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金大厨
金大厨
易无歌感兴趣的问:“闹掰了?难不成,这命案跟厨子有关系?”
店小二摇摇头:“客官,你有所不知…”
之后,店小二就倒豆子似得,把知道的八卦全说了。
原来,这舒家东家舒东旭,与厨子金大瓢二十年前就是隔壁邻居。舒家做的桐油生意,虽然买卖小,但是勉强可以养家糊口。
金大瓢当初在别家做学徒,学的厨艺,当学徒自然不能随意经常回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偶尔有个事儿,他也顾不上。
舒东旭家因此帮衬了不少!
后来金大瓢学了一半,家里老人生病,媳妇也生病,总之灾祸连连,发生了好些事儿。
舒东旭也帮忙不少,这件事之后,金大瓢也没有继续去学徒。
因为患难与共的关系一时间两家十分亲近,舒家是
独子,金家是个独女,因此生出了结儿女亲家的想法。只是,当时两家儿女都小,都说是戏言。
虽然是戏言,但这戏言,街坊邻里的也都清楚。
再来两家合伙来酒楼,舒家出银子,金家就出手艺。
这一合作,就是十几年!
后来俩家儿女也都到了婚配的年龄,所有人都以为,这俩家关系如此密切,这么多年不分彼此,肯定跑不了的儿女亲家。
结果,舒东旭的媳妇怎么也不肯答应这门亲事。
理由很简单,觉得自己现在是有钱人家的天天了,金家独女不过一个厨子的女儿,还经常在后厨抛头露面的跑来跑去,根本上不了台面。
觉得自己家儿子应该至少也该配个秀才老爷家的女儿,家底自然是不能比金大瓢家差的。
虽然这些年连家合伙做生意,但是舒家当初出的是银子,金家出的是手艺。
说的好听是合伙人,说的实际一点的,金家这些年根本就是在给舒家打工。金家所得,也就是个正常厨
子该有的月利银子。
这酒楼这几年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白花花的银子进来,那自然是酒楼东家的。
厨子还是那个躲在后厨的厨子,顶死了,年底多封点红包。
利滚利的,是舒家!
金大瓢因为这件事气的不行,可人往高处走,别人看不上自己,他又能如何?
后来,舒家订了福村的乡绅,周家的姑娘。
周家虽然在乡下,但是家里老太爷以前做过县丞,衙门里关键时刻说的上几句话,家里的良田有几百亩,家底可算不薄。
金大瓢心底怨气不平,想过不做这厨子了。
可是舒东旭好一番相劝恳求,要认他闺女做干女儿,他想着危难时候的恩情,到底忍下来,继续留在舒家。
谁知道,这亲订下一年多而已,周家就出了那样的事情。
周家姑娘遇害也不是偶然,若非舒夫人当初让人上
门退亲,说了过分羞辱的话,周家姑娘也不会气不过,一个姑娘家跑出家门,主动去讨说法。
哪怕周家出事了,要退亲,也该委婉一些。
那天周家姑娘过来闹过后,天色都晚了。
舒夫人直接让人将一个姑娘家轰出门,也不说找个人送回周家去,确定平安。
否则周家姑娘也不会一个人走夜路,然后遇见那歹心之人遭了难。
易无歌听这店小二的口气,似乎对那舒家夫人有很大的怨念。
话里话外,都在指摘这舒夫人的人品。
“这周家姑娘出事了,婚事不成,好像也没有厨子什么事儿啊。”易无歌说。
店小二继续道:“原来是没厨子什么事儿,这杀害周家姑娘的人找到了,是个地痞无赖,已经被绳之以法,判决了秋后问斩。可是,在凶手没有找到之前,还发生了旁的事儿呢。”
却说在舒家公子被困牢狱之间,都说凶手肯定是他了。
因为周家姑娘上门闹的那天晚上,他为了维护周家姑娘和自己亲娘大吵一架,后来出门喝闷酒,醉酒在某个胡同里,自己都说不清自己当夜后来做过什么。
眼看着人要被定罪,舒家人急的不行。
毕竟这些年,也就这么一个独自。
要是死了,舒家这门也就此绝后了。
舒夫人就想到,让儿子找个女子赶紧在牢房里洞房,给舒家留个种。
这事情说来荒唐,根本不可能有好人家的姑娘会答应。
但在舒家的立场,不过是正常的垂死挣扎。
谁知道,这个时候,金大瓢的闺女自告奋勇答应这件事。
舒夫人高兴的不行,直言以后她就是自己亲闺女。等这件事之后,就给她与儿子办冥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