死耗子点到一处宝穴,恐怕此生气运已然耗尽,这等发财机遇必要好好把握。想到此处,又把鎏金宝盒又往怀里揣紧了些,深陷眼窝里的一双狐狸眼直勾勾盯着牌匾上“回野昌隆典当行”五个大字。
陈四海口中所谓“明典”在江湖上确有其事,这世间买卖,有卖便有卖,有盗便有销。这从土里刨出来的326叫“明器”这些东西可不像寻常物件,能拿到明面上卖。而在这兵荒马乱,流离转徒之际,明器这种沟头货就更易惹杀身之祸,且越是奇珍名贵之物就越不好出手,江湖上管这叫“见光死”
于是明典则应运而出,白天是寻常当铺,除了“三不当”以外照单全收,到了晚上则在门楣左侧挂起红纸灯,专收明器,谓之“南来北往陌客来,发财引路红灯照”明典流行在西南一带,北方转卖明器则去鬼市,又全然是另一套规矩了。
要让盗墓贼一眼认出明典虚实,光靠这一盏红纸灯还不够,江湖上下九流相互沟通,确认身份往往使用各种暗号,谓之“唇典”。可这当铺没长嘴可不会说话,也不可能让当铺主人站在门口来一个客人对一句暗号,所以这明典索性就将这当铺门口的各种装潢摆设当做暗号,演化出了自己独一套的唇典。
最关键的莫过于这典当行大门后的影壁墙,必定一丈三尺不多也不少,这影壁墙一来划分阴阳,防止屋外气流冲煞,以保生气。二来去当铺典当之人往往穷困所迫,无可奈何,有道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若是让旁人看到自己这般潦倒之态自然是挂不住脸的,所以设一面影壁用于遮挡,以保颜面。
影壁之上往往雕梁画柱,寻常当铺一般画门神钟馗,面前再画一蝙蝠翻飞,这叫“福到眼前”。再有的只画一个冰裂圆瓶,这就成了“岁岁平安”。如若再在瓶里插几束百合,瓶侧摆两颗柿子、一柄如意,则又成了“百事如意”
而这回野昌隆典当铺的影壁上画的是“曹操斩鬼图”,只见那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威风摄人,左手指天,指的是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右手执剑,剑下斩的是对儿青白恶鬼。传闻曹操亲自指挥盗墓,而后又设专职盗墓机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被后世摸金校尉奉为祖师爷,据说筹划倒斗之事前必要拜一拜这曹操斩鬼图以求诸事顺遂,这明典影壁墙上画此图,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眼看这回野昌隆典当行的摆设暗号与传闻中的明典不谋而合,陈四海心中不胜欢喜,眼中光芒又亮了几分,立马招呼张老狗跟随自己走了进去。
二人绕过影壁墙,远远望见典当行内灯光灰暗,唯有木栅栏内的高柜台上一盏星星灯火,冷风一吹,火苗窜动,忽明忽灭。烛火旁是一中年男人,相貌堂堂,精明干练,那是一双眼光射寒星,两道剑眉如刷漆,乃是这回野典当行的老板,名叫高牧野。只看高牧野正右手握白瓷青黄杯,左手提龙形翠玉壶,正要往杯内续酒,两颊微红,神色微醺,好一番惬意模样,丝毫没注意前来的二人。
陈张二人一脚迈进典当行一尺高的门槛,忽听得水声潺潺,如鸣萧瑟,似近在耳畔,又远在天边,余音绕梁,久久不散,即使是陈张两兄弟这等粗人也不免听得心醉神迷,停下了脚步,可四下望去这昏暗的典当行莫要说乐器,除了店家以外就连半个人影也见不到,莫非是闹鬼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