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零章关中初定
“义军”围困长安之后,并没有急于攻城。李渊屡次派人到城下,送书信给卫文升,但守城将士却根本不报知卫文升。
代王杨侑与卫文升、阴世师等人,认为“义兵”势众,且军令严整,越发闭城固守。
李渊怕兵戎相见,毁坏宫室,伤及百姓,而落下骂名,执意要劝降城中守军,一直不下令攻城。
——
关中刚归附的诸将求战心切,他们认为自已不是举兵起事的元勋,以没有建功为耻,纷纷要求率所部攻城。
十月十七日,关中群雄,再次请求率精锐登城。李世民、李建成心中同意,但却不敢违抗李渊的命令,就派人报告李渊,李渊坚决不予允许。
十月二十七日,各部又一次请求攻城,李渊又未允许。
李世民、李建成极力劝说李渊,“自晋阳发兵以来,我军长驱直入,基本上没有不能攻克的城池。如今到了京师,久围不攻,恐将挫了将士锐气。更让人担忧的是,怕新归附的部众小看太原之兵,认为我等无能。请阿爷速做决断,以免夜长梦多,生出意料之外的变故。”
李渊见众将攻城心切,也不好再作阻拦,只得同意李世民、李建成和部众的请求,允许攻城,但却下令,“不得侵犯宗庙、代王杨侑和隋朝宗室。有违此者,罪及三族。”
——
得到李渊同意以后,各部开始进行精心准备,修造攻城器械,演练攻城之法。
十一月初九拂晓,各部开始攻城,守城官兵瞬间分崩离析,几乎未遇抵抗,即攻克长安。
李渊命李世民、李建成将各部撤出城外驻扎,派人查封府库,收存图籍,禁止掳掠,所有军队严加约束,不得惊扰城中百姓。
李渊亲自到东宫,恭迎代王杨侑迁居到大兴殿。
——
破城之后,李渊下令抓捕原马邑郡丞李靖。
李靖文武兼备,善于用兵,长于谋略,曾随李渊北击突厥。
晋阳起兵前,李靖发现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准备发动兵变。察觉李渊的动机之后,他将自己伪装成囚徒,逃离晋阳,准备前往江都,向杨广告密。但当到长安之时,关中已经大乱,道路阻塞,李靖去江都的打算未能成行。
李渊对李靖的所做所为十分气恼,将其抓捕后准备将其斩首。李靖见到李渊,丝毫无畏惧之色,抗声道,“唐公举兵起事,本来是为天下除暴平乱,难道不想成就大事,反而因私怨杀壮士吗?”
在李世民一再劝说下,李渊怒气才消,终将李靖释放。李世民感佩李靖的才略和胆气,将其收入自己幕府。
——
杨玄感兵变之时,杨广曾下令掘其祖坟。
李渊晋阳起兵后,长安留守的官员阴世师、骨仪等人,也按照杨广处置杨玄感的先例,毁了李家宗庙、掘了李渊的祖坟。
对于此事,李渊甚为愤恨。
攻克长安之时,卫文升已经病亡,李渊就命李建成将阴世师、骨仪、崔毗伽、李仁政等十几人,斩首于朱雀大街,此外再没有追究一人。
——
文武官员劝李渊自立为帝,但李渊不同意。
从内心来说,称帝乃李渊日思夜想之事,如不想称帝又何必冒着抄家灭门的风险举兵起事?
但当下的情势却不允许,虽说是关中初定,可是北边仍有薛举、梁师都、刘武周和突厥等强敌,李密与王世充正在中原一争高低,山东、燕赵之地群雄割据,江南仍由大隋皇帝掌控。李渊如若此时称帝,有可能引起诸强联合,借机给李渊加上忤逆的罪名,共讨李渊。这样李渊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因此,李渊内心对皇帝大位是垂涎三尺,对外却不得不打出“尊隋”的旗号。
他对外所说的,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实则全不是他的真心话。
——
既然还不到称帝的良机,李渊就需要立代王杨侑做傀儡皇帝。他命太常寺官员择定吉日,祭告隋文帝庙,确定尊位,筹备立代王杨侑为皇帝的礼仪。
十一月十五日,李渊率文武百官,备羽仪法驾等仪仗,迎代王杨侑即位于大兴殿,当时代王年仅十三岁。
新帝杨侑下诏,大赦天下,改大业十二年为义宁元年。在诏书之中,不说废杨广立代王,而说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
新皇帝杨侑即位,下诏:特赐李渊持黄钺、持节,委以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晋封为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每日于虔化门办理政务。晋封李建成为唐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秦公,李元吉为齐公。
——
攻下长安以后,关中基本平定,但尚有屈突通数万军队在潼关与刘文静相峙。
李渊率军从汾阴渡黄河进入关中之时,屈突通留下鹰扬郎将尧君素防守河东,打算从武关前往蓝田以援救长安。到潼关时,受刘文静兵马阻拦,两军相持一月有余。
——
眼看长安势危,屈突通心急如焚,他命令武牙郎将桑显和夜袭刘文静。
刘文静所率军队分作三处营寨,营寨外围是堑沟,堑沟里面是木桩围成的木栅,两军隔着堑沟、木栅对战。隋军试图突破木栅,冲入营寨之中。
战至天明,桑显和所率隋兵连破两座营寨木栅,仅剩文静所在的中军大寨未被突破,隋军兵马数次冲入营寨,两军短兵相接,刘文静所率“义军”死伤惨重,士气低落,初显溃败之势。
——
但桑显和所率隋军从半夜战至天明,军士疲惫,也无力再战,桑显和传令起灶做饭,待将士食后再战。
刘文静见隋军休息,趁机分兵充实另外两座营寨,并命段志玄率数百轻骑,绕到隋军后面,攻其背后。
受到段志玄所率骑兵突袭,桑显和不得不派兵守住后阵,此时刘文静命三座营寨的士卒奋力出击,隋军大乱。
——
段志玄率骑兵冲入敌阵,前后冲杀,身中数箭,血染征衣,仍然气势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