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采口菇
第132章采口菇宁檀舟点头道,“舟儿儿记住了!”
粥不是太热,宁檀心一口气喝了半碗,吃了一个馍馍,擦了擦嘴巴宁檀心起身道,“都忘了问你,为何不去学堂?”
“夫子说家中有事,今日不去。”
“那我们去采杨树口菇吧?今日上午给你们做一道炸口菇如何?”
“舟儿愿意吃,只要是姐姐做的。”炸口菇宁檀舟没有吃过,但是他知道自从离开宁家的宅子,宁檀心总是用山上的一些野菜野果做出各种食物,有的味道怪怪的,大部分的味道还算不错。
宁檀心收拾碗筷后拿到水池边洗了洗,背上背篓牵着宁檀舟的手往杨树林的方向去了。
因为刚下雨的缘故,地面上很是潮湿,杨树林里的杨树口菇长势很好,有的杨树口菇裸露在外面,有的藏在叶子的下面。
两人背着背篓来到杨树林里,杨树的叶子差不多已经落光了,地上盖了一层厚厚的叶子,宁檀心拿着一根细棍子把杨树跟旁厚厚的叶子拨开,把杨树口菇采下来放进背篓内,
雨后杨树林里地面上潮湿气很重,很多叶子开始腐烂,但是树根旁的杨树口菇长的却很好。
采了一背篓的杨树口菇,也算是收获满满了,宁檀心把杨树口菇拿到小溪边清洗,洗干净后抬着杨树口菇往家里去。
把杨树口菇放到到了竹帘上晾晒,宁檀心把一部分杨树口菇清洗干净放到锅里焯水,然后放到漏勺内把水控干,放在盆子里加面加盐加调料后翻拌一下,把油罐里的油倒进了锅内,烧了一会后,感觉油温差不多了。
宁檀心把口菇一点点的倒进去,锅内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杨树口菇差不多炸制金黄后捞了出来放在盘子里,全程宁檀舟一直蹲在旁边看,看到杨树口菇出锅后咽了咽口水道,“这杨树口菇会好吃吗?”
宁檀心转脸,看着宁檀舟直直的盯着盘子,“什么味道我也不知道,你先去迎一迎云宝,看她来了没有,等会我们一吃可以吗?”
宁檀舟点点头,小跑着出了竹林。
过儿一会,就听到两人的笑声传了出来,宁檀心也把盆内剩下的杨树口菇倒进锅,炸了两盘子的口菇,宁檀心把盘子端到了外面的石桌子上。
宁檀舟在喂鸡,云宝在喂马,宁檀心站在桌子旁喊到“洗过手就可以来吃了。”
云宝身上都是泥点子,她有些不好意思的来到桌子前,“姐姐,我把衣物弄脏了。”
宁檀心上下看了一下,云宝裤子腿上喝上衣袖子上全是泥点子。“别担心,一会给你换新袄穿。”
宁檀心把研磨好的孜然粉撒了上去,口菇外焦里嫩,两人吃了以后不住的点头,“真好吃。”
午后,宁檀心把马车推了出来,马车上有些潮湿,她把马车用布擦了个遍。
“姐姐又要到白溪镇吗?”宁檀舟站在问道,脸上显得有些失落,宁檀舟还是不大同意她离开很远,甚至离开好几日的那种,每次出去都会跟着担心害怕。
“不去,我们去采山茱萸,因为离的有些远,所以得驾着马车去才行。”
“我能去吗?”宁檀舟露出祈求的目光。
“能啊,我们三个一起去。”
“太好了。”宁檀舟兴奋的跳了起来,宁檀心把马儿套上马车,云宝也换上了新袄,三人驾着马车离开了竹林中。
深秋的最后时节,树上的叶子黄的黄,红的红,有的树干上已经落光了。
车内的宁檀舟和云宝一起哼着歌谣,因为下雨的缘故,马车在翻到长青山的时候有些吃力,在一段泥泞的山路上,车轮子被卡主了。
宁檀心下了马车,看到车轮陷了进去,云宝和宁檀舟下了马车一起帮忙撬,
三人拿着一根树干撬动了几下,因为力气太小,车轮只微微动了一下,他们里力量远远不够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时犯了难。
宁檀心坐在地上喘着气,“我们力量太小了,再有一个力气大的人就好了。”
三人坐在石头上歇息。
“姐姐,我们该怎么办呀?”宁檀舟着急了,起身围着车子转了两圈。
“等吧,等有人经过这里了才能过去,怪我一时大意,知道是个水洼,却不知道竟然有这么深。”
正当三人发愁之际,集市上的柳大仓推着独轮车来了,看到柳大仓,宁檀心重燃希望。
“柳大叔……”
柳大仓看到倾斜的马车明白了缘由,把独轮车停在一旁,来到马车面前道,“车轮子陷进去了?”
“嗯,马儿也拉不出来,云宝和舟儿也不会赶马车。”
“你在前面赶马车,我在后面帮你推。”
“好。”宁檀心来到马儿旁拉着马儿,柳大仓在车轮旁推着轮子,宁檀舟和云宝跟在后面推着马车。
“我喊一二三,我们一起拉。”宁檀心朝着后面的人喊到。
“一二三,拉,一二三,拉。”
车轮慢慢的被拉了出来,宁敢心松了一口气,从旁边滚了一块石头放进低洼的水坑了,把这水坑给填平了。
“这山路真的是太难走了,要是我们谁能把这里的山路通就好了。”柳大仓感慨道,他平日里经常去白溪镇上卖肉,这条路经常走,每次都是推着独轮车,翻山的时候极为费力。
“可是这要人力和财力啊,即便有,也得有一个人愿意带领大家一起开山,估计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宁檀心说道。
“你的祖上曾有过这样的志愿,说将来有朝一日会把这山路开通,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没不了了之了。我也是听我祖父这么提过几次。”
可是现在的宁家落魄成了什么样子,宁檀心也跟着有些心酸,她们的温饱问题解决起都是个麻烦呢,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从小就懂,可是路岂是那么容易修的,更何况是山路了,加上大伯那样的人,岂会带领村里的人来修路,太阳转到北边估计也不会管的。
“我家的先祖以前真的想要开通这条山路?”
“是啊,年龄大的都知道,只是到了你祖父那一代后就把这事搁置了,你大伯更不用说了,你爹又从了军,哎,这事啊也只真能这样了。”
宁檀心知道其实这封瓶村的先祖以前是在祁城附近的镇上的人,为了躲避战争身为镇长的宁家带着众人逃到了这里,一路有的走散,有的医病而亡,到了这里仅剩下百户人家了,宁家的先祖看着四面环山,土地也利于种植,就在此安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