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巨鹿之战中的会… - 汉谋无双 - 结草成林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科幻灵异 > 汉谋无双 >

第299章 巨鹿之战中的会…

就在王离犹豫观望的时候,城中的赵相张耳,可没闲着。

可以说,巨鹿之战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肯定离不开张耳和陈余。

前文书说道,张耳和陈余,将赵歇立为赵王后,建都信都,张耳依旧担任宰相,陈余为大将军。

随后,两人击败了叛乱的李良,迫使其逃到黄河南岸,投降了章邯。

之后,张耳留在信都主持内政,陈余向北收拾赵地,募集兵卒,训练军队,展开军事建设。

期间,眼见齐楚两地,章邯所向披靡,诸侯纷纷败绩。

后来项梁取得东阿之战胜利,并在围攻濮阳的时候,派来使者请求合兵攻秦,张耳在和陈余商量过以后,准备答应项梁的请求,出兵支援。

恰在此时,王离离开了在井陉的驻扎地,向信都进攻。

信都属于新立的国都,兵少城破,张耳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信都难守,就带着仅有的两万军,保着赵歇往东走,退守到陈余正在城北练兵的巨鹿。

此时,陈余正收拢了北部常山等地的赵兵,足有五万余众,在巨鹿城北日夜练兵,听说王离袭取了信都,连忙在城北处,结寨固守,与巨鹿城,城犄角之势。

望着紧随身后,赶过来围城的二十万秦国精锐部队,又盘算了一下手里仅有的七万未经训练的赵地之卒,张耳深知,仅凭赵国一国之力,无法抵挡秦军的进攻。

于是,张耳在巨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求助援军的外交行动。

张耳先后派出了数拨使臣,分别向齐、燕、楚等国求助,说明了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的道理,也重温了秦之所以灭六国的绥靖教训,并申明天下之势在此一举,游说其各地诸侯前来救赵。

在张耳高频次、有针对性的外交求助下,终于,诸侯各国纷纷答应出兵,救助赵国。

除了楚国的五万之兵外,燕国派将军臧荼和齐国的田都各带兵数万,来到漳河西岸,隔河与巨鹿相望。张耳的儿子张敖也收代兵万余人而来,加上赵大将军陈余的兵马,诸侯联军的兵马达到十五万。

而此时,章邯率军陷落邯郸后,也挥军北上,来到了离巨鹿城几公里的棘原,驻扎下来。

这样,两军对垒,诸侯军共计十五万,秦军四十万。双方僵持在那里,不进不退,不攻不打,形成战争史上颇为独特的奇观。

张耳心里清楚,按照军队实力,诸侯联军是打不过秦军的,何况人数也不占优,但是,联军已经组成,不打是无法解围的。何况巨鹿城中兵少食尽,坚持不了多久。

但怎么打却是个问题,眼见联军已经达到,但都远远地不敢靠前,张耳知道,诸侯各军,也是害怕秦军的实力,不敢贸然进攻,更不愿为救赵国,充当炮灰和冤大头。

如果要调动诸侯国的援军主动攻秦军,赵军就必须做出样子来,鼓励诸侯军向前进攻,尤其是楚军,到目前还在五十里外的安阳。

于是,张耳给城外的陈余写信,命他带兵进攻秦军,打给诸侯们看。

陈余考虑到自己的这点兵马,进攻秦军,也是送死,屡次拒绝。

相持了一个多月,不见陈余进攻,诸侯也不动,张耳大怒,

派张d、陈泽前去陈余军中。

二人责备陈余说:

“当初您和张耳丞相结为生死之交,如今赵王和丞相要死于早晚之间,而您拥兵数万,不肯相救,那同生共死的交情在哪儿呢?”

“现在,诸侯的军队都在观望,无非是希望我们率先发起进攻,而借助诸侯的力量,合力进攻,就有可能歼灭秦军,为什么不和秦军决一死战?何况还有十分之一二获胜的希望。”

陈余道:“我估计即使向前进军,最终不光击退不了秦军,还有可能全军覆没。”

“这种不顾一切同归于尽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如今一定要去进攻秦军,如同把肉送给饥饿的猛虎,有什么好处呢?”

张d、陈泽说“事已迫在眉睫,需要以同归于尽来确立诚信,也需要做给诸侯军看看,哪里还顾得上以后的事呢。”

陈余道:“我死没什么顾惜的,只是死而无益,退秦兵我自有办法。”

张d、陈泽问:“什么办法?”

陈余道:“这就不是你们二位所知的了。”

张d、陈泽见陈余不肯进兵,只好说道:

“张丞相说了,如果将军不肯发兵,请借我二人一支军,我们自去攻秦。”

陈余见如此说,也无法再推辞,于是,就派了五千人马让张d、陈泽带领着试攻秦军。

二人当即带着五千人马,杀向王离军大营。

结果,没听见什么喊杀声,五千人马,须臾间便全军覆没了。

张耳在城内一见,只有愤愤不已,也没什么办法。

但陈余却不同,他确实有办法。

他的办法,与李良经历的一样,只不过,这次反过来,是陈余写信,向王离劝降。

陈余在给王离的信中写道:

“白起身为秦将,向南攻陷了楚都的鄢郢,向北消灭了赵括的军队,攻占的城池,夺取的土地,数不胜数,最后还是惨遭赐死。”

“蒙恬身为秦将,向北驱逐匈奴,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被杀于阳周。”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战功太多,朝廷无以封赏。如今将军你世代为秦将,功高位重。即使你打胜了仗,还希望得到什么封赏呢?

“再看眼下,这三年来,各地起义不断,秦虽然到处围剿,士卒伤亡以十万计,而各地反叛的诸侯却越来越多。”

“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都是因为二世昏庸,赵高弄权,残害忠良。天下苦秦,六国纷纷自立,已经势不可挡。”

“赵高一向阿庚奉承,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必然要找藉口杀将军来推卸罪责。”

“将军你在外时间长久,朝廷里跟你有嫌隙的人就多,赵高的一手遮天,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即使将军你建立了功业,也是不是一样被杀呢?”

“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你难逃一死。现在上天要灭秦,不论智者、愚者,谁都能看得明白。现在将军你在内不能直言进谏,在外已成亡国之将,孤自一人却想支撑危局,难道不可悲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