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 七零爽文老太 - 七月阿梨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科幻灵异 > 七零爽文老太 >

第65章

阳春三月,柳树新绿,溪水萦绕燕雀归来。

大溪村后山的一下子冒出了大片的嫩绿,山外头的野果树一树的粉白,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清和湿润的晨风从窗缝中透进,轻盈盈的带着春日的香气。

大溪村的已经升起了袅袅炊烟,现在是春耕时节,大家伙儿都忙着耕种田地,还要响应公社的号召,开展农业学大寨,一天天忙得啊,吃了早饭就赶紧下地,到了天黑不见五指才能归家。

家里的男爷们儿忙,老姜家的其他人也闲不住,眼瞅着开春了,家里的牲口棚啊,鸡窝呀鸭窝啊都该清理了,清理出来的鸡鸭粪就是庄稼地里的好肥料,庄户人家一年年的就指着开春的好肥收粮食呢。

还有家里的荒芜了一个冬天的小菜园,春回大地,正是好时候,也得赶紧整整,施施肥,撒上些菜种子,到了夏天就有一菜院子的新鲜瓜果了。

今年开春势头不错,地里的庄稼捣鼓的好,春雨也赶趟儿,往年春雨贵如油,一个春天也下不上两场雨,地里的麦苗还得全靠地里村里人放水浇灌,今年一下子就下了三场春雨,俗话说,“春雨来粮丰收”。

虽然没啥科学根据,但是大溪村的村民们依然乐得不行。

谁不喜欢天降的好预兆呢,再说了这也免了大家伙儿给地里浇水不是?

就是这样啊,大家也忙得很哩,别的不说,大溪村村前村后两百来亩地,全靠大家伙儿用锄头一点一点的锄草,施肥也是担着扁担一勺子一勺子的浇下去,村里的拖拉机也不能施肥除草啊,打农药也不管事,大溪村庄稼田靠着大山,长出来的野草旺着呢,打了药蔫巴两天,等着再去田里一瞧,嘿,这咋又冒出来这么多杂草?

生气也没用,你就是把自个儿气上了天,地里还是杂草丛生。

这不,前头姜大已经喊着村里的壮劳力把草给锄了一遍儿,今个儿还得继续,要想有个夏收有个好收成,就得下大力气。

不勤劳不努力就没有饭吃,这就是乡下庄户人家的生活。

春日里了,大家伙儿在吃食上也没有过年那么大放了,家家户户都是苞谷面和红薯面混在一起,蒸一锅杂面窝窝头,就着咸菜,喝一碗稀薄的米粥,这就是一天的早饭了。

老姜家的日子松快些,姜四在外头跑运输,隔三差五带老母亲带些稀罕的好东西来,挣了钱儿除了平时吃喝嚼用,人情往来的费用,剩下的一份不落全都孝敬老娘。

沈荷就大大方方收下了,用手绢那么一卷儿,就跟自己的小金库一块儿藏好了,等着好大儿结婚要用钱了,就拿出来给孩子结婚用。

早上陈秀英妯娌仨发了面,蒸了锅苞谷面窝窝头,熬的玉米糊糊,切了块脆辣的萝卜疙瘩,窝窝头里头加了切碎的萝卜缨子和打碎的鸡蛋掺在一起,还撒了点盐巴,吃起来又香又有滋味,比吃白面烙饼还香。

一家子吃了早饭,姜大刚拎上铁喇叭,还没吆喝呢,生产队的社员们就三三俩俩扛着锄头扁担的下了地。

如今大溪村的知青,因为上头政策的变化,从原来的二十多个就剩下现在的十来个了,这些知青在乡下生活了两三年,早就没有了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脾气了。

吃了饭,二大娘来了家,老太太姐俩在屋里聊家常,好大儿们问候了老娘,照旧还是下地去。

大队里也是一摊子事儿,姜大跟老支书把工作分了分,就各自忙活去了。

今个儿村里的知青要负责把地里的浇水的地沟子整整,别到时候浇水水都给漏了。

姜大在地头上瞧了瞧,眉头皱了起来,这都几点了,村里的知青咋还拖拖拉拉没来齐,正好张会计拿着大队的上工表过来,俩人就一块儿去了知青点。

知青点这头儿,院子里一片狼藉,也没人收拾。

屋子里的十几个知青刚扛着家伙儿要出门呢,这没精打采的模样,看的人心里直冒火。

知青队长瞥见大队长过来,忙一溜烟小跑过来,点头哈腰的问候。

姜大实在是看不惯他这没骨头的样子,严厉把一群人训了一顿,挥挥手让下地去了。

当然了,这几个知青早上上工迟到,今天的工分是要扣的。

张会计看大队长气闷,就过来宽慰,“队长,这都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咱们跟他们一般见识干啥啊。”

