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镇上供销社
统计好所需要的东西,这才出门找孙晓晓。
出了门,这才见到整个知青点的环境。
一排房子整齐地连在一起,院子在客厅的前面,被篱笆围得严严实实。
知青的各个房间也紧紧相连,细数下来,一共只有六个房间,每个房间的面积不过三十平左右。
孙晓晓听到声音转头就看到她在四处探寻。
“你刚醒你还不知道,现在知青点一共十个知青,我们一起来的是四个,老知青有六个。”
“我们新来的,除了你我,还有一个女生。新老知青加在一起,男女各五个,你也看到了知青点房间不够,所以我们两人住在一起。”
姜琪心里啊想着‘难怪,刚刚只见到她一个人,原来是因为要住在一起了。’
虽然她还没见到其他人,但对于孙晓晓的第一印象还是相当不错的,是个甜妹儿。
大概了解了现在新老知青的情况,孙晓晓的衣服也洗的差不多了。
“我也好了,我们一起去镇上的供销社吧。”
一出门,看着田里随风摇摆的稻谷,这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她心里不禁感叹,如果这不是七零年代,她还能有心情欣赏一番风景。
奈何明天就要下田,成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她就感觉一阵阵腰疼。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吧。”
“你说什么?”走在一旁的孙晓晓没听清她的话,还以为是对自己说的。
见她的目光一直盯着田里看,大概明白她在担心什么。
“姜知青你放心,大队长知道我们的情况,到时候组建‘拌桶’的时候,会给我们分配村里人一起,这样就不用担心不会做了。”
‘组建拌桶,指的是组建收割稻谷人员的基本单位,四人一架拌桶,也就是四个人一个收割基本单位。’
姜琪一脸的生无可恋,‘我哪是担心不会做啊,那简直就是不想做好吗?’
脸上还要维持着一副假笑,“那就好,我生怕自己不会,到时候还要拖了大家的后腿。”
一说起这个孙晓晓满肚子的话,“一开始我也没想到下乡当知青,还要做农活,不过后来想了想,反正来都来了,学学总是会的。”
对于孙晓晓的好心态,姜琪微微挑眉。她还以为这个甜妹儿会被吓哭呢,果然人不可貌相。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说,姜琪在孙晓晓的口中知道了,自己在昏迷这一天的事情。
无非就是另一个新来的女知青,话里话外都是嘲讽她的话,对此姜琪表示,无所谓。
只要她不在自己面前说,谁管她,反正嘴长在别人身上。
现在更重要的事情是,先把自己基本生活保证好,再趁机会找自己老妈,先知道现在她和老爸两个人的进度。
再想办法拆散或者阻止二人。
“还有多久啊!”对于一个生活在现代,出行不是车就是自行车的人,姜琪感觉自己上辈子都没走过这么久的路。
孙晓晓看了一眼满头是汗的人,自己的状态比她好不了多少。“大概还有半程。”
姜琪感觉晴天霹雳,不要说这路程究竟多远,就单单说这末伏天气走路。
那简直就是给自己洗澡,她现在感觉浑身都湿透了。
“坚持坚持,主要是没办法,村里没有供销社。想要买东西的都只能去镇上,所以村里人只要去一次镇上,就把将近一个月的东西给买齐。”
姜琪突然想起来,可以买一辆自行车啊,在行李箱里她还看到了一张自行车票,为了以后得‘幸福生活’。
她觉得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等两个人到供销社的时候,两个人白皙的脸上,都变成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
“天,终于到了!”她估计大概走了一个半小时左右。
孙晓晓连忙附和,“我们动作快点吧,不然一会儿回去的时候,日头更盛。”
姜琪连忙转头一瞬不瞬的看着她。
“怎么了,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姜琪并未回答她,“我们好不容易来镇上,不得吃顿好的?明天就要开始收割大春,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来镇上呢。”
孙晓晓想了想,还真是这样,毕竟自己来的时候,家里给的钱票也不少,不差这一顿。
“行,那一会儿我们就在镇上吃,等日头没那么毒的时候,我们再回去。”
就这么两个人决定好了,去供销社里大肆购物。
其实只有姜琪一个人而已,毕竟孙晓晓在前一天把该买的都买了,只是查漏补缺罢了。
“姜知青,你怎么买这么多?怎么还有鞋子?”
看着姜琪拿着大包小包的,一脸震惊。
姜琪也是没办法,谁让她下乡的行李箱里基本上都是裙子还有小皮鞋,能够做农活的衣服就那么一身,而且她自己还不会做衣服。
买的布料只能想办法找队上的人帮忙做,给点手工费嘛。
“没办法,当初上火车之前,为了减轻负担,就什么都没带。”