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上街(三) - 穿越五五年,从农场长到院士 - 蟹蟹有钳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8章上街(三)

“小爱,为什么觉得小叔给你买的鞋子贵啊?”

走在街道上,待她的傻乐呵劲过了,张长生这才有些好奇地问她。

他倒没啥感觉,有空间在手,赚钱对他来说挺容易的,要不是空间的鞋子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背景,他都直接掏出来了。

而且他身上的这些钱,大多都还是他大哥给寄回来的部队工资,给他大哥的女儿花,贵一点怎么了嘛……

“妈妈说,我的小鞋子差不多要一毛钱,一块钱可以买十双鞋子,三块钱可以买好多双小鞋子了!”

说着,小侄女还松开了他的手比划了一下。

“哦?记得这么清楚啊!那妈妈是什么时候教你的啊?”张长生来了兴趣。

“就是上次爸爸给妈妈写信回来的时候!妈妈和爷爷奶奶他们还教我认钱了!”小侄女高兴地说。

“我们家小爱原来这么厉害啊,还会认识钱了!”张长生露出惊讶的表情,夸奖她。

“嘻嘻……”

……

随后,两人来到了一处摆着两个瓦缸的摊位前,离近些,还能闻到阵阵酒香味传来。

显然,这是一处卖自酿酒的摊位。

“老伯,这酒怎么卖啊?”

“米酒是一斤酒三斤半翻秋米或者四斤半头春米,高粱酒是一斤酒六斤高粱。”卖酒的老伯介绍说。

头春米就是春季水稻种植产出的大米,而翻秋米是翻秋水稻种植产出的大米。

和头春米不太一样,翻秋水稻也叫翻秋谷,从定义上来说,就是春季水稻在夏季收获后,秋季再从中选一些出来做种子种下去。

这样长出来的才叫翻秋谷和翻秋米。

甚至在后世,也仍旧有不少农民依旧采用这种种植方式,不过也有农民开始春季稻和秋季稻的稻种专种,只是叫法依旧没变而已。

主要是因为以前的水稻稻种数量少,而且还没有春季稻种和秋季稻种的区分。

夏收的时候就会对比看看,哪家哪些的水稻品种收成比较好。

农民们一般就会向收成好的人家寻求优良水稻种子,待到秋季再播种到自家地里,这就是翻秋谷和翻秋米的来源。

而为啥翻秋米要比头春米贵一些,这个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了。

秋季水稻无论是否为翻秋谷,只要是秋季种植的,一般同比春季种植产出的大米各方面都要好一些,除非是两者品种和生产条件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后世好吃的秋季稻米一般是农民自己吃了,没那么好吃的春季稻就卖给粮所,最后春季稻米的归宿,常见的就是学校食堂、快餐店、工厂等。

而这个年代,公粮优先交上去的是翻秋谷,除了好吃,产量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秋季稻在存储方面也优于春季稻。

价格方面也一直是秋季稻更高,一般收购价是春季稻的1.2到1.5倍左右,这个倒是和后世相差不大。

这个酒的价格怎么说呢,不算特别贵,因为差不多要两斤米才能酿出一斤米酒,四五斤高粱酿出一斤高粱酒。

不过,他这葫芦要打满,应该要两斤左右,也就是说他得拿出来七到九斤米。

但这麻袋显然不是装有那么多米的样子的……

没办法,他只好继续问:“别的可以换吗?我想打一葫芦米酒。”

“别的……红糖、鸡蛋和猪肉,你有也行,其它的我就不换了,不行你就下次圩日再来或者去供销社看看吧。”老伯想了一下后说。

“红糖我有,帮我打满。”张长生高兴地把葫芦递过去,就是他刚才倒完给小侄女洗脚的那个。

“这个葫芦打满要多少红糖换?”看到老伯接过,他就接着好奇的问。

“别急,等我打了再说……”

说着,老伯就熟练地帮他倒干水,又打了点酒洗了洗葫芦,这才用酒漏打上米酒。

“嗯……两斤米酒多一点儿……算你一斤九两的红糖好了。”打完酒,老伯拿出小算盘啪啪打了一会儿后说。

他们这里的供销社红糖要七毛钱一斤,大米一毛二,高粱七分钱,散酒八毛钱。

价格看着红糖没有白酒高,但是实际价格红糖是大于白酒的,私底下一斤糖最少换一斤酒。

“给,您称下看看对不对数。”说着,张长生便从麻袋里,实际是从空间里拿出来一斤九多一点的红糖给他。

原来是准备给两斤的,既然老伯自己降价,那就掰一点下来塞给身旁的小侄女了。

他能这么精准当然是因为空间里有电子秤了,别的不说,现代化猪场基本必备电子秤,就是和菜市场称菜用的那种差不多。

要是有公猪站的猪场,分析天平也是必备的。

给多一点儿也无所谓,总不能太刻意了吧。

再说了,这以物易物基本都会提前称好一些的,他这也不算太过。

小侄女: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过有糖吃,还是先吃糖吧……

至于度量衡方面,其实这时候已经在改了,改成和国际接轨了。

只是正式公告是在往后几年,那时候基本都已经完成了,而且南方的度量衡在没建国前就一直在使用了,后面也没怎么要改回来。

所以南方地区一般不会出现一斤十六两的情况,北方部分地区这时候倒是还有可能存在。

只见老伯接过他手里的红糖,转身从后面的牛车上拿下来一个小杆秤,用袖子擦干净秤盘,这才把他的红糖放上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