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垒灶台 - 七零暴躁娇气包,改名后嫁军婚 - 一只咸鱼怎么了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22章垒灶台

刚刚还有些忍不住的泪水,瞬间被她哥的一封信给笑回去。

从这封信里看到的是一个幽默,宠溺的一个哥哥。

最后也是让她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事就给他打电话,还把部队的电话号给写上。

许是上辈子得不到的关心,这辈子一下子全部蜂拥而至。

顿时她感觉自己是幸运的,毕竟上辈子还有自己妈妈在想着自己。

这辈子,自己也有不错的家人。

翻出一早准备好的信纸还有钢笔,提笔开始写信,给父母那一张满是自己过的还不错。

让他们放心,还让他们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用担心自己。

等写到给哥哥寄的那封信,她眼珠子一转,写的无比顺滑。

写完抬头时,这才发现孙晓晓早就结束写信。

“你这么快?”

孙晓晓点点头,她们家除了她妈都是很干脆利落的。

那一封信大部分都是她妈写的,尽管如此她还是看的很认真。

不过回信让她写那么多,她做不到。

“那我们明天去寄信吧,今天就在等着李大娘带人过来。”

孙晓晓没有意见。

她们在等人的时间里,整理好包裹里的东西。

不得不说他们家里人想得很周到,就连冬天的衣服都给寄过来。

知道这里不像北方可以烧炕,还寄了三个橡胶热水袋。

<作者查过,橡胶热水袋最早出现在1922年,若查询不正确,请不要纠结。>

见到热水袋的瞬间,姜琪有瞬间的震惊,这个年代就有热水袋了?

想来应该是在友谊商店买的,估计还费了不少力气。

孙晓晓那里的东西也不少,不过没有热水袋。

姜琪直接递过去一个。

“嗯?”

见她不拿,直接放在她手上,“拿着吧,家里给我寄了三个我分给你一个,你好好的放着,等冬天的时候可以用,这里可不没有炕烧。”

姜琪深知南方的寒冷,与北方的全然不同。

北方室外零下几十度,但是室内却温暖如春。

在南方过冬只能靠一身正气。

遥想当年她好歹也是来自北方的一条狼,在南方却冻成了一条狗。

想了想,孙晓晓还是把东西收起来,把家里带来的特产拿出来给姜琪分。

她也没有客气,反正两个人现在互帮互助,再客气那就不是朋友了。

朋友之间不是一味的占有,更不是一味地付出,有来有往才能让关系维持的更久。

两人分别拿出些特产,都打算给李大娘家尝尝。

相较于她们二人,赵国耀的包裹里只有简单的衣服,还有一张汇款单。

姜琪知道的时候,还在感慨,这个年代能这样养男孩子的估计就只有赵国耀一家。

谁家的男孩不是被家里放在心尖尖上。

把所有都想得十分周到,只有赵国耀家里把钱直接给他让他自己处理。

李大娘的动作十分迅速,刚吃完午饭就带着人来。

姜琪把她们两个人准备好的东西分出一小份来,放在一个竹篮里,最下面塞了两块钱。

其实李大娘让她们给一块钱就好,毕竟这个活又不重,一下午就能将灶台垒出来。

但是她们二人还是商量一人出一块钱,毕竟人家卖的可是李大娘的面子。

就在李大娘堂哥开工的时候,姜琪拿出两个搪瓷缸化了两块奶糖。

这两个搪瓷缸还是她们两个人的,毕竟当时觉得在知青点不需要待客,一人准备一个就好。

好在只有这么一次,就先用他们两个的。

孙晓晓也不是计较的人,人情往来她还是懂的。

她们这里的动静这么大,大多数的知青都冒出头来看。

见她们在垒灶台,只是撇撇嘴,毕竟知青点就那么一个灶台,还只有两口锅。

却要供应十个人,早就有人想要单独垒灶台,不是因为太显眼,就是不想花那个钱。

没想到却是新来的知青开了这个先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