姜大往凌乱的院子看了一眼还是很气,“这好好的院子让这帮城里来的家伙儿搞成这样,看着就让人寒心。”

张会计也叹口气,谁说不是呢,这院子还是前头知青来下放那会儿,大队长带着队里的老少爷们一砖一瓦给盖起来的呢,灶台是新盘的,屋子里的炕也是新的,为了让这帮城里来的娃儿住的习惯,屋里的墙还有报纸给糊了,看着干净清爽,虽然比不上城里住的房子,可这也是大家伙儿的一份心意,这帮城里娃不光不领情,如今心意还让人这么糟蹋,谁看了心能好受?

算了,不提了,看现在的这形势啊,这些家伙儿在大溪山也呆不了多长时间了。

姜大自然也知道,再说了大队里还有一堆事儿呢,为了这个气也不知当,遂回了大队。

晌午回了家,吃上了老母亲蒸的荠菜鸡蛋饼,入口香酥,再一嚼还能吃到油炸肉的香味,那满肚子的不痛快立刻不翼而飞了。

家里的荠菜是沈荷跟二大娘一块儿从后山挖回来的,现在家里三个大的都上学了,双胞胎和四丫又小,带着去后山不放心,正好二大娘在家里也闲,两个老姐妹就一起上后山转转,挖些野菜还能锻炼身子,一举两得。

今个儿两个老太太运道挺好,挖了一篮子水嫩的荠菜,还在半道上摘了一小把野葱和野香菜,真是大丰收。

老太太一高兴,就撸起袖子烙了一锅荠菜鸡蛋饼,一家子一顿就给吃完了。

老太太看着乐呵,看崽子们咂巴小嘴儿,一个个没吃够的小馋猫样子,就笑道,明个儿还去地里挖野菜,回来再给烙一锅蔬菜饼让一家人吃个够。

陈秀英蹲在门口往塞了麦麸的竹筐里,跟吴凤一块儿往里头数鸡蛋,听见这话就笑,“那感情好,娘下厨,咱们一家子都有口福了。”

许春秀牵着四丫从屋里出来,“娘,我帮着您拉风箱。”

小四丫也不甘示弱,抬着小肥脸儿奶声奶气道,“我给奶加油油!”

婆媳几个就笑,你一个小女娃还知道啥叫加油呀,家里烧火可不能加油,加多了油就着火了,一个说烧火得放棒子芯好烧啊,一个则说不如放松树枝子这个才耐烧......

小丫头小脑袋转过来转过去,听得都给绕迷糊了。

啥棒子柴禾的,都没有四叔给从县城买来的小蛋糕好吃,一想到那好吃甜腻的味道,小丫头吸溜了一下口水,忙不迭用小胖手扯扯沈荷的裤腿,“奶,糕糕。”

小丫头这是邀请老太太跟自个儿进屋一块享用美食呢,这年代的蛋糕啊,就是最原始的那种奶油蛋糕,上头啥也没有,就是一块奶油下头一块小面包,吃一口满嘴的奶油糖霜,甜是真甜,但是也太腻了。

老太太上了年纪了吃不惯啊,但是这可是现在县城最洋气奢侈的奶油蛋糕了,还是从海市流行过来的。

县城里供销社的大玻璃柜台里头,一天也就能放上二十来块,就这样还不够卖的呢。

县城双职工家的孩子们都想吃一块奶油蛋糕,跟雪一样白的奶酪还裱着好看的小花酪,放在现在那就是糖果中的劳斯莱斯啊,一块要三毛钱,不要糖票,城里但凡有条件的,当爸妈的都会掏钱给孩子们买上一块尝尝鲜。

还是姜四看着稀罕,掏钱买了五块奶油蛋糕,盛在小盒子里,拿回家孝敬老母亲,当然了赵老太老两口也得了未来女婿的孝敬,自从有了姜四这个蹩脚准女婿,老赵家在胡同老邻居里那是大大的出了风头啊,隔三差五不是米面就是粮油腊肉还有各种营养品啥的,别说是柳树胡同了,就是放到全街道上去看看,也没有谁家的女婿能做到这么孝敬啊。

真是,以前看不上老赵家的人都老羡慕了。

赵老头当了一辈子的临时工,几十年了都没转正,赵老太呢也是干杂活把两个闺女拉扯大的,老赵家还没儿子就俩丫头片子,这年代就是在县城那也是有老多重男轻女的人,你家没儿子就没有依靠,也就没有顶梁柱和撑腰壮胆的,在街道上没少吃亏受气,要不是赵老太还泼辣些,老赵家四口人还不知道让人欺负成啥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