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寻求真相
一切交代完毕,长孙晟对长孙鸿、长孙湛、长孙渐三兄弟道,“阿鸿,你们三个先回去,阿翁有几句话与你四叔和世民说。”长孙鸿、长孙湛、长孙渐三人,向长孙晟施礼后,先回了秀水居。
李世民见长孙晟让长孙鸿三人先行离去,把他和长孙无忌留下,心中有些疑惑。
他暗暗思忖,难道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当着他们三人的面说?或许是有更重要的事情。
——
长孙鸿三人走后,长孙晟神情变得异常严肃,那神情看上去有些吓人。
这是李世民认识长孙晟以来,他见到的最威严的一次。
李世民心中有点惴惴不安起来,这意味着接下来要谈的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
长孙晟目注李世民,深沉的话语中透着严厉,问道:
“世民,刚才你所说的志向,可是发自内心之言?”
李世民不知长孙晟问这话何意,在心中先理了理思绪,答道:
“父亲大人为我取名世民,希望世民长大后,能够济世安民。世民不敢有违父愿,必将终生践行。”
“父亲之所以请求伯父指导世民读书、习武,便是要世民练好本领,得偿毕生之志。”
——
李世民从小便有大志,这很让长孙晟欣赏。
但他也深深为之担忧,深恐这个可造之才,还未成才,却已受到伤害,蹈入万劫不复之境。
长孙晟略带责备地道:“你可知道,轻言改朝换代,乃大逆不道,是忤逆犯上之罪?”
李世民顿首回答长孙晟:“世民知道。”
长孙晟严肃地问:“你既知道,怎还敢到处乱说?”
——
李世民似不同意长孙晟的说法,解释道:
“世民以为,今日在场之人,都是亲近之人,皆不会心存相害之意,所以就将心中所想如实说出。”
长孙晟心道,李世民毕竟年幼,尚不知道世事险恶,缺少防备之心。
——
为使李世民引以为戒,长孙晟向其提出了一连串尖锐的问题:
“周、齐两朝为争皇位,父子、兄弟尚且相害相杀。”
“你我刚刚认识不久,你怎知我等,是你亲近之人?你怎知我等,不会告发于你?你怎知我等,不会将你说的话传将出去?”
——
这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李世民张口结舌,不知该如何回答。
长孙晟见李世民沉默无言,面色转为温和,说道:
“世民,我说这些,不是要责备于你,只是为了提醒你,事关重大之言,不可轻易说出,以免为自己和家人惹来麻烦。”
李世民点头道:“世民明白,以后我说话,会谨慎一些。”
——
为进一步让李世民明白其中的厉害,同时也点拨一下长孙无忌,长孙晟道: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说完问道:“无忌、世民,你们两人可知,孔夫子此话何意?”
——
长孙无忌沉思一下,道:“意思是说,谋划大事,要保守秘密,不能轻易对外说。”
李世民答道:“就是说,谋事要保守机密,机泄则所谋之事难成,还会给自身带来损失和伤害。”
长孙晟见两人已知其中道理,说道:
“不但要明白其中之意,最重要的是要谨遵而行。”
“望你们两人,终生铭记孔夫子之言,谨言慎行,永无所犯。”
——
这是长孙晟第一次单独给两人上课。
他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明白“谋事要密”的重要。
这一课时间虽短,却令二人受益终生。
告诫完两人,长孙晟开始谈起刚才所说的志向,他道:
“你们二人皆志存高远,我心甚慰。如能实现,当不枉我亲自指导你二人的一番苦心。”
“但你们可曾想过,如何去实现?在实现志向的路上,又要付出多少努力和艰辛?今日回去,各自思考答案。明日下午,望能给我一个满意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